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后浑身僵硬?先拔电源再拉人,用绝缘物挑电线最安全
https://yigu120.com"2025-08-01 10:10:48 来源:医鉴网
雨天触摸漏电的路灯、徒手插拔老化的插头、孩子误触插座…… 触电事故可能发生在任何用电场景中。当有人触电后浑身僵硬、紧握电线,甚至失去意识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伸手去拉,结果自己也被电流击中,造成 “连环触电”。正确的急救方式是 “先断电、再施救、用绝缘物隔离”,每一步都要与电流保持安全距离,才能在救人的同时保护自己。
这些救人动作,可能让你一起触电
触电时,电流会使肌肉强烈收缩,导致触电者紧握带电体无法挣脱,此时错误的救援行为不仅救不了人,还会让救援者成为 “导电体”:
直接用手拉扯:人体是良好的导电体,用手接触触电者的瞬间,电流会通过救援者的身体流向地面,导致两人同时触电,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伤亡;
用金属工具挑电线:拿铁棍、水管等金属物品试图拨开电线,金属的导电性会让电流顺着工具传导,造成救援者触电;
未断电就移动伤者:在电源未切断的情况下,试图搬动触电者脱离电线,可能导致电线在移动中接触更多部位,扩大触电范围;
慌乱中忘记断电:只顾着呼喊或查看伤者状态,忘记第一时间切断电源,让触电者持续暴露在电流伤害中,每多触电 1 秒,心脏骤停的风险就增加一分。
这些错误做法的核心是忽视了电流的传导性,触电急救的第一步必须是 “切断电流来源”。
第一步:切断电源,让电流 “停下来”
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是最根本的急救措施,能快速终止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拔插头或拉电闸:若触电位置靠近电源插座或电闸,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拔下插头或拉下电闸,彻底切断电源。动作要果断,避免犹豫耽误时间;
标记电源位置:若不清楚电闸位置,可让他人快速寻找并切断,自己专注观察触电者状态,避免多人慌乱中重复操作;
注意环境安全:若触电发生在潮湿环境(如浴室、雨天户外),切断电源前要确保自己站在干燥的地面上,穿绝缘鞋或垫上干燥木板,防止跨步电压伤害。
电源切断后,需等待 1-2 秒确认触电者已脱离电流,再进行下一步施救。
第二步:用绝缘物挑开电线,与电流彻底隔离
若无法立即切断电源(如电线缠绕在触电者身上、找不到电闸),需用绝缘物挑开电线,让触电者脱离带电体:
选择绝缘物:优先使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塑料杆等绝缘体(长度至少 1 米),这些物品不导电,能有效阻断电流;避免使用潮湿的木材、金属制品或带水的物体;
正确挑线方法:站在触电者的侧面或后方,保持自身与带电体的距离,用绝缘物的一端从电线下方插入,平稳地将电线挑离触电者的身体,扔到远离人群的干燥区域;
防止电线回弹:挑开电线时动作要轻缓,避免电线剧烈晃动后再次接触触电者或其他物体,造成二次触电。
若触电者身处高处(如电线杆上),挑开电线后需注意防止其坠落,可在下方垫上软垫或衣物缓冲。
第三步:检查状态,对症施救
电源切断、电线移开后,需快速检查触电者的生命状态,采取针对性急救措施:
判断意识与呼吸:拍打触电者的肩膀并呼喊,若毫无反应,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 若呼吸停止或仅有微弱喘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
处理烧伤伤口:电流通过身体时可能造成皮肤烧伤(尤其是入口和出口处),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轻轻覆盖伤口,不要挑破水泡或涂抹药膏,避免感染;
摆放正确体位:若触电者意识清醒,让其平卧休息,解开领口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头晕、心慌等症状,不要让其站立或走动,防止摔倒;
保暖与观察:用毯子或衣物盖住触电者,避免体温过低,同时观察其面色、脉搏,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触电者看似清醒,也可能因电流对内脏的损伤(如心肌损伤)在数小时后出现并发症,必须就医检查。
这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触电后的伤害可能隐藏在身体内部,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
触电后失去意识,即使短时间内清醒;
出现心脏骤停、呼吸微弱或停止;
皮肤有明显烧伤,尤其是深度烧伤或面积较大;
出现头晕、胸闷、心律失常、呕吐等症状;
孕妇、老人或有心脏病史的人触电。
就医时需告知医生触电的电压(如家庭 220V、高压电)、触电时间和现场处理情况,便于医生评估内脏损伤程度。
日常预防:避开这些 “触电陷阱”
触电事故大多可预防,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这些用电细节:
检查电器状态:定期更换老化的电线、插头和插座,破损的电器要及时维修,不要用裸线或胶带缠绕代替绝缘层;
湿手不碰电:洗手后、洗澡时或雨天,不要触摸电源开关、插头,避免电器进水短路;
儿童防护:给插座安装防触电保护盖,将电线收纳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教育孩子不要玩弄电器或插座;
户外避险:远离掉落的电线,雨天避开路灯、电箱等可能漏电的设备,发现电线落地要绕行并及时报警。
触电急救的核心是 “先保己、再救人”,牢记 “断电、绝缘、施救” 三个步骤,才能在紧急时刻既保护自己,又为触电者争取生机。用电安全无小事,日常做好预防,才能从源头减少触电风险,让每一次用电都远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