市售蔬果汁 vs 自制蔬果汁,从成分表看懂谁更值得买
https://yigu120.com"2025-07-30 09:45:22 来源:医鉴网
超市货架上的瓶装蔬果汁琳琅满目,宣称 “100% 纯果汁”“无添加”;家里的破壁机也能轻松做出一杯新鲜果饮。很多人纠结:市售和自制蔬果汁,到底哪个更健康?其实,答案就藏在成分表里。学会解读配料、营养成分表,才能判断哪种更适合自己。
市售蔬果汁:便利背后的 “成分陷阱”
市售蔬果汁的最大优势是方便携带、保质期长,但为了实现这些特点,成分往往比宣传更复杂。看配料表时,首先要注意排序规则—— 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如果配料表第一位是 “水”,第二位是 “浓缩果汁”,说明这并非纯鲜榨,而是用浓缩汁复原的产品,维生素损失率比鲜榨高 30% 以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 “隐形糖”。即使标注 “无添加糖” 的 100% 纯果汁,也含有天然水果糖。以某品牌橙汁为例,每 100 毫升含糖量约 10 克,一瓶 500 毫升的果汁就含 50 克糖,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糖摄入上限(25 克)。如果配料表中出现 “白砂糖”“果葡糖浆”“蜂蜜” 等,含糖量会更高,长期饮用可能增加肥胖和龋齿风险。
添加剂也是常见问题。为了延长保质期,市售果汁常添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防腐剂;为了维持色泽,可能加入 β- 胡萝卜素、胭脂红等色素;增稠剂(如黄原胶)则让稀薄的果汁口感更浓稠。虽然这些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但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加重肝肾代谢负担,尤其不适合儿童和孕妇。
自制蔬果汁:天然背后的 “营养漏洞”
自制蔬果汁的核心优势是成分可控—— 食材新鲜,无添加剂,能最大程度保留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和酶类。比如自制菠菜苹果汁,维生素 C 保留率可达 85%,而市售同类产品经过高温杀菌后,保留率仅 50% 左右。
但自制果汁并非完美。首先,家庭榨汁设备(尤其是原汁机)会过滤掉大量膳食纤维,一杯自制橙汁的纤维含量可能只有完整橙子的 1/10。其次,为了改善口感,很多人会加入过多高糖水果(如芒果、荔枝),导致自制果汁含糖量飙升。比如一杯混合了香蕉、菠萝、苹果的蔬果汁,含糖量可能比可乐还高(可乐每 100 毫升含糖 11 克)。
此外,自制果汁的卫生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果食材清洗不彻底、器具未消毒,可能滋生细菌,尤其是夏季室温放置超过 1 小时,大肠杆菌超标风险会显著增加,容易引发肠胃不适。
看懂成分表,3 步选对蔬果汁
看配料表长度
理想的市售蔬果汁配料表应只有 “某某水果汁”“某某蔬菜汁”,无其他添加。若配料表超过 3 种成分,需警惕添加剂过多。自制果汁则建议蔬菜占比 70% 以上(如芹菜、羽衣甘蓝),水果占比 30% 以下(优先选苹果、梨等低糖水果)。
算含糖量
营养成分表中 “碳水化合物” 一项,可粗略换算为糖含量(1 克碳水化合物≈0.8 克糖)。市售果汁选择每 100 毫升含糖≤8 克的产品;自制果汁避免添加蜂蜜、冰糖,可加少量柠檬调节口感。
查营养强化剂
部分市售果汁会强化维生素 C、钙等营养素(标注 “添加 XX”),适合需要快速补充的人群。但需注意:强化剂不能替代天然营养,且过量可能造成负担(如每日维生素 C 摄入不宜超过 1000 毫克)。
终极建议:按需选择,都别过量
市售蔬果汁适合外出应急,选择小瓶装(≤300 毫升)、100% 纯果汁且无添加的产品,作为偶尔的补充。自制蔬果汁适合居家饮用,现榨现喝,搭配坚果、鸡蛋等蛋白质食物,平衡营养。
但无论哪种,都不能替代新鲜蔬果。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吃 200-350 克水果、300-500 克蔬菜,其中完整食材应占 90% 以上 —— 毕竟,咬一口清脆的苹果,比喝一杯苹果汁能获得更多纤维和咀嚼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