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喝的茶饮料,真的含“茶”吗?看懂配料表就明白-医鉴网

医鉴网

茶饮料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饮食 > 饮品营养 > 茶饮料 >> 正文

你喝的茶饮料,真的含“茶”吗?看懂配料表就明白

https://yigu120.com"2025-07-30 10:02:46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配料 饮料

清晨的便利店货架上,冰镇茶饮料泛着诱人的光泽,广告词里“天然茶萃”“零糖健康”的承诺让人心动。但你是否想过:这瓶售价5元的茶饮料,究竟含有多少茶叶的真实成分?答案藏在配料表的第三行、第五行,甚至藏在那些你从未听过的化学名词里。

一、茶饮料的“身份陷阱”:茶汤、调味茶与茶味饮料
根据国家标准,市售茶饮料分为三大类:

茶汤饮料:以茶叶水提液为基底,茶多酚含量需≥300mg/kg(绿茶≥500mg/kg);
调味茶饮料:添加果汁、乳制品或香精,茶多酚含量标准降低;
茶味饮料:不含茶叶提取物,仅用茶味香精调味。
某网红蜜桃乌龙茶的配料表显示,其成分依次为水、白砂糖、浓缩苹果汁、速溶乌龙茶粉。尽管产品名含“茶”,但茶粉添加量远低于果汁和糖,本质是果味糖水。更极端的情况出现在某些碳酸茶饮料中,茶味完全由香精模拟,茶多酚含量趋近于零。

二、配料表解码:五步识破“伪茶饮料”
1. 排序定律:前三位成分定乾坤
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配料表按添加量降序排列。若前三位出现“水、白砂糖、果葡糖浆”,无论包装如何宣称“天然茶萃”,这瓶饮料的糖分都远高于茶成分。例如某畅销茉莉蜜茶,每瓶含糖量≈11块方糖,而茶多酚含量未达国标。

2. 茶多酚含量:国标红线不可忽视
真正的茶饮料需标注茶多酚含量。对比实验显示:

东方树叶青柑普洱:600mg/kg
康师傅绿茶:600mg/kg
某网红金桂乌龙:仅150mg/kg
茶多酚含量低于300mg/kg的产品,即使添加了茶粉,也只能归类为调味饮料。

3. 糖分陷阱:代糖≠健康
宣称“零糖”的茶饮料常使用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代糖。尽管热量低,但动物实验表明,长期过量摄入代糖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平衡。更隐蔽的糖分来源是浓缩果汁——某蜜桃乌龙茶中,浓缩苹果汁的添加量甚至高于茶粉。

4. 添加剂清单:这些成分要警惕
磷酸盐(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过量摄入可能影响钙吸收,肾病患者需规避;
苯甲酸钠:酸性防腐剂,部分国家已限制使用;
食用香精:长期摄入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健康。
5. 钠含量:隐形健康杀手
某测评显示,部分茶饮料钠含量高达26mg/100ml。按每日建议摄入量2000mg计算,饮用8瓶即达上限。

三、健康选择指南:三招挑选优质茶饮
认准“三无产品”:无白砂糖、无香精、无磷酸盐。例如东方树叶系列,配料表仅含水、茶叶、维生素C;
关注茶多酚/咖啡因比值:优质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应≥咖啡因含量的2倍;
冷泡茶≠健康:某些冷泡茶饮料为掩盖茶渣苦涩味,会添加更多甜味剂和酸度调节剂。
四、茶饮料 vs 现泡茶:营养差距有多大?
实验数据显示:
茶多酚:现泡绿茶浸出量可达2000mg/kg,而调味茶饮料普遍低于600mg/kg;
维生素C:现泡茶保留率超80%,工业化生产中因高温灭菌损失率达50%以上;
香气物质:现泡茶含有超600种挥发性成分,茶饮料仅能保留部分主要呈香物质。

结语:回归茶的本质
当我们在便利店抓起一瓶茶饮料时,不妨多花3秒看看配料表。真正的茶香,不应被糖浆和香精掩盖;健康的饮品,更需经得起成分表的检验。或许,下次口渴时,你会选择用保温杯泡一杯真正的茶——毕竟,那才是传承千年的东方饮品应有的模样。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