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周不足37周?关于早产,你需要知道的5个关键知识点
https://yigu120.com"2025-08-19 14:50:51 来源:医鉴网
当妊娠进入第28周却未满37周时,孕妇可能面临一个关键转折点——早产。全球每年约1500万新生儿因早产提前来到世界,其中中国早产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5%-15%。这些“早到的天使”常因器官发育不成熟面临呼吸窘迫、感染等风险,而孕妇也可能因早产遭遇产后出血、心理创伤等问题。本文将通过5个核心知识点,帮助准父母科学认识早产,掌握预防与应对策略。
一、早产的定义与分类:从28周到37周的“危险区间”
医学上,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周的分娩称为早产。根据孕周和胎儿状况,早产可分为三类:
早期早产(28-34周):胎儿肺、脑等器官尚未成熟,需重症监护。例如,32周早产儿可能需呼吸机辅助呼吸,且面临脑室内出血风险。
晚期早产(34-37周):多数预后较好,但仍有10%-15%可能出现低血糖、黄疸等问题。
极早早产(<28周):胎儿存活率不足50%,即使存活也可能面临长期发育障碍,如脑瘫、视力听力缺陷。
早产还可按原因分为自发性早产(如胎膜早破、宫颈机能不全)和治疗性早产(因母体严重高血压、胎儿窘迫等医疗指征提前终止妊娠)。
二、早产的高危因素:这些信号需警惕
早产的发生常与多重因素交织相关,常见诱因包括:
母体健康问题
感染:生殖道感染(如细菌性阴道病)可引发炎症反应,刺激子宫收缩。研究显示,未治疗的尿路感染会使早产风险增加3倍。
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者,早产风险升高2-4倍。例如,子痫前期患者可能因病情恶化需提前分娩。
子宫异常:双角子宫、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短于25mm)易导致早产。宫颈环扎术可将宫颈机能不全者的早产率从50%降至10%。
妊娠相关因素
多胎妊娠:双胎早产率达60%,三胎更高达90%。子宫过度扩张会触发宫缩。
胎盘问题: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可能引发出血,迫使提前分娩。
生活方式与环境
不良习惯:吸烟使早产风险增加2倍,酒精暴露会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心理压力:长期焦虑、抑郁可通过激素变化(如皮质醇升高)诱发早产。
历史因素
有早产史的孕妇再次早产风险增加2-3倍;年龄<18岁或>35岁者风险亦显著升高。
三、早产的预警信号:抓住“黄金4小时”
早产并非毫无征兆,孕妇需密切观察以下症状:
规律宫缩:每小时≥4次,伴随腹部发紧、疼痛,可能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阴道异常分泌物:水样或血性分泌物增多,可能是胎膜早破的信号。
下腹坠胀或腰痛:类似月经期的酸痛,可能提示宫颈扩张。
胎儿活动减少:若胎动突然减弱或消失,需立即就医。
关键行动: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孕妇应立即平躺,抬高臀部,减少羊水流出,并尽快前往医院。研究显示,从症状出现到分娩的“黄金4小时”内接受治疗,可显著延长孕周。
四、早产的预防与干预:科学管理降低风险
尽管无法完全避免早产,但通过系统管理可降低50%以上风险:
孕前与孕期保健
孕前检查:治疗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纠正子宫畸形。
定期产检:孕16-24周通过超声测量宫颈长度,若<25mm需加强监测。
控制感染:及时治疗阴道炎、尿路感染,孕晚期避免性生活以减少胎膜早破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营养均衡:补充叶酸、铁、钙,避免营养不良或肥胖(BMI<18.5或>30均增加风险)。
适度运动:散步、孕妇瑜伽可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心理支持:通过冥想、心理咨询缓解焦虑,必要时使用抗抑郁药物(需医生评估)。
医疗干预
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者,孕14-16周行环扎术可延长孕周。
孕酮补充:对有早产史者,阴道孕酮凝胶可降低风险。
促胎肺成熟:若早产不可避免,医生会注射地塞米松加速胎儿肺发育。
五、早产儿的护理与预后:科技与爱的双重守护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NICU)的进步,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升:
呼吸支持: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温管理:使用保温箱维持体温,避免硬肿症。
营养支持:早期静脉营养结合母乳喂养,促进肠道发育。
长期随访:极早早产儿需定期评估神经发育、视力听力,及时干预发育迟缓。
预后差异:32周后出生的早产儿,90%以上无严重后遗症;而<28周者,约50%可能存在长期健康问题,需长期多学科随访。
结语:早产可防可控,科学管理是关键
早产虽带来挑战,但通过孕前准备、定期产检、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医疗干预,多数风险可被化解。准父母需保持警惕但不恐慌,与医生建立信任,共同守护新生命的到来。记住:每一次产检都是对早产的“排雷”,每一份科学认知都是对宝宝的最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