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卡喉喘不上气?海姆立克法按腹部,大人小孩手法不一样-医鉴网

医鉴网

急救方法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 > 急救常识 > 急救方法 >> 正文

异物卡喉喘不上气?海姆立克法按腹部,大人小孩手法不一样

https://yigu120.com"2025-08-01 09:53:34 来源:医鉴网

吃饭时说笑导致食物呛入、孩子误吞小玩具堵住喉咙、老人吞咽功能退化被饭菜噎住…… 异物卡喉是生活中常见的急症,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因窒息危及生命。当有人突然面色发紫、双手掐颈、无法说话和呼吸时,传统的拍背、用手抠喉咙等方法往往无效,甚至会让异物卡得更深。此时,海姆立克急救法堪称 “救命神技”,但针对成人和儿童的操作手法截然不同,必须严格区分。

识别异物卡喉:这三个信号是 “求救信号”

异物卡喉的黄金抢救时间仅为 4-6 分钟,能否快速识别至关重要。遇到有人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判断为气道梗阻并施救:

“窒息手势”:双手不由自主地抓住颈部,这是国际通用的气道梗阻求救信号;

无法发声: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或只能发出微弱的 “嗬嗬” 声;

面色异常:初期面色发红,随后因缺氧变为青紫,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等症状。

若患者仍能剧烈咳嗽,说明气道未完全堵塞,可鼓励其继续咳嗽,利用气流将异物咳出;一旦出现上述窒息信号,必须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法。

成人及 1 岁以上儿童:腹部冲击法,快速冲击解梗阻

针对意识清醒的成人和 1 岁以上儿童,标准的海姆立克法通过快速冲击腹部,利用胸腔压力排出异物:

站位冲击: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腿分开站稳,双臂环抱其腰部,让患者身体略前倾;

定位冲击点:一手握拳,将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注意避开胸骨下端和肋骨;

冲击动作: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类似 “向上提” 的动作,每次冲击要明显、有力,持续 5-6 次,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识。

若患者体型肥胖或怀孕,可改为胸部冲击:双手在胸骨下半段进行向内冲击,动作要领与腹部冲击相同,避免压迫孕妇腹部。

1 岁以下婴儿:拍背压胸法,轻柔操作防损伤

婴儿气道狭窄、骨骼脆弱,需采用更温和的拍背与胸部冲击结合法,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内脏损伤:

俯卧拍背:将婴儿俯卧在施救者前臂上,前臂支撑在大腿上,让婴儿头部略低于身体,用手掌根部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拍打 5 次,力度以能震动物体为宜;

翻转压胸:若异物未排出,立即将婴儿翻转成仰卧位,用两根手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正下方,快速向下按压 5 次(类似胸外按压的动作),每次按压深度约为 4 厘米;

交替进行:反复交替拍背和压胸,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失去意识。操作时需全程支撑好婴儿的头部和颈部,避免过度晃动。

特殊情况:意识丧失或自救,手法需调整

遇到以下特殊场景,需灵活调整操作方式,确保抢救不中断:

意识丧失倒地:立即将患者平放,启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30 次后查看口腔,若发现异物用手指清除,再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直至专业人员到达;

自我救助:独自一人时可借助硬物冲击腹部,如快速将腹部顶向椅背、桌角等固定物体,或用拳头按照上述方法自行冲击;

昏迷患者:若患者已昏迷,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每次打开气道时都要检查口腔,发现异物立即用手指(钩状法)清除。

这些细节决定成功率,操作时必须注意

海姆立克法虽简单,但细节失误可能导致无效或损伤,需牢记以下要点:

冲击力度:成人需用较大力度,儿童和婴儿则需控制力度,以有效排出异物且不造成损伤为宜;

避免过度冲击:每次冲击后需放松,让腹部恢复原位,连续冲击不超过 5 次后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异物排出后处理:异物排出后若患者出现咳嗽、声音嘶哑,需观察数小时,若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有气道损伤;

及时就医:即使异物排出,若患者出现吞咽疼痛、咯血等症状,也需就医检查是否有残留异物或黏膜损伤。

这些情况必须就医,不可掉以轻心

无论异物是否排出,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

异物排出后仍有呼吸困难、喘息;

出现剧烈咳嗽、咯血或吞咽困难;

施救过程中导致肋骨疼痛(可能为肋骨骨折);

婴儿出现拒食、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

异物卡喉的抢救关键在 “快” 和 “准”,海姆立克法的操作虽简单,但需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家中有儿童或老人的家庭,建议定期观看教学视频并模拟操作,确保紧急时刻能准确施救。日常生活中,避免让 3 岁以下儿童接触硬币、纽扣等小物件,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说笑,才能从源头减少异物卡喉的风险。记住,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一条生命。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