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拉不出?别光靠泻药!中医 “顺气 + 润肠” 两招见效-医鉴网

医鉴网

中医内科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 > 中医疾病 > 中医内科 >> 正文

便秘拉不出?别光靠泻药!中医 “顺气 + 润肠” 两招见效

https://yigu120.com"2025-07-30 11:41:36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便秘 泻药 中医

蹲厕所半小时仍 “颗粒无收”,肚子胀得像鼓,用力到脸红脖子粗却徒劳无功 —— 便秘的痛苦,让很多人把泻药当成 “救星”。但频繁用泻药会像 “鞭打快牛”,让肠道功能越来越弱,陷入 “越泻越秘” 的恶性循环。中医认为,便秘多与 “气机阻滞、肠燥津亏” 有关,单纯通便不如 “顺气 + 润肠” 双管齐下,通过疏通肠道气机、补充肠道津液,让排便回归自然顺畅。

便秘的根源:气不顺,肠不润

中医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主运化”,便秘不是孤立的肠道问题,而是全身气机和津液失调的表现:

气机阻滞型:情绪紧张、久坐不动会导致 “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大肠传导,就像管道被卡住,粪便难以推进。表现为排便时肛门坠胀却排不出,肚子胀得厉害,放屁后会暂时舒服些,舌苔薄白。

肠燥津亏型:熬夜、吃辛辣食物会耗损肠道津液,粪便失去润滑,就像干燥的沙子难以流动。表现为粪便干硬如羊屎蛋,排便时肛门刺痛,甚至带血,伴有口干舌燥、小便发黄,舌苔偏干。

现代医学也发现,长期便秘与肠道动力不足、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这与中医 “气机阻滞、津液不足” 的解释相呼应。那些依赖泻药的瞬间,其实是身体在提醒:“肠道需要的是调理,不是强制排泄”。

第一招:顺气 —— 按揉 “通便穴”,打通肠道气机

气机阻滞型便秘的关键是 “疏通”,就像给堵塞的管道 “松绑”。按揉天枢穴和支沟穴,能快速激发肠道动力,让气机顺畅运行。

天枢穴:大肠的 “动力开关”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 2 寸(约三指宽),是大肠的 “募穴”,直接关联肠道功能。按揉这里能像 “按下启动键”,刺激大肠蠕动,缓解腹胀。

按揉方法:取坐位或卧位,用食指和中指指腹分别按压两侧天枢穴,力度由轻到重,以感到酸胀为宜,顺时针按揉 5 分钟,每天早晚各 1 次。按揉时配合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收缩肚子,能增强顺气效果。

支沟穴:三焦的 “排气阀”

支沟穴位于手腕背侧,腕横纹上 3 寸,两条骨头(尺骨与桡骨)之间,能 “疏通三焦气机”。三焦气机通畅,大肠传导自然顺畅,尤其适合因情绪紧张导致的便秘。

按揉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支沟穴,每次按压 3 秒后松开,重复 30 次,两侧交替进行。生气或久坐后按揉,能快速缓解肛门坠胀感,帮助肠道 “排气减压”。

第二招:润肠 —— 喝对 “通便茶”,给肠道 “补水”

肠燥津亏型便秘的核心是 “滋养”,就像给干燥的肠道 “浇水”。用麻子仁、杏仁煮水喝,能补充肠道津液,让粪便柔软易排。

麻子仁杏仁茶:肠道的 “天然润滑剂”

麻子仁味甘性平,能 “润肠通便”,是中医调理肠燥便秘的常用药;杏仁味苦性温,能 “降气润肠”,二者搭配既能补充津液,又能推动粪便下行,温和不刺激。

制作方法:取麻子仁 10 克、杏仁 6 克(去皮尖),加 500 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滤去药渣,放温后饮用,可加少许蜂蜜调味(便秘缓解后即停,避免依赖)。每天喝 1 杯,连续喝 3-5 天,粪便会逐渐变得柔软,排便时不再刺痛。

搭配食疗:从饮食中 “偷” 津液

晨起喝温蜂蜜水:蜂蜜能润肠通便,晨起空腹喝 1 杯(300 毫升),能刺激肠道蠕动,为一天的排便 “预热”。

多吃 “带籽水果”: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带籽水果,既能补充水分,籽还能刺激肠道蠕动,适合肠燥便秘者日常食用。

喝银耳百合粥:银耳滋阴润燥,百合清心安神,二者与大米同煮,既能补充肠道津液,又能改善因便秘导致的烦躁失眠。

两招结合:应对复杂便秘

既有腹胀又有粪便干硬:早上按揉天枢穴和支沟穴,晚上喝麻子仁杏仁茶,“顺气 + 润肠” 双管齐下。

便秘伴有口臭、舌苔厚腻:按揉穴位和喝茶的同时,每天吃 10 颗炒莱菔子(药店购买),莱菔子能消食除胀,帮助化解肠道积滞。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按揉穴位时力度减轻,茶饮中加 5 克黄芪,补气推动肠道,避免因气虚导致的排便无力。

告别便秘的 “日常习惯清单”

每天固定时间排便:晨起或早餐后 15-30 分钟尝试排便,此时肠道蠕动活跃,养成条件反射。

排便时不玩手机:专注排便能缩短时间,避免久蹲导致肛门充血,形成痔疮。

每天走 30 分钟:散步能刺激肠道蠕动,比久坐更有利于气机通畅,尤其适合气机阻滞型便秘。

少吃辛辣、油炸食物:这些会耗损肠道津液,加重肠燥;多吃全谷物、蔬菜,补充膳食纤维,帮助粪便成形。

需要注意的是,若便秘持续超过 2 周,或伴有腹痛、便血、体重下降,可能是肠道息肉、肿瘤等疾病信号,需及时就医检查,不能仅靠调理;孕妇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按揉穴位和调整饮食,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腹压过高。

便秘的改善,就像疏通一条淤塞的河流,需要先顺气 “通渠”,再润肠 “补水”。中医的两招调理,不用泻药的强制刺激,而是顺应肠道本性,让排便回归自然规律。当蹲厕所的时间越来越短,肚子不再胀痛,你会发现:摆脱便秘的关键,不是 “泻”,而是 “通” 与 “润”—— 让肠道在舒适的调理中,重新找回顺畅的节奏。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