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不稳别大意!每天揉按 “降压穴”,配合慢走更稳妥-医鉴网

医鉴网

老人养生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 > 中医养生 > 老人养生 >> 正文

血压不稳别大意!每天揉按 “降压穴”,配合慢走更稳妥

https://yigu120.com"2025-07-30 10:53:19 来源:医鉴网

“早上起来头晕乎乎,量血压忽高忽低”,这是不少老人面临的血压问题。中医认为,老人血压不稳多与 “肝阳上亢”“气血失调” 有关 —— 随着年龄增长,肝肾功能渐弱,加上情绪波动、饮食不注意,易导致体内 “阳气浮动”,血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比起单纯依赖药物,每天揉按几个 “降压穴”,再配合温和的慢走,能帮助身体 “调畅气血”,让血压慢慢稳下来,尤其适合血压轻度波动的老人。

这 3 个 “降压穴”,找准位置揉对了才有效

中医里的 “降压穴” 多分布在头部、手臂和腿部,这些部位是气血运行的关键节点,通过按揉能 “疏导气机”,缓解血管压力。

1. 太阳穴:缓解头胀,让血压 “缓下来”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 1 寸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按法: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在太阳穴上,顺时针揉 10 圈,再逆时针揉 10 圈,力度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每天早晚各做 1 次,每次 2 分钟。

中医认为 “头为诸阳之会”,血压升高时常伴有头胀、头晕,按揉太阳穴能 “平肝潜阳”,像给沸腾的气血 “浇点凉水”,让头部放松下来。

2. 曲池穴:疏通手臂气血,辅助稳压

位置:弯曲手肘时,肘部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左右各一。

按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在曲池穴上,逐渐加大力度,感到酸胀后保持 5 秒,松开 3 秒,重复 10 次。左右交替进行,每天 1-2 次。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重要穴位,能 “清热疏风、调和气血”。老人常按这里,可帮助疏通手臂的经络,让全身气血运行更顺畅,间接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

3. 涌泉穴:滋补肾阴,从根源稳血压

位置:足底前 1/3 处,脚趾弯曲时脚心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按法: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揉涌泉穴 20 圈,力度以脚心发热为宜。

中医讲 “肝肾阴虚易致肝阳上亢”,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按揉它能 “滋补肾阴、引火归元”,就像给身体的 “阳气” 找个归宿,减少血压波动的 “源头”。

慢走配合按穴,稳压效果翻倍

光按穴位还不够,中医强调 “动则生阳”,每天 30 分钟的慢走能让气血 “活起来”,与穴位按揉形成 “内外呼应”。

慢走有讲究,这样走才稳血压

时间选对:早上 8-9 点或傍晚 5-6 点,避开气温骤升骤降的时段,此时空气较清新,气血也较平和。

速度放缓:步幅以 “走起来不喘” 为标准,每分钟约 60-70 步,双手自然摆动,让全身放松。

场地选好:公园、小区绿化带等安静的地方最佳,避免在车多、嘈杂的路边走,减少情绪波动。

走的时候可以配合深呼吸:吸气 4 步,呼气 6 步,让呼吸与步伐协调,帮助 “平复肝气”,进一步稳定血压。

这些细节别忽视,避免血压 “闹脾气”

按揉穴位时别用蛮力,尤其老人皮肤较薄,过度用力可能损伤皮肤。

慢走时穿软底鞋,避免路面不平导致摔跤;若走时感到头晕、心慌,立刻停下来休息。

血压波动较大时,按揉和慢走只能作为辅助,别忘了遵医嘱监测血压。

老人血压就像家里的 “老钟表”,需要细心调校。每天花点时间按按穴位、慢慢走走,让气血在温和的调理中逐渐平稳,身体才能更踏实。中医说 “气血和则百病消”,稳住血压的关键,正是让身体的 “气血节奏” 回归平和。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