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抄手:一碗包裹着烟火气的温柔​-医鉴网

医鉴网

地方小吃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饮食 > 菜谱大全 > 地方小吃 >> 正文

成都龙抄手:一碗包裹着烟火气的温柔​

https://yigu120.com"2025-07-29 10:35:50 来源:医鉴网

在成都的老街巷里,总有几家挂着 “老字号龙抄手” 招牌的店铺,门前常年坐着嗑瓜子的大爷和织毛衣的大妈,空气中飘着骨汤的醇厚香气。掀开门帘,点一碗龙抄手,看着皮薄如纸的抄手在汤里浮浮沉沉,咬开面皮,鲜嫩的肉馅混着汤汁在口中化开 —— 这便是刻在成都人味觉记忆里的温暖滋味。这道看似寻常的小吃,藏着成都人的生活哲学,也映照着蜀地饮食的细腻与包容。​
龙抄手的历史,是一部成都小吃的进化史。上世纪 40 年代,成都春熙路附近开了一家名为 “龙抄手” 的小吃店,“龙” 字取自 “龙凤呈祥” 的吉祥寓意,“抄手” 则是四川对馄饨的独特称呼(因包制时需将面皮抄拢在一起而得名)。当时的店主集合了成都多家抄手摊的优点,改良馅料与汤底,让龙抄手以皮薄、馅嫩、汤鲜闻名。新中国成立后,龙抄手作为成都名小吃被推广开来,从一家小店发展成遍布街巷的美食符号,甚至登上国宴餐桌,成为川味小吃的代表之一。​
成都人对龙抄手的讲究,首先体现在面皮上。不同于北方馄饨的厚面皮,龙抄手的面皮薄如蝉翼,透光可见指纹,这得益于独特的制皮工艺。选用上等高筋面粉,加入蛋清和清水揉成面团,反复擀压至厚度不足 1 毫米,再切成边长约 8 厘米的正方形面片。好的面皮既要薄,又要韧,包馅时不易破,煮熟后滑嫩有嚼劲,能充分吸收汤底的滋味。老师傅擀皮时,擀面杖在面团上翻飞,面皮越擀越薄,如同展开的丝绸,这手功夫往往需要数年才能练成。​
馅料是龙抄手的灵魂,讲究 “鲜而不腻,嫩而不柴”。选用猪前腿肉,肥瘦比例严格控制在 3:7,肉质细嫩且富有弹性。将猪肉剁成肉糜后,加入姜末、葱花、胡椒粉等调料,分次加入清水顺时针搅拌,让肉糜吸收水分,变得蓬松多汁。正宗的龙抄手馅料从不加味精,全靠食材本身的鲜味,咬开时能感受到肉汁在口中迸发,带着淡淡的葱姜香,清爽不腻。​
汤底则是龙抄手的 “点睛之笔”,分为红汤和清汤两种,各有风味。清汤用鸡骨、猪骨、火腿慢炖数小时,撇去浮沫后汤色清亮,鲜味醇厚,最后撒上葱花和白胡椒,清爽暖胃;红汤则以清汤为底,加入红油、酱油、花椒粉等调料,辣中带鲜,麻中带香,更显川味特色。老成都人吃龙抄手有 “一汤二皮三馅” 的说法,先喝一口汤感受鲜味,再尝面皮的嫩滑,最后品味馅料的醇厚,一口一个,越吃越香。​
在成都,龙抄手的食用场景无处不在。清晨的早点铺里,上班族点一碗清汤龙抄手,配着锅盔吃得热气腾腾;冬日的街头,行人捧着一碗红汤龙抄手,辣得额头冒汗却停不下来;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包龙抄手,寓意 “招财进宝”。龙抄手的大小也有讲究,一般比北方馄饨大,比上海馄饨小,一口一个刚好,既不会让人觉得敷衍,又不会过于饱腹。​
如今,龙抄手已成为成都小吃的 “代言人”,从宽窄巷子到锦里,随处可见它的身影。但对成都人而言,它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畴,是悠闲生活的象征,是邻里间的温情,是漂泊在外时的乡愁。那碗热气腾腾的龙抄手,藏着成都人的生活态度 —— 看似平淡,却在细节处透着精致;看似简单,却包容着万千滋味,正如这座城市,温柔而有力量。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