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湿气重犯困?红豆薏米粥煮稠点,祛湿还能提精神-医鉴网

医鉴网

四季食疗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 > 药膳食疗 > 四季食疗 >> 正文

春季湿气重犯困?红豆薏米粥煮稠点,祛湿还能提精神

https://yigu120.com"2025-07-31 15:31:55 来源:医鉴网

春天一到,不少人就成了 “特困生”:早上醒来总觉得没睡醒,脑袋昏沉沉的;坐在办公桌前没一会儿就眼皮打架,浑身乏力提不起劲;甚至吃饭时也没胃口,身体像裹了层湿棉被 —— 这种 “春困”,很多时候不是真的缺觉,而是 “湿气太重” 在作祟。喝咖啡、浓茶提神只能管一时,不如试试红豆薏米粥,红豆健脾利湿,薏米利水消肿,煮得稠稠的一碗下肚,既能把体内的湿气排出去,又能让人头脑清醒,比任何提神饮料都管用。

红豆薏米粥:为啥能赶走春湿犯困?

春季湿气重犯困,主要因 “湿邪困脾、清阳不升”:春天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加上人们喜欢吃生冷食物、穿得少,湿气容易侵入体内;脾负责运化水湿,一旦被湿气困住,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清阳之气无法上升到头部,出现头晕、犯困、乏力等症状。红豆和薏米的搭配,能从 “祛湿”“健脾”“升阳” 三个维度协同作用,给身体 “除湿赋能”:

红豆:健脾利湿的 “红色珍珠”

红豆(这里指赤小豆,非红小豆)味甘酸性平,能 “健脾利湿、补血养心”。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钾元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缓解身体的沉重感。红豆还能滋补脾胃,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从根源上减少湿气生成。对于因湿气导致的腹胀、没胃口,红豆的温和特性能慢慢调理脾胃,让食欲和精神状态一起好转,特别适合春天这种需要 “温补” 的季节。

薏米:利水消肿的 “祛湿能手”

薏米(即薏苡仁)味甘淡性凉,能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它含有的薏苡素和薏苡酯等成分,能促进体内水分代谢,加速湿气排出,减轻身体的水肿和困倦感。薏米的健脾作用能配合红豆,增强脾胃对水湿的运化能力,避免湿气在体内堆积。需要注意的是,薏米性凉,煮之前最好翻炒一下(炒至微黄),既能减轻寒性,又能让粥的口感更香浓,适合春天微凉的天气。

二者搭配后,红豆负责 “健脾利湿、补养脾胃”,薏米负责 “利水消肿、加速排湿”,形成 “祛湿 - 健脾 - 升阳” 的良性循环。煮得稠稠的粥能让有效成分更集中,吃下去后,体内的湿气通过尿液和汗液慢慢排出,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清阳之气上升到头部,头晕犯困的感觉就会减轻,整个人变得清爽有精神,比喝稀汤效果更明显。

这样煮:稠糯香浓,祛湿效果好

红豆薏米粥的做法简单,但选材和火候影响效果,掌握这些技巧能让粥更适合春季饮用,祛湿又养脾:

选对材料

红豆选赤小豆(细长形,祛湿效果优于圆粒红小豆),提前泡发(更容易煮烂);薏米选颗粒饱满的,提前用小火翻炒 10 分钟(炒至微黄,减轻寒性);可加少量芡实(10 克,增强健脾作用,适合脾虚明显者)或茯苓(10 克,加强祛湿效果)。

黄金搭配

赤小豆 50 克,炒薏米 50 克,大米 30 克(增加稠度,中和凉性),清水 800 毫升。这个比例煮出的粥稠糯适中,红豆和薏米的香味融合,每次喝 1 碗(约 250 毫升),既能祛湿又不会让肠胃觉得空荡。

制作步骤

赤小豆用清水浸泡 2 小时,炒薏米用温水浸泡 1 小时(让食材充分吸水,煮得更软烂);

大米淘洗干净,与泡好的赤小豆、炒薏米一起放入砂锅,加入足量清水;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煮 40-50 分钟,期间不时搅拌(避免糊底),至红豆开花、薏米软烂、粥体浓稠(用勺子舀起能挂住薄薄一层);

关火后焖 10 分钟,让粥更稠糯,可根据口味加少许冰糖(不要多,以免生湿),放至温热时食用(春季避免吃太烫或太凉的食物)。

增强效果的技巧

若湿气重、身体浮肿明显,可加 10 克冬瓜皮(提前煮水,用滤出的水来煮粥,增强利水作用);犯困严重、精神差,可加 5 克陈皮(理气醒脾,帮助提升精神);孩子不爱吃,可加少量南瓜丁(最后 20 分钟加入,增加甜味和营养);想让粥更香浓,可在煮好后撒上少许芝麻(补充能量,提香增味)。

适合哪种春季不适?别用错了

红豆薏米粥虽适合春季,但更适合特定类型的湿困症状,用对了神清气爽,用错了可能加重不适,要分清体质:

适合的情况

湿重犯困:春季总是头晕、乏力、没精神,起床后觉得身体沉重,大便黏马桶,喝这道粥能快速祛湿提神。

脾虚湿盛:平时胃口差、腹胀,舌头边缘有齿痕,春季症状加重,粥中的红豆和薏米能健脾祛湿,改善消化。

轻度水肿:早上起来眼皮肿、脚踝发紧,活动后减轻,喝这道粥能促进水分代谢,减轻水肿。

春季日常调理:每年春天都受湿困困扰,可每周喝 2-3 次,提前预防湿气堆积。

不适合的情况

阴虚体质:春季容易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大便干燥,喝薏米粥会加重阴虚症状,需加 10 克百合(滋阴润燥)。

胃寒者:平时吃凉食会胃痛、腹泻,需减少薏米用量(至 30 克),多加 20 克大米(中和凉性),煮时加 1 片生姜(温胃)。

孕妇:薏米有一定的滑利作用,孕早期需谨慎,孕中晚期可少量食用(薏米不超过 20 克,且必须煮至极烂)。

判断不清时,可观察舌头:舌苔厚腻、舌头胖大的多适合喝;舌苔少、舌头红的需谨慎或调整配方。

注意事项:这些细节让春天更有精神

控制食用时间和频率

春季可每周喝 3-4 次,最好在早餐或午餐时喝(为一天补充能量,避免晚上喝导致夜尿多);

湿气减轻、精神好转后,可减至每周 1-2 次(避免长期喝损伤脾胃阳气);

不要空腹喝(粥较稀,空腹可能引起腹胀),搭配包子、馒头等主食效果更好。

特殊人群调整

老年人:红豆和薏米煮至软烂(可用高压锅,省时且更易嚼烂),少放或不放糖(控制糖分摄入);

哺乳期女性:可正常饮用(赤小豆 50 克,炒薏米 30 克),帮助排出产后湿气,不影响哺乳;

儿童:3 岁以上可喝(赤小豆和薏米各减至 20 克,煮成稀粥,避免过量导致消化不良)。

配合春季祛湿习惯

喝粥的同时,要勤开窗通风(降低室内湿度,避免湿气侵入);

春季不要过早穿单衣(尤其注意腰腹和脚部保暖,防止寒湿入侵);

适当运动(如快走、瑜伽,每天 30 分钟,通过出汗排出湿气,增强体质);

少吃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生鱼片,以免损伤脾胃,加重湿气)。

提升精神的小技巧

喝粥后半小时,可到户外晒 10 分钟太阳(春季阳光温和,能促进阳气升发,提神醒脑);

工作间隙做简单的拉伸(活动颈肩腰,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困倦);

用陈皮、薄荷泡水喝(配合粥品,增强理气醒神效果);

保证充足睡眠(晚上 11 点前入睡,不要熬夜,避免加重湿气和疲劳)。

春季湿气重犯困不是小事,长期忽视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红豆薏米粥用天然食材的力量,温和地祛湿健脾,既能赶走当下的困倦,又能增强身体对湿气的抵抗力,特别适合春季调理。坚持喝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身体变轻松了,头脑变清醒了,再也不用被 “春困” 缠上,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春天的每一天。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