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后脸发黄?晨起喝碗 “养肝粥”,给身体 “回回血”
https://yigu120.com"2025-07-30 09:56:38 来源:医鉴网
凌晨的灯光下,键盘声、屏幕光成了许多人的 “深夜伙伴”,但第二天镜子里那张蜡黄憔悴的脸,却在无声提醒着身体的透支。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熬夜最伤肝血,当肝无法正常贮藏和濡养血液时,就会出现面色萎黄、眼干目涩、乏力头晕等症状。想要给身体 “回回血”,不必依赖补品,晨起喝一碗 “枸杞桑葚粥”,就能在温热的粥香中滋养肝血、提亮气色,让疲惫的身体慢慢复苏。
熬夜伤肝:脸黄是身体的 “预警信号”
中医理论中,肝主藏血,夜晚 11 点至凌晨 3 点是肝胆经当令之时,此时入睡,血液才能顺利归入肝脏,被重新过滤、滋养,如同给肝脏 “充电”。熬夜则会迫使肝脏持续 “工作”,无法完成血的贮藏与净化,久而久之导致 “肝血亏虚”。
肝血不足时,面部作为 “气血的镜子” 会最先给出信号:面色发黄无光泽,就像失去水分的树叶;眼白浑浊、眼角干涩,因为 “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无法濡养眼睛;甚至指甲会出现竖纹、脆薄易断,中医认为 “肝其华在爪”,指甲状态直接反映肝血盛衰。现代医学也发现,熬夜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胆红素等物质代谢异常,这也是面色发黄的原因之一。
更隐蔽的是,肝血不足还会导致疲劳乏力、情绪易怒 —— 肝血亏虚则肝气易郁,就像干涸的河道容易淤堵,让人莫名烦躁。这些症状叠加,正是身体在提醒:该给肝脏 “补补气血” 了。
枸杞桑葚粥:一碗粥的 “养肝密码”
这款养肝粥由枸杞、桑葚、红枣、小米四味食材组成,看似简单,却暗合 “滋补肝血、健脾益气” 的中医调理思路,尤其适合熬夜后肝血不足的人群。
枸杞:补肝益肾的 “红宝石”
枸杞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它就像一位温和的 “营养师”,既能补充肝血,又能滋养肾精,让熬夜耗损的能量慢慢恢复。对于熬夜后眼干、视力模糊,枸杞能通过养肝血来濡养眼睛,让眼神重新焕发神采。
桑葚:滋阴养血的 “黑珍珠”
桑葚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是中医里的 “补血圣品”。它的黑色入肾,红色入心,能同时滋养肝肾之阴和心血,对于熬夜导致的面色萎黄、头晕耳鸣效果显著。现代研究发现,桑葚富含花青素和铁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生成,让血液更有活力,这与中医 “补血” 的功效不谋而合。
红枣 + 小米:健脾生血的 “黄金搭档”
中医认为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养肝血不能只靠补,还要靠脾胃 “生产” 新的气血。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小米味甘性平,能健脾和胃,二者搭配能增强脾胃功能,让枸杞和桑葚的营养更好地被吸收,形成 “补养 + 生成” 的良性循环。
正确熬煮与食用:细节决定 “回血” 效果
枸杞桑葚粥的做法
取小米 50 克、枸杞 10 克、桑葚 15 克(干品需提前泡软)、红枣 5 颗(去核切片)。小米淘洗干净后加水煮沸,转小火煮至浓稠,加入枸杞、桑葚、红枣,继续煮 5 分钟即可。可根据口味加少许冰糖调味,但不宜过甜,以免增加脾胃负担。
食用时机与方法
最好在晨起空腹时食用,此时脾胃功能逐渐苏醒,能更好地吸收粥中的营养。喝粥时要慢慢咀嚼,让温热的粥液充分接触口腔和食道,既能保护熬夜后脆弱的胃肠,又能让暖意渗透到全身。一碗粥的量约 300 毫升即可,过量可能导致腹胀。
搭配调整:根据症状灵活变化
眼干明显者:可加 10 克菊花(煮好后放入焖 3 分钟),清肝明目效果更佳。
乏力严重者:加 5 克黄芪(煮小米时先放入黄芪煮 10 分钟,捞出药材再放其他食材),补气助血行。
大便干燥者:加 10 克燕麦,增加膳食纤维,促进肠道排毒,减轻肝脏负担。
养肝的配套习惯:减少熬夜伤害的 “组合拳”
喝养肝粥的同时,这些习惯能帮助肝脏更快恢复:
熬夜后即使再累,也不要空腹睡觉,可睡前喝一小杯温牛奶,避免肝血过度耗损。
第二天尽量避免再吃辛辣、油炸食物,给肝脏 “减负”,多吃菠菜、动物肝脏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白天抽空闭目养神 10 分钟,中医说 “肝开窍于目”,闭目能让肝血暂时回归,缓解眼疲劳。
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每天按揉 2 分钟,能疏肝理气,改善熬夜后的烦躁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养肝粥只能缓解偶尔熬夜的不适,若长期熬夜导致面色持续发黄、伴有腹痛、恶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毕竟,最好的养肝方式还是 “不熬夜”—— 让肝脏在该休息的时候好好 “回血”,才是面色红润的根本。
偶尔的熬夜或许难以避免,但晨起的一碗养肝粥,是给身体的温柔补偿。当温热的粥液滑入胃中,你会感受到一种踏实的暖意 —— 原来给身体 “回血” 不必复杂,一碗粥的功夫,就能让疲惫的肝脏慢慢舒展,让蜡黄的面容重新透出健康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