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维持生命运转的关键元素-医鉴网

医鉴网

维生素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饮食 > 营养知识 > 维生素 >> 正文

维生素:维持生命运转的关键元素

https://yigu120.com"2025-07-29 09:48:27 来源:

关键字: 关键 运转 生命 维持

  在人体这座精妙复杂的 “大厦” 中,维生素虽然含量微小,却宛如一个个默默工作的 “小齿轮”,推动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视力的维护到骨骼的发育,从能量的代谢到免疫系统的防御,维生素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维生素的奇妙世界,深入了解这些维持生命的关键元素。

  维生素的定义与分类

  维生素,又称为维他命,正如其名,是 “维持生命之元素”。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含量虽少,却发挥着巨大的生理作用,是六大营养素之一。维生素种类繁多,根据溶解性质的不同,通常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A、D、E、K。这类维生素化学组成仅含碳、氢和氧,能溶于油脂和脂溶剂,却不溶于水。它们常常与脂类共同存在,随着脂肪的吸收而进入人体,并存储在脂肪组织中。由于排泄效率低,一旦长期大剂量摄入,容易在体内蓄积,进而引发中毒症状;而缺乏症状的出现则相对缓慢。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含 B 族维生素(如维生素 B1、B2、B6、B12、烟酸、叶酸等)和维生素 C。其化学组成除了碳、氢、氧外,还含有氮、硫、钴等元素,可溶于水,却不溶于油脂和脂溶剂。在满足机体需求后,多余的水溶性维生素会迅速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一般不会在体内产生蓄积和毒害作用。它们多数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各种酶系统,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旦缺乏,相应的症状往往会快速显现,但通常毒性较小 。

  维生素的发现历程:一部探索生命奥秘的传奇

  维生素的发现,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探索生命奥秘的传奇史诗,它与现代营养学的开端紧密相连。19 世纪末,脚气病在人群中肆虐,患者常常感到疲劳、心率失常,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1897 年,荷兰医生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偶然发现,用精制大米喂养的鸡会逐渐出现脚气病症状,而喂食带壳糙米的鸡却能保持健康。这一意外发现,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后续维生素的研究指明了方向。1906 年,艾克曼和荷兰医生格里特・格林斯发表了关于治疗脚气病物质的经典文章,这种物质后来被证实为维生素 B1,这也是人们对维生素概念较早的重要认知。1912 年,波兰科学家丰克从米糠中成功提取出一种能够治疗脚气病的白色物质,并将其命名为 “维持生命的营养素”,简称 Vitamin,中文翻译为维他命,也就是我们如今熟知的维生素。

  在这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维生素被人类所认识和发现。公元前 3000 多年,古埃及人就察觉到夜盲症可被某些食物治愈,却不清楚其中起作用的物质究竟是什么。直到 1904 年,美国科学家爱默麦柯伦通过不同饲养方式喂养实验动物,发现一组生长良好,另一组发育不佳且逐渐失明。1912 年,治疗干眼症的关键要素被发现,并命名为 “脂溶性 A”,即维生素 A。此后,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维生素 A 的化学结构在 1931 年得以确认,1936 年奥图・埃勒斯博士首次成功提纯出维生素 A,1950 年人工合成出 β - 胡萝卜素,至此,维生素 A 的神秘面纱才被彻底揭开。

  1919 年,英国科学家爱德华・梅兰比认为鱼肝油中的维生素 A 可治疗佝偻病,然而美国教授麦科勒姆却发现,即便鱼肝油中的维生素 A 被氧化失去活性,其仍具有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效果。于是,他大胆推测存在另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 D” 的名字由此诞生。1923 年,格洛德布拉特等人发现,经阳光照射的老鼠,其肝脏萃取物能够治疗佝偻症老鼠,因此维生素 D 又被亲切地称为 “阳光维生素”。

  1924 年,阿肯色大学的 Sure 首次将一种成分命名为维生素 E。1936 年,Evans 等科学家从麦胚油中成功分离出结晶维生素 E,并命名为生育酚。1938 年,瑞士化学家 Karrer 首次合成了这种维生素。1935 年,达姆在一系列胆固醇代谢实验中,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维生素,并将其命名为 “凝血维生素”,即维生素 K。1939 年,达姆又从紫花苜蓿中成功提纯了脂溶性维生素 K。1940 年,美国生化学家爱德华・多伊西率先合成了维生素 K,并确定了它的化学式。

  维生素 B 族的发现之旅同样精彩。1925 年,美国研究人员确信癞皮症是一种维生素缺乏病,且怀疑维生素 B 并非单一物质,由此开启了对维生素 B 族的探索。维生素 C 的发现则源于 18 世纪人们观察到柠檬与柳橙能治疗坏血病。1907 年,生化学家霍尔斯特和弗罗利克发现,用蔬菜或水果喂养豚鼠可消除其坏血病症状。20 世纪,预防坏血病的物质 ——“抗坏血酸”,也就是维生素 C,终于被成功研究出来。

  维生素的主要来源:食物中的宝藏

  维生素主要来源于食物,各类动植物性食物宛如一座丰富的宝藏,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维生素。此外,肠道细菌也能合成少量维生素,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补充。

  维生素 A

  其主要来源包括鱼肝油、动物肝脏、深绿色与深黄色蔬菜及水果等。例如,胡萝卜富含的 β - 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 A,为我们的眼睛健康保驾护航。

  维生素 D

  常见于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牛奶等食物中。同时,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合成维生素 D,这也是为什么晒太阳对身体健康有益。

  维生素 E

  麦、米胚中的油脂、蛋、动物肝脏、肉类等都是维生素 E 的良好来源。它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维生素 K

  绿色蔬菜是维生素 K 的主要提供者,对人体的凝血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维生素 B 族

  维生素 B1:糙米、瘦肉、牛奶、动物肝脏(腰子)、酵母、豆类、牛肉等食物中含量丰富,它能强化神经系统,保证心脏正常活动。

  维生素 B2:牛奶、动物肝脏(腰子、心脏)、蛋、瘦肉、麦胚、黄豆、花生等是其主要来源,有助于维持眼睛视力,保护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

  维生素 B6:在动植物中广泛分布,肉类、蔬菜、未脱皮的谷物及蛋黄中含量尤为丰富,它能调节体液,促进神经和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 B12:广泛存在于动物食品中,如肝、肾、瘦肉、鱼和蛋类等,同时肠道细菌也能合成一部分。它对制造及更新体内的红血球、防止贫血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其他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B3 在动物内脏、肉类、酵母及谷类中含量丰富;维生素 B13 主要存在于根茎类蔬菜、乳浆、酸奶或炼乳的液态部分等;维生素 B15 常见于啤酒酵母、糙米、全麦、南瓜子、芝麻等食物中。

  维生素 C

  绿色蔬菜和枸杞类水果等富含维生素 C ,它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免疫力,预防坏血病。像橙子、草莓、猕猴桃、青椒等都是补充维生素 C 的优质选择。

  维生素缺乏的症状: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时,身体会如同发出求救信号一般,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维生素 A 缺乏

  可能导致干眼症,患者会感到眼部干燥疼痛、眼红眼痒、有异物感,甚至视力模糊;夜盲症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在光线不足时或夜晚,视力会明显下降;此外,还可能引发贫血症,因为缺乏维生素 A 往往会导致铁含量降低。

  B 族维生素缺乏

  · 维生素 B12 缺乏:可能出现口腔溃疡,舌头疼痛或发红;容易感到头晕,这是因为缺乏它会导致贫血,影响大脑的氧气供应;头发和指甲也会变得脆弱,常见于更年期妇女。

  · 维生素 B6 缺乏:可能出现皮炎和红色皮疹,肢体末端有刺痛感。

  维生素 C 缺乏

  可能导致皱纹增多,因为维生素 C 对调节胶原蛋白的产生至关重要,缺乏它会使皮肤失去弹性;牙龈也会出现问题,表现为红肿、发炎,甚至流血;伤口愈合速度会明显变慢,因为维生素 C 能促进身体的自然愈合机制。

  维生素 D 缺乏

  会影响肌肉功能,导致肌肉痉挛;还可能引发睡眠问题,增加睡眠呼吸暂停和睡眠紊乱的风险;此外,脱发和情绪改变也可能与之相关,同时伤口愈合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维生素 E 缺乏

  可能出现神经疼痛,如灼痛、刺痛和抽痛;肌肉也会感到疼痛,因为维生素 E 对维持肌肉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 K 缺乏

  对于有吸收问题的人,如患有囊性纤维化、乳糜泻、溃疡性结肠炎和短肠综合征等,缺乏维生素 K 的风险会增加,可能导致凝血问题 。

  了解维生素的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饮食,确保摄入充足的各类维生素,为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当身体出现上述异常症状时,我们也能敏锐地察觉到可能是维生素缺乏在作祟,从而及时调整饮食或寻求专业帮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维生素,关注健康,用心呵护身体这座宝贵的 “大厦” 。

本文来源: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