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知误区:关于痴呆的6个常见谣言,你信了吗?-医鉴网

医鉴网

痴呆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疾病 > 精神病科 > 精神科 > 痴呆 >> 正文

走出认知误区:关于痴呆的6个常见谣言,你信了吗?

https://yigu120.com"2025-08-08 17:16:44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谣言 痴呆

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痴呆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然而,关于痴呆的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从“老年专属”到“无药可医”,这些谣言不仅加剧了患者的病耻感,更可能延误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机。本文将结合最新科学研究与权威指南,逐一破解六大常见谣言。

谣言一:“痴呆是老年人的专属病”
真相:痴呆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早发性痴呆已突破年龄界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团队曾发现全球最年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仅19岁,而早发性痴呆(发病年龄<65岁)占所有病例的5%-6%,常见于40-50岁人群。遗传因素是早发的主要原因,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饮食、睡眠不足等血管风险因素同样显著增加风险。例如,美国研究显示,中年时期每日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群,晚年患痴呆的风险是正常睡眠者的2倍。

案例:一位45岁的企业高管因长期熬夜、高脂饮食,出现短期记忆丧失和方向感模糊,最终确诊为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这一案例警示我们:痴呆的预防需从青年时期开始。

谣言二:“记忆力减退=痴呆”
真相:记忆力减退需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记忆下降表现为“转身即忘”(如找不到钥匙),但经提醒可回忆,且不影响日常生活;而病理性记忆减退则呈现“进行性恶化”,如反复询问同一问题、在熟悉环境中迷路、无法完成日常任务(如做饭、穿衣)。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仅当记忆障碍伴随语言、定向力、执行功能等多维度认知损害时,才需警惕痴呆。

自测方法:用“油饼”“咖啡”“大蒜”三个词快速造句。若逻辑混乱、用词错误,可能提示认知功能受损,需及时就医。

谣言三:“痴呆无药可医,只能听天由命”
真相:虽然痴呆尚无法彻底治愈,但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病程。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Lecanemab抗体疗法可使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稳定或改善的比例达69%,疾病进展延缓1.75分(CDR-SB评分);而心血管药物联合干预(降压药+他汀+降糖药)可使认知衰退速度减缓37%。此外,非药物干预同样关键:

认知训练:每日20分钟拼图、数独或外语学习,可增强海马体神经连接;
运动疗法: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促进神经再生;
社交互动: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服务,可降低社会孤立感,减少抑郁风险。
谣言四:“吃辣、吃保健品会诱发痴呆”
真相:痴呆的饮食风险源于“高盐、高油、高糖”的隐藏陷阱,而非单一食材。例如,四川名菜“麻辣牛肉”虽含辣椒,但更需警惕的是其中的饱和脂肪和钠含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摄入量应<5克,糖摄入量<25克,而绿叶蔬菜、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则可降低风险。德国乌尔姆大学研究发现,每周食用3次菠菜的人群,痴呆发病率降低40%。

保健品误区:市场上的“补脑神药”多缺乏科学依据。例如,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虽对心血管有益,但无法直接改善痴呆症状;而银杏叶提取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痴呆的预防应依赖均衡饮食,而非依赖保健品。

谣言五:“痴呆会传染”
真相:痴呆的病因复杂,但绝无传染性。其风险因素包括:

不可控因素:年龄(65岁以上发病率显著上升)、遗传(APOE ε4基因携带者风险增加3-15倍)、唐氏综合征;
可控因素:头部创伤史、受教育程度低、心血管疾病、抑郁、空气污染。
关键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为5.3%,但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持健康体重(BMI 18.5-24.9),可降低40%的发病风险。

谣言六:“痴呆患者不需要康复训练”
真相:康复训练是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的核心手段。例如:

记忆辅助工具:使用日历、便签、智能手表提醒用药和约会;
环境改造:在家中设置明显标识(如卫生间门贴“水”字),减少患者焦虑;
音乐疗法:播放熟悉的歌曲可激活边缘系统,改善情绪和记忆。
案例:上海某社区为痴呆患者开设“记忆咖啡馆”,通过角色扮演(如“顾客”与“店员”互动)训练社交能力,结果参与者的语言功能评分提升22%。

科学预防:从今天开始行动
痴呆的预防需贯穿全生命周期:

青年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头部外伤;
中年期:保持每周3次有氧运动,地中海饮食(以蔬菜、全谷物、鱼类为主);
老年期:定期进行认知筛查(如MMSE量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言:“痴呆不是自然的衰老过程,而是一种可以预防和管理的疾病。”通过破除谣言、科学干预,我们完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断这一“隐形瘟疫”的蔓延。从今天起,关注认知健康,让“老而不痴”成为可能。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