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血急救:家长必知的3个关键步骤,减少伤害-医鉴网

医鉴网

出血急救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 > 运动急救 > 出血急救 >> 正文

儿童出血急救:家长必知的3个关键步骤,减少伤害

https://yigu120.com"2025-08-20 17:44:56 来源:医鉴网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磕碰、摔倒等意外,导致出血情况的发生。从轻微的擦伤到较严重的割伤、鼻出血,甚至是内出血,每一种情况都需要家长冷静应对、正确处理。掌握科学的儿童出血急救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伤害,还能避免因错误处理而加重病情。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出血急救时家长必知的3个关键步骤,帮助家长在关键时刻从容应对。

一、第一步:保持冷静,快速评估伤情
冷静是急救的前提
当看到孩子受伤出血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惊慌失措,但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判断和操作,甚至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因此,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突发状况。可以轻声安慰孩子,如“宝贝别怕,妈妈在这里,很快就会好的”,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陪伴和支持,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准确评估伤情
在冷静的基础上,家长需要迅速对孩子的出血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出血部位:是头部、面部、四肢还是躯干?不同部位的出血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头部出血可能伴随颅脑损伤的风险,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四肢出血则相对容易压迫止血。
出血类型:
动脉出血:血液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危险性极高。这是最需要紧急处理的出血类型,若不及时止血,孩子可能在短时间内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流出,颜色暗红,风险相对较低,但也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失血过多。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颜色较浅,通常可自行凝固,危险性较小。
出血量:观察伤口出血的多少,如果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大,如浸湿了多层纱布或衣物,说明情况较为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尽快就医。
伴随症状:注意孩子是否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慌等失血性休克的前兆,以及是否有伤口疼痛加剧、肿胀、畸形等可能提示骨折或其他严重损伤的症状。
案例警示:曾经有一位家长,在孩子摔倒导致头部出血时,因过度惊慌而未能及时评估伤情,只是盲目地抱着孩子往医院跑,结果在途中孩子因失血过多出现了休克症状。如果当时家长能够冷静下来,先对孩子的头部进行初步的压迫止血,再送医治疗,或许能避免这样严重的后果。

二、第二步:根据出血类型,采取正确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紧急压迫止血
动脉出血是最危险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止血。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直接按压在伤口上,用力要足够大,以阻断动脉血流。如果伤口在四肢,还可以抬高受伤的肢体,高于心脏水平,减少血液回流,辅助止血。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松开压迫物,以免出血再次加重。

静脉出血:持续压迫与包扎
对于静脉出血,家长同样可以用干净的敷料直接压迫伤口止血。压迫一段时间后,如果出血明显减少,可以用绷带或三角巾对伤口进行包扎。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又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如果伤口较大或较深,包扎后仍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可以在包扎层外再加压一块敷料,并继续观察出血情况。

毛细血管出血:清洁与保护
毛细血管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止血措施,家长可以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异物,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创可贴轻轻覆盖伤口,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感染。如果伤口较小且不深,也可以让其自然暴露在空气中,促进愈合。

特殊部位出血的处理
鼻出血:让孩子坐直,身体微微前倾,不要仰头,以免血液流入呼吸道导致窒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孩子的鼻翼两侧,持续压迫10 - 15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在孩子的鼻梁或前额,帮助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如果压迫15分钟后出血仍未停止,或者鼻出血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
耳出血:让孩子侧卧,出血侧的耳朵朝下,防止血液流入咽喉。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轻轻填塞外耳道,但不要填塞过深,以免损伤鼓膜。同时,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排除颅底骨折等严重情况。
三、第三步:及时就医与后续护理
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即使经过初步处理后出血已经停止,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对于较深的伤口、动物咬伤、被锈蚀物品划伤等情况,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伤口的情况进行清创、缝合、打破伤风针等处理,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后续护理要点
伤口清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为孩子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在更换敷料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液、异味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避免感染:告诉孩子不要用手触摸伤口,防止细菌污染。如果伤口在关节部位,要注意减少关节活动,避免伤口裂开。
饮食调理:在孩子受伤期间,要保证其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伤口愈合。
心理安抚:孩子受伤后可能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家长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安慰,帮助孩子树立战胜伤痛的信心。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
结语
儿童出血是常见的意外情况,但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能在关键时刻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减少伤害。记住这3个关键步骤:保持冷静评估伤情、根据出血类型正确止血、及时就医并做好后续护理。同时,家长平时也可以参加一些急救培训课程,学习更多关于儿童急救的知识和技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和满满的爱,守护孩子的每一个安全瞬间。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