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总不好?中医分 “风寒”“风热”,对症喝对汤好得快
https://yigu120.com"2025-07-30 11:05:40 来源:医鉴网
感冒虽说是小毛病,却总有人反复缠绵:鼻塞流涕持续一周不好,咳嗽咽痒时轻时重,甚至退烧药吃了又烧 —— 其实很多时候是没分清感冒的 “类型”。中医认为,感冒主要分为 “风寒” 和 “风热” 两种,如同自然界的 “寒邪” 与 “热邪” 侵袭人体,调理方法截然不同。若能对症喝对汤,就能快速驱散病邪,让感冒好得又快又彻底。
风寒感冒:寒邪 “裹住” 身体,要靠温热来 “发散”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或因淋雨、吹冷风后受凉引发。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像 “外套” 一样裹住身体,导致 “阳气被遏”,表现为:
怕冷明显:穿再多衣服也觉得冷,甚至打寒颤,这是寒邪束缚阳气的典型表现。
症状偏 “清稀”:流清鼻涕、咳痰清稀色白,不像风热感冒那样有黄痰黄涕。
无汗或少汗:寒邪闭塞毛孔,导致身体难以出汗,热量无法散发,可能伴有低烧(38℃左右)。
局部不红肿:咽喉不红肿疼痛,只是轻微发痒;舌苔薄白,不像风热感冒那样有黄苔。
对付风寒感冒,不能用 “清热” 的方法,而要像 “拆外套” 一样用温热的食物发散寒邪。此时喝碗 “生姜葱白汤”,就能借助食材的辛温之力,打开毛孔、驱散寒气。
生姜葱白汤做法
取生姜 3 片(带皮,生姜皮能助发汗)、连须葱白 3 段(葱根部分发汗力最强)、红枣 3 颗(去核),加 500 毫升清水煮沸后,小火再煮 5 分钟,关火前加少许红糖调味。趁热喝下,微微出汗后裹被休息半小时,寒邪会随汗液排出,鼻塞、怕冷等症状会明显减轻。
风热感冒:热邪 “扰乱” 身体,需用清凉来 “疏泄”
风热感冒常见于春夏季节,或因室内外温差大、受热后又遇风引发。此时热邪像 “火苗” 一样在体内燃烧,导致 “肺气失宣”,表现为:
发热明显:体温常超过 38.5℃,不怕冷反怕热,喜欢喝凉水。
症状偏 “浓稠”:流黄脓鼻涕、咳黄痰,甚至痰中带血丝,这是热邪灼伤津液的表现。
局部红肿痛:咽喉红肿疼痛明显,吞咽时加重;可能伴有扁桃体肿大、口干舌燥。
舌苔有变化:舌尖发红,舌苔薄黄,不像风寒感冒那样是白苔。
对付风热感冒,不能用 “温补” 的方法,而要像 “灭火” 一样用清凉的食物疏泄热邪。此时喝碗 “金银花薄荷汤”,就能借助食材的寒凉之力,清热利咽、疏散风热。
金银花薄荷汤做法
取金银花 10 克、薄荷 5 克(后放)、芦根 15 克(洗净切段),加 600 毫升清水煮沸,放入金银花和芦根,小火煮 10 分钟后,关火前加入薄荷焖 3 分钟,滤渣后放温饮用(可加少许冰糖调味)。这款汤能清热解毒、缓解咽喉疼痛,每天喝 2 次,发热、咳嗽等症状会逐步缓解。
辨错类型?感冒可能 “拖成持久战”
很多人感冒总不好,正是因为 “寒热不分” 用错了方法:
风寒感冒误喝清热汤:本就怕冷无汗,再喝金银花、菊花等寒凉饮品,会让寒邪被困得更牢,导致鼻塞加重、咳嗽不止。
风热感冒误喝温补汤:体内本就有热,再喝生姜红糖汤等温热食物,会让 “火势” 更旺,导致咽喉肿痛加剧、发热不退。
若感冒初期症状不典型,可观察 “咽喉” 和 “分泌物”:咽喉红肿、分泌物发黄,多为风热;咽喉不肿、分泌物清稀,多为风寒。实在分不清时,可先喝 “紫苏叶汤”(紫苏叶 10 克煮水),它性平偏温,既能发散风寒,又不加重风热,适合初期调理。
感冒期间的 “护愈细节”
无论风寒还是风热感冒,这些习惯都能加速康复:
多喝温水:风寒感冒喝温热水助发汗,风热感冒喝凉白开助散热,每天饮水量不少于 1500 毫升。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甜食,风寒感冒可吃些热粥、面条;风热感冒可吃些绿豆汤、梨汤。
保证休息:感冒时 “正气抗邪”,充足睡眠能增强免疫力,比吃药更重要。
少碰生冷:即使是风热感冒,也不宜吃冰饮、刺身,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若感冒持续超过 5 天、高热不退、咳血痰或伴有呼吸困难,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需及时就医,不能仅靠食疗调理。
感冒虽小,调理却要 “对症下药”。分清风寒与风热,喝对一碗汤,就能让身体在最短时间内击退病邪。当鼻塞缓解、体温回归正常时,你会发现:中医对付感冒的智慧,不在于 “强力压制”,而在于顺应身体、扶助正气 —— 让病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