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也能学会的车祸急救术:止血、固定、搬运一步到位-医鉴网

医鉴网

车祸急救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 > 户外急救 > 车祸急救 >> 正文

普通人也能学会的车祸急救术:止血、固定、搬运一步到位

https://yigu120.com"2025-08-20 16:01:31 来源:医鉴网

2024年杭州高速连环追尾事故中,一名货车司机用衬衫按压伤员颈部动脉12分钟,成功挽救其生命;2025年上海隧道侧翻事故中,外卖员用保温毯固定伤员脊柱,避免了二次瘫痪……这些真实案例证明:在专业救援到达前的“黄金10分钟”内,普通人通过科学急救能显著提高伤员生存率。本文将聚焦止血、固定、搬运三大核心技能,结合国际急救指南与真实案例,拆解普通人可掌握的“救命三步法”。

一、止血:从“手足无措”到“精准施压”的生死时速
案例警示:2023年广州暴雨夜,一名电动车骑手被撞断股动脉,路人用毛巾按压伤口但未固定,导致血液浸透毛巾后喷涌而出,伤员因失血性休克死亡。这一悲剧揭示了止血的关键:持续有效加压。

1. 快速识别致命出血
动脉出血:血液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如颈部、腹股沟出血),5分钟可致死。
静脉出血:血液缓慢流出,颜色暗红(如四肢静脉),30分钟内可能危及生命。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渗出,颜色鲜红(如皮肤擦伤),通常无生命危险。
判断技巧:用手指轻压伤口,若松开后血液迅速涌出,提示动脉或大静脉损伤。

2. 科学止血四步法
第一步:直接加压
用干净布料(如衣物、毛巾)直接覆盖伤口,持续用力按压15分钟以上。禁忌:频繁掀开布料查看伤口。

第二步:抬高伤肢
若出血部位在四肢,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减少出血量。

第三步:加压包扎
用绷带或三角巾环绕伤口包扎,保持适度压力(以不阻断血液循环为宜)。注意:若伤员出现手指/脚趾发紫、麻木,需立即松解包扎。

第四步:止血带使用(终极手段)
仅在以下情况使用:

伤口在四肢近端(如上臂、大腿)
直接加压无效
预计救援时间超过30分钟
操作要点:

选择弹性绷带或专用止血带(禁用绳索、电线)
绑扎在伤口近心端5-10厘米处
标注绑扎时间(每1小时放松1-2分钟,每次放松不超过30秒)
放松时继续按压伤口
案例示范:2025年成都地铁坍塌事故中,一名护士用领带制作止血带,在伤员右大腿根部绑扎,并标注“14:20”,为后续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

二、固定:从“好心办坏事”到“科学保护”的救援智慧
数据警示:脊柱损伤患者中,30%的二次损伤发生在现场搬运环节。2024年南京车祸中,路人将伤员从车内拖出时未固定颈部,导致其颈椎骨折加重,最终高位截瘫。

1. 必须固定的常见损伤
脊柱损伤:车祸后颈部/腰部疼痛、肢体麻木、大小便失禁
四肢骨折:肢体变形、异常活动、骨擦音
骨盆骨折:下腹部疼痛、会阴部淤血、双腿长度不等
2. 简易固定材料清单
硬质物品:木板、杂志、折叠伞、硬纸板
软质物品:毛巾、衣物、三角巾
绑带:腰带、鞋带、绷带
3. 分部位固定技巧
脊柱固定(颈托制作)

材料:毛巾、硬纸板
步骤:
将毛巾卷成圆柱状,垫在伤员颈部后方
用硬纸板剪成“U”形,环绕颈部固定
用绷带或三角巾在前后绑扎,保持头部中立位
四肢骨折固定

上臂骨折:用木板或杂志固定肘关节和肩关节,绷带缠绕固定
前臂骨折:将伤肢与健肢捆绑在一起(“夹板固定法”)
大腿骨折:用长木板固定髋关节和膝关节,绷带在上下两端绑扎
骨盆骨折固定

用三角巾从伤员背后绕至前腹,在骨盆两侧交叉后打结
若伤员平躺,可在两膝间放置枕头,保持双腿微屈
禁忌操作:

试图将骨折部位复位(可能损伤神经血管)
固定过紧(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固定材料直接接触皮肤(需用毛巾垫衬)
三、搬运:从“手忙脚乱”到“团队协作”的生存接力
案例对比:2023年深圳隧道火灾中,A组救援者用“四人平移法”将脊柱损伤伤员安全转移,而B组因单人拖拽导致伤员终身瘫痪。这一对比凸显了搬运的核心原则:减少身体位移。

1. 搬运前评估三要素
环境安全:清除障碍物,确认无爆炸、坍塌风险
伤员状态:判断是否清醒、能否配合移动
救援资源:确认担架、绳索等工具是否可用
2. 四大场景搬运法
场景1:单人搬运(轻伤员)

扶行法:适用于意识清醒、能行走的伤员
背负法:适用于体重较轻、无脊柱损伤的伤员
爬行法:适用于狭窄空间(如车内)的伤员
场景2:双人搬运

椅托式:一人托住伤员背部和大腿,另一人托住腰部和膝盖
拉车式:一人站在伤员头部,双手抓住其肩部;另一人站在伤员脚部,双手抓住其小腿
场景3:三人搬运

平托法:三人分别站在伤员头、腰、脚部,同步抬起并保持水平
脊柱板搬运:将伤员固定在脊柱板上,用绑带在胸部、髋部、腿部固定
场景4:四人搬运

适用于脊柱损伤或骨盆骨折
四人分别站在伤员头、肩、臀、腿部,同步平移至硬质担架
3. 特殊场景应对
车辆内搬运:

固定伤员颈部和腰部
一人稳定头部,另一人从脚部缓慢拖出
若空间狭窄,可剪断安全带或拆卸座椅
悬崖/高处搬运:

用绳索制作“全身式安全带”固定伤员
通过滑轮组缓慢下降,避免颠簸
下降过程中持续监测伤员生命体征
禁忌操作:

搬运时摇晃伤员头部
让伤员自行爬出车辆
在不平整地面快速拖拽
四、急救误区与正确示范
误区1:用“创可贴”处理大伤口
正确做法:大伤口需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创可贴仅适用于小擦伤。

误区2:给昏迷者喂水
正确做法:昏迷者可能存在颅内损伤或消化道穿孔,喂水会引发呕吐、误吸。

误区3:拔出刺入身体的异物
正确做法:异物可能压迫大血管,拔出会导致大出血,需固定后等待专业救援。

误区4:用红药水、紫药水消毒
正确做法:这些药水可能掩盖伤口情况,国际通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

结语:急救不是“勇敢者的游戏”,而是“科学者的选择”
车祸现场的每一秒都充满变数,但科学的急救流程能将生存率提升3倍以上。记住:止血要“准”,固定要“稳”,搬运要“轻”。普通人无需成为医学专家,只需掌握“按压-固定-平移”三步法,就能在危急时刻成为“生命守护者”。

附:家庭急救包升级建议

增加止血带(标注使用说明)
配备便携式颈托和脊柱板
添加反光背心和口哨(夜间救援用)
存放急救手册和当地急救电话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