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黄金3步:记住这几点,关键时刻能救命!
https://yigu120.com"2025-08-20 17:28:23 来源:医鉴网
在意外发生的瞬间,骨折带来的剧烈疼痛和行动障碍常让人手足无措。若急救措施不当,可能加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掌握科学规范的骨折急救方法,是每个家庭和户外活动参与者必备的生存技能。本文将结合权威医学指南与临床案例,提炼出骨折急救的“黄金3步”,助您在危急时刻冷静应对。
第一步:确保环境安全,优先抢救生命
1. 脱离危险环境
骨折现场可能伴随倒塌建筑、漏电电线、易燃易爆物等二次伤害风险。例如,某建筑工地塌方事故中,一名工人被钢筋压住腿部,急救人员首先用液压剪切断钢筋,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区域后才展开后续救治。关键原则:若伤者被重物压迫,需用专业工具解除压迫;若处于火灾、交通事故现场,应迅速转移至开阔地带。
2. 评估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轻拍伤者肩膀并大声呼唤,若无反应,立即检查呼吸和脉搏。
呼吸循环:观察胸廓起伏,触摸颈动脉搏动。若呼吸心跳骤停,需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
休克征兆: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可能提示失血性休克。此时应让伤者平躺,抬高下肢20-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联系急救人员。
真实案例:2024年某高速公路连环车祸中,一名乘客因股骨骨折导致大出血休克。现场急救人员迅速用平衡盐溶液建立静脉通道,同时用加压包扎控制出血,为后续输血抢救赢得时间。
第二步:科学止血包扎,避免二次损伤
1. 开放性骨折处理
清洁伤口: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伤口,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加压包扎:对持续出血的伤口,用绷带或三角巾环绕加压,压力以能止血且远端动脉可触及为宜。例如,前臂骨折出血时,包扎范围应覆盖肘关节上下10cm。
止血带使用:若加压包扎无效(如股动脉破裂),可在伤口近心端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记录上止血带时间,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儿童止血带压力需低于成人,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2. 闭合性骨折固定
材料选择:就地取材使用木板、硬纸板、树枝等,长度需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例如,小腿骨折可用两块木板分别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
固定方法:用绷带或布条将夹板与肢体绑紧,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固定后检查远端血运(观察指甲颜色、触摸脉搏),避免过紧导致组织坏死。
特殊部位处理:
脊柱骨折:严禁搬动或扭曲身体,需用硬质担架平抬,保持头、颈、躯干呈一条直线。
颈椎骨折:需专人固定头部,使用颈托或毛巾卷维持颈椎稳定。
临床数据:据统计,不当搬运导致的脊柱二次损伤率高达30%,而规范固定可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5%以下。
第三步:高效转运就医,把握黄金时间
1. 搬运原则
团队协作:至少3人协同搬运,采用“平托法”或“滚动法”保持伤者身体水平。例如,搬运腰椎骨折患者时,需由一人托住头颈部,两人分别托住胸背部和臀部,另一人托住下肢。
工具选择:优先使用硬质担架,避免使用软床或椅子搬运。若条件有限,可将伤者固定在门板或木板上。
禁忌动作:严禁抱、背、拖拽伤者,尤其是脊柱骨折患者,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
2. 就医准备
信息传递:向急救人员详细说明受伤机制(如高处坠落、车祸)、骨折部位、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伤者生命体征。
途中监护:持续观察伤者意识、呼吸和出血情况,若出现呕吐需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心理安抚:用温和语气与伤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避免因疼痛或恐惧导致血压升高。
专家建议:骨折后6小时内是手术复位黄金期,尤其是开放性骨折需在8小时内清创缝合,以降低感染风险。因此,转运过程中应尽量缩短时间,优先选择具备骨科急诊条件的医院。
特殊人群急救要点
1. 儿童骨折
特点:儿童骨骼弹性大,易出现青枝骨折(不完全断裂),但骨骺损伤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处理:固定时需预留生长空间,避免过度压迫;搬运时注意保护头颈部,防止颈椎损伤。
2. 老年人骨折
特点:多伴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髋部骨折),且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处理:搬运时动作轻柔,避免剧烈晃动;固定后尽快进行心电图和血压监测,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骨折后立即热敷或按摩
真相:热敷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肿胀加重;按摩可能使骨折端移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正确做法是伤后24小时内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
误区2:开放性骨折将外露骨端塞回伤口
真相:强行回纳可能导致深层组织感染,甚至引发骨髓炎。正确做法是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保持骨端原位固定。
误区3:骨折后随意服用止痛药
真相: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凝血功能,加重出血。若需止痛,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安全药物。
结语
骨折急救的核心是“保护生命、减少损伤、争取时间”。通过规范执行“确保安全—止血包扎—高效转运”黄金3步,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建议公众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技能,并在家中备齐急救包(含绷带、夹板、止血带等)。记住:您的冷静与专业,可能是伤者重获新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