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晕倒在地?赶紧喂块糖或喝糖水,清醒后再吃点主食
https://yigu120.com"2025-08-01 10:08:30 来源:医鉴网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餐、上班族因赶时间跳过早餐、减肥人群过度节食…… 这些场景都可能引发低血糖。当有人突然头晕乏力、心慌手抖,甚至晕倒在地时,很多人会手足无措,或错误地喂服降压药、感冒药,殊不知低血糖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大脑严重缺氧,留下永久性损伤。正确的急救方式是 “快速补糖、逐步加餐”,一块糖、一杯糖水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低血糖的 “致命信号”,千万别忽视
低血糖的典型症状是身体因能量供应不足发出的 “求救信号”,识别这些症状能为急救争取时间:
轻度症状:头晕头痛、心慌手抖、出汗乏力、饥饿感明显,同时可能伴随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中度症状:出现视物模糊、步态不稳、言语不清,如同醉酒般反应迟钝;
重度症状:意识丧失、抽搐、昏迷,若持续超过 6 小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偏高,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即 “无症状性低血糖”),可能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类人群更需提前预防。
这些错误处理,加重低血糖危害
面对低血糖晕倒,错误的应对方法可能让病情恶化,常见误区有:
喂服固体食物或药物:试图给昏迷者喂面包、米饭等固体食物,可能导致呛咳或窒息;误喂降压药、镇静药等,会进一步加重身体损伤;
等待 “自然缓解”:认为 “饿一会儿吃顿饭就好”,却不知大脑对葡萄糖的需求占全身的 25%,低血糖超过 30 分钟就可能影响脑功能;
强行灌糖水:捏住昏迷者鼻子强行灌糖水,极易导致液体进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
仅补糖一次就停止:患者清醒后未继续补充食物,可能导致血糖再次下降(即 “反跳性低血糖”)。
这些做法源于对低血糖急救原理的误解,低血糖的核心是快速补充葡萄糖,任何延误或不当干预都可能危及生命。
第一步:快速补糖,首选 “快吸收” 碳水
低血糖发作时,立即补充能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是关键,不同状态的患者补糖方式不同:
意识清醒者:立即口服 15-20 克葡萄糖(约 1 汤匙白糖或 5-6 块方糖),或喝半杯(约 150 毫升)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避免无糖饮料)、吃 2-3 块巧克力(黑巧克力需选择含糖量高的)。补糖后静坐 15 分钟,若症状未缓解,可重复补糖一次;
意识模糊但能吞咽者:用小勺将糖水或蜂蜜水慢慢喂入,每次少量,避免呛咳,喂服后让患者侧卧,防止呕吐;
完全昏迷者:不要强行喂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解开患者领口,保持气道通畅,等待专业人员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急救。
快速补糖的原则是 “选单糖不选多糖”,葡萄糖、蔗糖等单糖能直接被吸收,而馒头、饼干等淀粉类食物需要消化分解,升糖速度较慢,不适合急救。
第二步:清醒后加餐,预防血糖反弹
患者清醒、症状缓解后,需逐步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巩固血糖水平:
第一阶段(补糖后 30 分钟):若血糖回升至正常范围(3.9mmol/L 以上),可吃 1 片面包、1 个苹果或半根香蕉,通过缓释碳水化合物维持血糖稳定;
第二阶段(1-2 小时后):正常进餐,选择米饭、面条等主食搭配蔬菜和少量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避免过量油脂影响碳水化合物吸收;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需在补糖后监测血糖,若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需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血糖剧烈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补糖后若出现血糖过高(超过 13.9mmol/L),无需过度恐慌,下次注意控制补糖量即可,优先保证低血糖快速纠正。
哪些人需立即就医?别硬扛
大多数低血糖通过补糖可缓解,但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前往医院:
昏迷超过 10 分钟,补糖后仍未清醒;
清醒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精神异常;
一周内频繁发生低血糖(超过 2 次);
糖尿病患者因低血糖导致抽搐、摔伤;
孕妇、老年人或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出现低血糖。
就医时需告知医生低血糖发生的时间、诱因、补糖情况及血糖监测结果,便于明确病因(如胰岛素瘤、药物过量等)。
日常预防:避开这些 “低血糖陷阱”
预防低血糖比急救更重要,不同人群需针对性规避风险:
糖尿病患者:定时定量进餐,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后及时进食;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 glucose tablets(葡萄糖片),并佩戴糖尿病标识卡;
上班族 / 学生:不要跳过早餐,可在书包、办公桌备上能量棒、水果,避免长时间空腹工作或运动;
减肥人群:避免过度节食(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 1200 大卡),采用 “少食多餐” 模式,饿时补充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
特殊场景:长时间运动(如马拉松)前补充碳水化合物,运动中适量饮用运动饮料;饮酒时搭配主食,避免空腹饮酒(酒精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加重低血糖)。
低血糖的急救核心是 “分秒必争补糖分”,一块糖、一杯糖水看似简单,却是应对低血糖的 “特效药”。记住 “快速补单糖、清醒后加主食” 的原则,同时做好日常预防,才能让身体远离低血糖的威胁。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家人和同事也应掌握基本急救方法,在紧急时刻成为他们的 “生命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