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肿得厉害?先别揉!冷敷制动抬高腿,错一步疼更久-医鉴网

医鉴网

日常急救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 > 急救常识 > 日常急救 >> 正文

崴脚后肿得厉害?先别揉!冷敷制动抬高腿,错一步疼更久

https://yigu120.com"2025-08-01 09:17:55 来源:医鉴网

下楼梯时踩空台阶、运动时脚踝突然扭转、穿高跟鞋走路不稳…… 这些瞬间的失衡都可能导致崴脚。脚踝处传来的刺痛和迅速鼓起的肿胀,让人忍不住想揉一揉 “活血消肿”。但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可能让损伤加重,恢复时间延长数周。掌握 “急救三原则”,才能在崴脚后科学处理,减少痛苦和后遗症。

这些错误操作,让伤势雪上加霜

崴脚本质是脚踝韧带、肌腱的拉伸或撕裂,伴随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肿胀、疼痛。此时的错误处理会直接影响恢复:最常见的盲目揉按会加重毛细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增多,肿胀更明显;有人觉得 “活动活动能复位”,强行让脚踝转动,可能让撕裂的韧带进一步受损,甚至引发关节错位;还有人受伤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或贴发热膏药,试图 “促进血液循环”,却不知高温会让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和肿胀。

此外,忽视伤势、继续行走的做法也不可取。即使能勉强走路,未修复的韧带会在反复受力中变得松弛,导致脚踝稳定性下降,成为 “习惯性崴脚” 的隐患。

第一步:冷敷,控制肿胀和疼痛

崴脚后48 小时内冷敷是控制肿胀的关键。低温能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同时缓解疼痛。正确的冷敷方法:

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冻后的湿毛巾(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敷在肿胀最明显的部位,每次 15-20 分钟,每隔 2-3 小时重复一次;

冷敷时保持脚踝静止,不要活动。若没有冰袋,可用冷水浸湿毛巾后拧干敷用,或直接将脚踝浸入冷水中(水温以不感到刺骨为宜)。

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每次间隔需让皮肤温度恢复正常,避免长时间低温损伤组织。

第二步:制动,给韧带修复的 “安静环境”

制动即减少脚踝活动,为受损的韧带、肌腱提供修复条件。具体做法:

受伤后立即停止行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脚踝受力;

用弹性绷带轻轻缠绕脚踝(从脚趾上方开始,向上螺旋缠绕,力度以能感受到轻微压迫但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起到固定和减轻肿胀的作用;

绷带缠绕不宜过紧,若出现脚趾发麻、发紫、疼痛加剧,需立即松开重新缠绕。

若肿胀严重或疼痛剧烈,可使用支具或护踝固定脚踝,限制脚踝的内外翻动作,防止二次损伤。

第三步: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将受伤的脚踝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能利用重力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具体姿势:

坐下时,将脚踝放在矮凳上,保持腿部伸直;

躺下时,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使脚踝高于臀部;

休息时尽量保持这个姿势,尤其在夜间睡眠时,可有效减少第二天的肿胀。

抬高患肢需持续进行,每次至少保持 30 分钟,每天累计时间建议超过 3 小时。

48 小时后,这样护理加速恢复

崴脚 48 小时后,肿胀和出血基本稳定,可转为以下护理措施:

热敷:用 40℃左右的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脚踝处,每次 20 分钟,每天 2-3 次,促进血液循环和瘀血吸收;

适度活动: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前提下,缓慢活动脚趾和脚踝,防止关节僵硬,但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行走;

外用药物:可涂抹活血消肿的药膏(如云南白药喷雾剂、红花油等),配合轻柔按摩(注意避开肿胀急性期)。

出现这些情况,必须及时就医

并非所有崴脚都能自行处理,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存在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需立即前往医院骨科就诊:

肿胀异常严重,脚踝畸形或无法活动;

疼痛剧烈,即使静止时也难以忍受;

皮肤苍白、发紫,或脚趾麻木、冰凉(提示血液循环障碍);

受伤后一周,肿胀和疼痛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

反复崴脚,脚踝稳定性差。

医生会通过 X 光或核磁共振检查判断损伤程度,必要时采取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崴脚虽常见,但处理不当可能留下长期隐患。记住 “48 小时内冷敷、制动、抬高患肢” 的原则,避开揉按、热敷等误区,才能让脚踝尽快恢复。对于 “习惯性崴脚” 人群,日常可通过加强脚踝周围肌肉锻炼(如踮脚尖、抓毛巾等动作)增强稳定性,降低受伤风险。保护脚踝,从科学处理每一次崴脚开始。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