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初愈没精神?生姜红枣小米粥,暖暖胃提提神-医鉴网

医鉴网

药膳常识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 > 药膳食疗 > 药膳常识 >> 正文

感冒初愈没精神?生姜红枣小米粥,暖暖胃提提神

https://yigu120.com"2025-07-31 14:15:01 来源:医鉴网

感冒刚好,体温恢复正常了,咳嗽也减轻了,可整个人还是像被抽走了力气:懒得说话,走几步就累,吃饭没胃口,胃里总觉得凉凉的 —— 这是很多人感冒初愈后的状态。感冒期间,身体和病毒 “打仗” 消耗了大量能量,脾胃功能也因吃药、发烧变得虚弱,急需温和的滋养。一碗生姜红枣小米粥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生姜暖胃驱寒,红枣补气血,小米养脾胃,喝完整个人从里到外透着舒服,精神头慢慢就回来了。

生姜红枣小米粥:为啥能帮身体 “回血”?

感冒初愈的没精神,多因 “正邪相争后正气未复”:一方面,发烧、咳嗽消耗了体内的气血,导致乏力、头晕;另一方面,感冒期间的寒凉药物、食欲不振,让脾胃阳气受损,出现胃寒、消化差。生姜、红枣和小米的搭配,能从 “补气血” 和 “温脾胃” 两方面双管齐下,帮身体快速找回状态:

生姜:温阳散寒,唤醒脾胃

生姜味辛性温,是 “散寒暖胃” 的能手。感冒期间,不管是风寒感冒的恶寒,还是风热感冒后期的余寒,都会让体内残留一些寒气,导致胃寒、手脚凉。生姜的温热之性可以驱散这些残留寒气,就像给脾胃加了 “小火炉”,让冰凉的胃慢慢暖和起来。同时,生姜含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感冒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问题,让身体能更好地吸收营养。

红枣:补气血,益脾胃

红枣味甘性温,能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感冒期间的能量消耗会让气血暂时亏虚,表现为脸色苍白、乏力、心慌,红枣中的铁元素和维生素 C 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帮助补充气血。它的甜味能直接提振食欲,同时滋养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让吃进去的食物更好地转化为能量。对于感冒后不想吃油腻食物的人来说,红枣的温和滋补再合适不过。

小米:养脾胃,补元气

小米味甘性微寒(经过熬煮后性质变温和),能 “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它富含碳水化合物、B 族维生素和氨基酸,是感冒后最易消化的主食之一,不会给虚弱的脾胃带来负担。小米粥的米油(熬煮后表面的一层黏稠物)尤其滋养,能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特别适合感冒期间因吃药刺激胃的人。同时,小米能补充身体急需的能量,缓解乏力、头晕,是 “元气恢复剂”。

三者搭配后,生姜负责 “驱寒暖胃”,红枣负责 “补气血”,小米负责 “养脾胃、补能量”,形成 “温 - 补 - 养” 的良性循环,让感冒初愈的身体在温和的滋养中慢慢恢复活力。

这样煮:温润可口,喝完浑身舒服

生姜红枣小米粥的做法简单,但选材和火候影响口感和效果,掌握这些技巧能让粥更适合感冒初愈的人:

选对材料:

生姜选表皮粗糙的老生姜(辣味足,暖胃效果强),去皮后切片(感冒初愈者建议去皮,减少刺激性);红枣选肉质饱满、核小的干红枣(新疆灰枣、骏枣都合适),提前去核(避免上火);小米选当年的新小米(颗粒金黄,熬出的粥更黏稠,米油更丰富),不要用陈小米(口感差,营养流失多)。

黄金搭配:

生姜 3-5 片(根据接受度调整,怕辣可少放),红枣 5-6 颗(去核),小米 50 克,清水 800 毫升,冰糖少许(可选,不爱吃甜的可不放)。这个比例煮出的粥温润不辣,红枣的甜味和生姜的辛味相互调和,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制作步骤:

小米淘洗干净(不要反复搓洗,避免米油流失),用清水浸泡 30 分钟(更容易煮烂,节省时间);

红枣去核后切成小块(方便出味,也避免孩子或老人误食枣核);生姜切成薄片(薄一点辣味更淡,容易接受);

砂锅中放入小米、红枣、生姜和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保持微微沸腾状态煮 20-25 分钟;

煮至小米开花、粥呈黏稠状(表面有一层米油),若喜欢甜味可加少许冰糖搅拌至融化,关火后焖 5 分钟即可。

增强效果的技巧:

若感冒后胃寒明显(吃凉的会不舒服),可加 1-2 片生姜,或在粥快煮好时滴几滴香油(增强暖胃效果);若乏力严重、脸色苍白,可加 10 克桂圆肉(补气血效果更强,但不要多放,以免上火);想让粥更丰富,可加少量南瓜块(增加甜味和膳食纤维,适合儿童)。

适合哪种感冒初愈?别用错了

生姜红枣小米粥虽温和,但更适合特定类型的感冒恢复期,用对了浑身舒服,用错了可能觉得不适:

适合的情况:

风寒感冒初愈:感冒时流清鼻涕、怕冷,刚好后仍觉得胃寒、手脚凉,喝这道粥能驱散余寒,暖暖胃。

感冒后食欲不振:发烧、吃药后没胃口,看到油腻食物就恶心,小米粥的清淡和红枣的甜味能慢慢打开胃口。

感冒后乏力头晕:总觉得累,头晕乎乎的,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红枣和小米能补充能量,缓解不适。

儿童和老人:儿童感冒后脾胃更虚弱,老人消化功能差,这道粥软糯好消化,不会给身体添负担。

不适合的情况:

风热感冒刚愈且有明显上火:感冒时流黄脓鼻涕、咽喉肿痛,刚好后仍有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喝这道粥(生姜性温)可能加重上火。

感冒未完全好(仍有发烧):体温超过 37.3℃时,身体还在和病毒斗争,此时应清淡饮食(如纯小米粥),暂时不加生姜和红枣。

对生姜过敏:吃生姜后出现皮疹、瘙痒,可去掉生姜,只煮红枣小米粥(同样有补气血、养脾胃的效果)。

判断不清时,可观察感冒症状:感冒时以怕冷、清鼻涕为主,愈后胃寒的多适合喝;以咽喉肿痛、黄鼻涕为主,愈后口干的需谨慎。

注意事项:这些细节要记牢

控制生姜用量:

感冒初愈者脾胃虚弱,生姜不要放太多(3-5 片即可),以免辣味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若实在怕辣,可将生姜煮 10 分钟后捞出(只取其温和的药性,减少辣味)。

食用温度要合适:

粥煮好后放至温热(40℃左右)再喝,不要太烫(刺激食道和胃),也不要放凉(会伤脾胃,抵消生姜的暖胃作用)。

特殊人群调整:

糖尿病患者可不放冰糖,红枣也减量至 3 颗(控制糖分摄入);感冒后有轻微咳嗽的人,可去掉生姜(避免刺激咽喉),只煮红枣小米粥;胃酸过多的人(感冒后有反酸),生姜减量至 1-2 片,避免促进胃酸分泌。

配合饮食调理:

喝粥的同时,可搭配清淡的小菜(如凉拌菠菜、蒸南瓜),但不要吃油腻、生冷食物(如炸鸡、冰饮),以免影响脾胃恢复;每天喝 1-2 碗即可,不要顿顿喝,可搭配鸡蛋、豆腐等补充蛋白质。

结合休息效果好:

感冒初愈后不要急于工作或运动,喝完粥后可适当休息(半小时左右),让身体有时间吸收营养;每天保证 7-8 小时睡眠,给身体足够的修复时间,精神头会恢复得更快。

感冒初愈的没精神,就像身体在 “撒娇”,需要温柔的呵护而非强硬的滋补。生姜红枣小米粥就像一位贴心的 “护理师”,用最温和的方式暖脾胃、补气血,让身体在舒服的滋养中慢慢找回状态。相比大鱼大肉的 “猛补”,这道粥更懂感冒初愈的身体需求 —— 清淡不负担,温润有力量。下次感冒刚好没精神,不妨煮一碗,感受从胃里暖到心里的舒服,让精神头悄悄回来,重新活力满满地面对生活。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