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防到照护:关于痴呆,这5个关键知识点能帮到你-医鉴网

医鉴网

痴呆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疾病 > 精神病科 > 精神科 > 痴呆 >> 正文

从预防到照护:关于痴呆,这5个关键知识点能帮到你

https://yigu120.com"2025-08-08 17:13:48 来源:医鉴网

当65岁的陈阿姨开始反复询问儿子“今天星期几”,当70岁的张伯伯在小区里找不到回家的路,当75岁的王奶奶对着镜子问“你是谁”时,这些看似“老糊涂”的行为,可能是痴呆症发出的早期警报。全球每3秒新增1例痴呆患者,中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5.3%,但超过60%的照料者仍将其归因于自然衰老。这种认知偏差,正阻碍着千万家庭获得科学干预的机会。本文将从预防、识别、治疗、照护和社会支持五个维度,揭开痴呆症的真相。

一、预防:从生活方式到环境干预的全方位守护
痴呆症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涵盖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等60余种类型的综合征。其核心病理机制是神经元不可逆死亡导致的脑功能损伤,但通过科学干预,可延缓40%以上的发病进程。

关键预防策略:

饮食调控:地中海饮食模式被证实可降低35%的发病风险。每周摄入3次深海鱼(富含Omega-3脂肪酸)、50克坚果(补充维生素E)、200克浆果(抗氧化剂),同时将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日以下,可显著减少脑部炎症反应。
运动处方:每天30分钟快走结合手指操(如转核桃、拼乐高),可使海马体体积年萎缩率降低0.5%。太极拳练习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比对照组高23%,这种物质能促进神经元再生。
认知训练:持续6个月的记忆训练(如照片回忆、物品分类)可使MMSE评分提高1.8分,效果等同于年轻3岁的大脑状态。建议使用“认知刺激疗法”APP,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建记忆场景。
环境干预:避免长期暴露于PM2.5>35μg/m³的环境,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使痴呆风险降低13%。家中安装防滑地垫、定位手环,移除尖锐物品,能减少30%的意外伤害。
二、早期识别:抓住“黄金3年”干预窗口
全球系统综述显示,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延误3.5年,这段时期正是延缓病情的关键期。当出现以下“隐形信号”时需警惕:

语言障碍:突然找不到“钥匙”“手表”等常用词汇,或反复使用“那个东西”代替具体名称
空间迷失:在熟悉环境迷路,如找不到卫生间、厨房
执行功能下降:无法完成“煮鸡蛋”这类简单任务,忘记关火、拔插头
情绪剧变:原本温和的老人突然变得暴躁易怒,或对以往爱好完全丧失兴趣
诊断工具箱:

血液检测:Aβ42/Tau蛋白比值<0.1具有诊断特异性
MRI检查:海马体体积缩小是阿尔茨海默病特征性改变
PET-CT:18F-FDG显像可早期发现顶叶、颞叶代谢降低
认知量表:MMSE量表≤24分提示认知障碍,需进一步神经心理评估
三、治疗:多学科协作的精准干预
虽然痴呆症尚无根治方法,但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可使疾病进展延缓30%
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针对中重度患者,减少神经元过度兴奋性损伤
新型靶向药(Lecanemab):2025年上市,可清除脑内Aβ斑块,使认知衰退速度减缓27%
锂元素补充:最新研究发现,乳清酸锂可逆转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脑损伤,恢复记忆功能
非药物干预:
音乐治疗:个性化音乐播放可使激越行为减少40%
光照疗法:每天2小时、10000勒克斯的光照,可调节昼夜节律,改善睡眠质量
芳香疗法:迷迭香精油嗅吸可提升记忆力测试成绩15%
四、家庭照护:构建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当疾病不可避免时,科学照护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安全防护:
安装智能传感器监测异常行为
使用防吞咽呛咳的增稠剂
夜间保留小夜灯,避免跌倒
生活管理:
制定固定作息表,包括定时进餐、如厕和睡眠
准备易穿脱的衣物,采用按扣替代拉链
记录二便情况,预防尿路感染或便秘
认知刺激:
通过老照片、音乐触发远期记忆
用简单棋牌游戏维持计算能力
每日进行定向训练,如讨论日期天气
情感支持:
避免纠正错误记忆,用拥抱等肢体语言传递安全感
保留老人珍视的旧物,共同整理回忆录
安排亲友定期探望,但控制访客数量
五、社会支持:打破认知壁垒的集体行动
预防痴呆症需要全社会参与:

政策层面:将认知筛查纳入65岁以上人群年度体检,建立社区痴呆友好型服务网络。上海试点“记忆咖啡馆”项目,已为2.3万名患者提供社交支持。
科研投入:加大对脑科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的支持,2025年中国痴呆研究经费已达120亿元。复旦大学团队开发的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可提前15年预测发病风险。
公众教育: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消除“痴呆=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认知。北京朝阳医院开发的“记忆守护者”小程序,已覆盖超50万用户。
当我们在超市看到老人反复核对购物清单时,当我们在公园遇见徘徊的迷路者时,一句耐心的询问、一个温暖的微笑,可能成为他们获得及时帮助的关键。痴呆症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通过科学认知、早期干预和人文关怀,我们完全有能力让每位患者享有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言:“痴呆症患者失去的是记忆,但从未失去被爱的权利。”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