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科康复训练该从何入手?
https://yigu120.com"2025-08-05 17:02:22 来源:医鉴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原因,导致髓核突出或脱出,压迫周围神经、脊髓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据统计,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约为 15%-20%,且呈年轻化趋势。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除了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外,科学合理的骨科康复训练也是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恢复功能的重要手段。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科康复训练该从何入手呢?
康复训练前的评估与准备
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自身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评估内容包括腰痛和下肢疼痛的程度、范围,腰部活动度,下肢肌力、感觉,以及是否存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影像学检查(如腰椎 X 线、CT、MRI 等)明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和神经受压情况。
同时,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和时间,场地应平整、宽敞,避免在过硬或过软的地面上训练;时间以每天早晚各一次为宜,每次训练 30-60 分钟,避免在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时训练。其次,要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和运动鞋,以便于活动。另外,在训练前可以进行 5-10 分钟的热身运动,如腰部的缓慢旋转、屈伸等,以放松腰部肌肉,减少训练过程中的损伤风险。
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方法
急性期(发病 1-2 周内)
在急性期,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的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此时的康复训练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主要目标,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腰部负重。
卧床休息与体位调整: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以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卧床时可以采取仰卧位,在膝下垫一个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减轻腰部的压力;也可以采取侧卧位,在两腿之间夹一个枕头,避免腰部过度旋转。
温和的腰背肌放松训练: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腰背肌放松训练,如 “猫式伸展”。患者跪在地上,双手撑地,与肩同宽,双膝与髋同宽。吸气时,抬头,塌腰,臀部上翘;呼气时,低头,拱背,下巴尽量靠近胸部。重复 5-10 次,动作要缓慢、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下肢肌肉训练:为了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可以进行一些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轮流将一条腿缓慢抬高至 30° 左右,保持 5-10 秒后放下,每条腿重复 10-15 次。
缓解期(发病 2 周 - 3 个月)
随着病情的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逐渐减轻,此时的康复训练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部稳定性、恢复腰部活动度为主要目标。
腰背肌力量训练:
小燕飞:患者俯卧位,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同时抬起头部、胸部和双腿,使身体呈 “飞燕” 状,保持 5-10 秒后放下,重复 10-15 次。注意动作要缓慢,避免过度用力,以腰部不感到疼痛为宜。
五点支撑:患者仰卧位,双腿屈膝,双脚、双肘和头部着地,将臀部缓慢抬起,使身体呈拱桥状,保持 5-10 秒后放下,重复 10-15 次。随着腰背肌力量的增强,可以逐渐过渡到三点支撑(仅用头部和双脚着地)和四点支撑(仅用双手和双脚着地)。
腰部活动度训练:可以进行腰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等活动度训练,但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速度,避免过度弯腰和旋转。例如,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向前弯腰,双手尽量触摸脚尖,然后缓慢回到原位;再缓慢向后伸腰,双手放在腰部后方,感受腰部的拉伸。每个动作重复 5-10 次。
核心肌群训练: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和盆底的肌肉,其力量的增强可以提高腰部的稳定性。可以进行仰卧卷腹、平板支撑等训练。仰卧卷腹时,患者仰卧位,双腿屈膝,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缓慢抬起上半身,使肩胛骨离开地面,保持 2-3 秒后放下,重复 10-15 次。平板支撑时,患者俯卧位,前臂和脚尖着地,身体呈一条直线,保持 10-30 秒,重复 3-5 次。
恢复期(发病 3 个月以后)
在恢复期,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腰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时的康复训练以巩固训练效果、预防复发为主要目标,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综合功能训练:可以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功能训练,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增强体质,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运动,尤其是自由泳和蛙泳,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同时锻炼腰背肌和全身肌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习惯,如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久站,搬重物时要先蹲下,将重物靠近身体,然后缓慢起身,避免腰部突然用力。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训练,如穿衣、洗漱、做饭等,以提高腰部的适应能力。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频率和时间,避免突然加大训练量,以免引起腰部疼痛加重或损伤。
因人而异: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康复训练方案也应因人而异。患者应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
避免错误动作:在训练过程中,要避免一些错误的动作,如过度弯腰、剧烈旋转、腰部负重过大等,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休息与保暖:训练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和疼痛。
及时就医: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加重、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常见的康复训练误区
认为康复训练就是 “练得越多越好”:很多患者认为只要多进行康复训练,就能尽快恢复健康,于是盲目加大训练量,结果导致腰部疼痛加重或损伤。其实,康复训练要适量,过度训练反而会对腰部造成伤害。
忽视姿势调整:有些患者虽然进行了康复训练,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如长时间弯腰、久坐等,导致康复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正确的姿势是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基础,患者应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
依赖药物而忽视康复训练:有些患者过分依赖药物治疗,认为只要服用药物就能缓解症状,而忽视了康复训练。其实,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部稳定性,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科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坚持进行训练。同时,要注意避免康复训练的误区,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和保健,才能更好地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恢复腰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康复治疗师,以便获得更好的指导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