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骨折急救,不仅能帮别人,关键时刻也能保护自己!
https://yigu120.com"2025-08-20 17:31:04 来源:医鉴网
当你独自在山间徒步时踩空崴脚,脚踝瞬间肿成馒头;当同事在办公室搬文件柜时被砸中手臂,疼得无法动弹;当孩子在游乐场从滑梯摔下,抱着膝盖大哭不止…… 这些突发场景中,骨折急救知识从来不是 “别人需要的技能”,而是每个人都该掌握的生存智慧。学会这套技能,既能在他人遇险时伸出援手,更能在自己遭遇意外时沉着自救,为生命安全增添一道坚实防线。
一、自救:意外独处时,你的冷静能改写结局
独自遭遇骨折时,恐慌是最大的敌人,而扎实的急救知识能帮你保持清醒。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周末骑行时被突然冲出的宠物惊吓,连人带车摔倒在绿化带,右手撑地后传来钻心疼痛,手腕迅速红肿变形 —— 这很可能是桡骨远端骨折。此时最危险的做法是强行起身、试图活动手腕 “缓解疼痛”,正确的自救步骤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利用身边资源固定伤肢。可以将骑行头盔的硬质外壳取下,垫上毛巾后包裹住手腕,用头盔自带的松紧带缠绕固定,再将前臂贴紧胸前,用围巾或外套袖子制成简易悬带,将伤肢悬吊于颈部。这个过程要避免手腕弯曲或旋转,固定后缓慢起身,找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说明具体位置和伤情。
若在野外遭遇腿部骨折,无法移动时更需智慧。可将背包里的帐篷杆、折叠凳腿等硬物取出,作为夹板固定小腿,长度需覆盖膝盖和脚踝,用鞋带或背包绳分段绑扎。固定后用未受伤的腿支撑身体,缓慢挪到大树旁倚靠,减少体力消耗。此时要注意保暖,即使天气炎热,也需用外套包裹伤肢,避免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冻伤。
独居老人在家中摔倒后,自救意识尤为重要。若髋部着地后无法站立,切勿反复尝试起身,应缓慢翻身至侧卧,用手肘和健侧下肢支撑身体,挪到墙边或家具旁,借助支撑物坐起,再拨打求助电话。等待救援时保持伤肢伸直,在两腿之间垫上靠垫,减轻骨折端的压力。这些看似微小的自救动作,能有效避免骨折断端移位,为后续治疗争取有利条件。
二、助人:他人遇险时,你的援手能减少伤害
在公共场所遇到他人骨折,错误的帮助可能比旁观更有害。去年某商场曾发生这样的案例:一位老人在扶梯上摔倒导致股骨骨折,热心路人合力将其扶起,结果造成骨折端刺破血管,出血量达 800 毫升。掌握正确的助人方法,才能让善意真正发挥作用。
遇到陌生人骨折时,第一步是评估环境安全。若在马路中央、施工区域等危险地带,需先确认无二次伤害风险后再施救。对意识清醒的伤者,应先询问 “哪里疼”“能不能动”,观察是否有畸形、出血等症状,再决定处理方式。发现脊柱骨折嫌疑(如从高处坠落、腰部剧烈疼痛),切勿搬动,应立即拨打 120,同时用衣物在伤者头部两侧固定,避免其转动身体。
帮助儿童骨折时,耐心沟通比操作技巧更重要。孩子受伤后往往因恐惧哭闹不止,强行固定可能加剧挣扎导致二次损伤。可以蹲下来用温和的语气说:“我们来给胳膊‘盖个小房子’好不好?这样就不疼了。” 同时让同伴用玩具分散其注意力,趁孩子放松时快速完成固定。固定材料优先选择柔软的物品,如儿童绘本、毛绒玩具(去除填充物后),避免硬质夹板损伤娇嫩皮肤。
职场环境中的骨折急救更需果断。同事被掉落的重物砸中腿部时,应立即制止其站立,用办公椅作为临时担架,将伤肢伸直,在膝关节和踝关节处垫上文件夹固定,再由两人抬椅送医。若出现开放性伤口,可用无菌纱布(或未拆封的纸巾)按压止血,但不要直接触碰暴露的骨头,以免引发感染。这些及时且规范的帮助,能将骨折后遗症的风险降低 60% 以上。
三、全民必备:这些核心知识点,每个人都该刻在心里
骨折急救的底层逻辑是 “不加重损伤”,掌握以下核心知识,就能应对 80% 的突发情况:
快速判断三要素:畸形(肢体形状异常)、反常活动(关节外部位弯折)、骨擦音(避免刻意触碰)。满足其中一项,即可判定为骨折,立即制动。
固定原则要记牢:超关节固定(固定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软硬结合(硬夹板内侧垫软物)、松紧适度(能插入一根手指)。没有专业工具时,书本、拖把杆、树枝等都能成为救命的夹板。
转运禁忌别触犯:脊柱骨折绝对禁止抱抬;髋部骨折不能让伤者坐起;开放性骨折不可将外露骨头塞回体内。转运过程中要持续观察伤者面色和呼吸,出现休克症状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
这些知识看似专业,实则简单易学。就像开车必须学刹车一样,骨折急救是现代社会的 “生存必修课”。它不必等到职业需要才去学习,也不用等到意外发生才去后悔。花两小时掌握这套技能,可能在未来某一天,无论是拯救自己还是帮助他人,都能让你成为那个改变结局的关键人物。毕竟,生命安全面前,我们都该做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