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仰头不对!低头捏鼻翼,再塞棉球冷敷额头更管用
https://yigu120.com"2025-08-01 09:20:02 来源:医鉴网
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孩子玩耍时不小心撞到鼻子、成年人挖鼻孔后突然出血…… 流鼻血是生活中常见的小意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仰头举手,觉得这样能 “止住血”,但这种做法不仅无效,还可能让血液倒流引发危险。掌握 “科学止血三步法”,才能快速安全地解决流鼻血问题。
仰头止血?这些隐患要警惕
流鼻血时仰头,是最常见也最危险的错误处理方式。血液会顺着鼻腔后方流入咽喉,少量血液可能被吞咽进入胃部,刺激胃黏膜引发恶心、呕吐;若出血量较大,血液还可能呛入气管,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引发窒息。尤其对儿童来说,他们的咽喉和气道较狭窄,这种风险会更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错误做法需要避免:有人用纸巾或棉花团用力塞进鼻孔,试图 “堵住出血点”,但粗糙的纸巾可能划伤鼻黏膜,加重出血;有人频繁仰头查看 “是否止血”,反复抬头低头会导致血管压力变化,反而延长止血时间;还有人迷信 “举对侧手”“用凉水拍脖子” 等偏方,这些方法缺乏科学依据,无法真正起到止血作用。
第一步:低头前倾,防止血液倒流
流鼻血后,首先要保持低头前倾的姿势,这是避免血液倒流的关键。具体做法是:让身体微微前倾,头部略低,不要后仰或抬头。可以坐下或半坐,用嘴巴轻轻呼吸,避免用鼻子吸气导致鼻腔内压力变化。
这个姿势能让血液自然从鼻孔流出,方便观察出血量,同时减少血液进入咽喉的风险。若身边有垃圾桶,可将脸偏向一侧,让血液直接滴入桶中,避免弄脏衣物。
第二步:捏住鼻翼,直接压迫止血点
鼻腔内的出血点大多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 “黎氏区”,这个区域血管丰富且表浅,容易破裂出血。捏住鼻翼能直接压迫出血点,快速止血: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即鼻子最下端的软骨部分),注意不要只捏鼻尖,需将整个鼻翼向鼻中隔方向用力按压;
持续按压 5-10 分钟,期间不要松手查看是否止血,频繁松手会中断压迫,影响止血效果;
按压时保持低头姿势,用嘴巴正常呼吸。
若为儿童止血,家长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孩子的鼻黏膜。
第三步:塞棉球冷敷,双重助力止血
如果单纯捏鼻翼无法止血,可配合棉球填塞和冷敷额头,增强止血效果:
取干净的医用棉球(或无菌纱布),轻轻卷成细条状,长度约 2-3 厘米,从出血侧鼻孔轻轻塞入,深度以不超过鼻孔内 1 厘米为宜,避免过深损伤鼻黏膜;
继续捏住鼻翼,同时用冷毛巾或冰袋(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敷在额头或鼻梁上,每次冷敷 3-5 分钟,通过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棉球填塞时间不宜过长,止血后应轻轻取出,避免用力拉扯导致再次出血。若棉球被血液浸透,可更换新的棉球重复操作。
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数流鼻血通过上述方法能在 10-15 分钟内止住,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持续按压超过 20 分钟仍无法止血,或出血量较大(每分钟超过 5 毫升);
频繁流鼻血,每周超过 2-3 次,且找不到明确原因;
流鼻血伴随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鼻子受到撞击后出血,同时伴有鼻梁疼痛、肿胀、畸形,可能存在鼻骨骨折;
儿童频繁流鼻血,且伴随鼻塞、鼻涕带血、打鼾等症状,需排查鼻腔异物或炎症。
医生会通过鼻内镜检查找到出血点,必要时采用烧灼、填塞等专业方式止血,并排查是否存在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等潜在疾病。
日常预防:减少流鼻血的发生
预防流鼻血,比止血更重要:
保持鼻腔湿润:秋冬季节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 40%-60%;感觉鼻腔干燥时,可涂抹少量医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鼻喷剂;
改掉不良习惯:不要用手挖鼻孔,尤其指甲较长时,容易划伤鼻黏膜;儿童应避免将小玩具、纸巾等塞入鼻孔;
保护鼻腔免受损伤:运动时佩戴护具,避免鼻部受到撞击;有过敏性鼻炎的人,需及时治疗减少鼻黏膜刺激。
流鼻血虽然常见,但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风险。记住 “低头不仰头、捏住鼻翼、冷敷辅助” 的核心步骤,既能快速止血,又能避免血液倒流的危险。对于频繁流鼻血或止血困难的情况,及时就医查明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护鼻腔健康,从正确处理每一次流鼻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