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疫苗种类繁多,该如何科学选择?一份实用指南请收好​-医鉴网

医鉴网

疫苗种类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育儿 > 疫苗 > 疫苗种类 >> 正文

成人疫苗种类繁多,该如何科学选择?一份实用指南请收好​

https://yigu120.com"2025-08-13 09:42:47 来源:医鉴网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疫苗似乎是儿童的 “专属品”。事实上,成年人同样需要通过接种疫苗来抵御传染病的威胁。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逐渐衰退,既往接种的疫苗保护效力也可能减弱,加上工作生活中频繁的社交接触,成人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并不低于儿童。带状疱疹疫苗、HPV 疫苗、肺炎疫苗…… 面对种类日益丰富的成人疫苗,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科学选择,成为守护健康的重要课题。​
打破认知误区:成人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可预防的传染病死亡,其中成人占比超过 60%。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成人疫苗接种率不足的现状。许多人认为 “小时候打过疫苗就一劳永逸”,却忽视了两个关键事实:一是疫苗的保护效力会随时间衰减,如麻疹疫苗的保护期虽长达数十年,但流感疫苗的保护期通常只有 6-8 个月;二是成年人会面临新的感染风险,如职场中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出差旅行接触的新发传染病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某些传染病对成人的危害远大于儿童。以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为例,儿童感染表现为水痘,症状较轻;而成人感染(尤其是 50 岁以上人群)则可能引发带状疱疹,疼痛程度堪比 “分娩痛”,部分患者的神经痛症状可持续数年。这类 “成人易感、危害更大” 的传染病,正是成人疫苗需要重点防控的对象。​
重点疫苗解析:适用人群与接种意义​
带状疱疹疫苗:为中老年人筑起疼痛防线​
带状疱疹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 300 万例,其中 10%-30% 的患者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目前临床对这种神经痛尚无特效药,预防接种成为最有效的手段。​
现有带状疱疹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适用于 50-79 岁人群,需接种 1 剂;重组蛋白疫苗适用于 50 岁及以上人群,需接种 2 剂(间隔 2-6 个月)。研究显示,重组蛋白疫苗对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可达 90% 以上,且安全性更好,尤其适合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建议 50 岁以上人群无论是否得过带状疱疹,都应接种,早接种可早获保护。​
HPV 疫苗:不止女性需要,男性也应关注​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发宫颈癌、肛门癌、生殖器疣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误以为 HPV 疫苗是女性专属,实则男性接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男性感染 HPV 可能导致生殖器疣、肛门癌等,且会通过性接触将病毒传染给伴侣。​
目前我国上市的 HPV 疫苗有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主要区别在于覆盖的病毒亚型数量。二价疫苗覆盖高危型 HPV16 和 18(引发 70% 宫颈癌的元凶),适用于 9-45 岁女性;四价疫苗增加了低危型 HPV6 和 11(引发 90% 生殖器疣),适用于 9-45 岁男女;九价疫苗覆盖更多亚型,适用于 16-26 岁男女。接种年龄越早,保护效果越好,建议符合年龄条件的人群尽早接种,不必过度追求 “价数”,及时接种比等待更高价疫苗更重要。​
肺炎疫苗:守护呼吸道健康的 “防火墙”​
肺炎球菌是引起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中致死率较高。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肺炎球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是青壮年的 6-8 倍,合并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风险更高。​
目前常用的肺炎疫苗有 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 13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23 价疫苗覆盖 23 种常见致病血清型,适用于 60 岁以上人群及慢性病患者,通常接种 1 剂,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每 5 年加强 1 剂;13 价疫苗覆盖 13 种高危血清型,原本仅用于儿童,现已扩展至 60 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更持久,建议从未接种过肺炎疫苗的老年人优先选择。​
其他重要成人疫苗:按需接种不可忽视​
流感疫苗是最 “亲民” 的成人疫苗之一,建议所有 6 月龄以上人群每年接种。尤其对于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接种疫苗可降低 80% 的重症风险。​
乙肝疫苗并非儿童专属,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乙肝患者家属等高危人群,若体内没有保护性抗体,应及时接种 3 剂次(0、1、6 个月各 1 剂)。完成接种后需检测抗体,确保产生有效保护。​
科学选择策略:根据年龄、职业和健康状况定制方案​
成人疫苗的选择应遵循 “个体化” 原则,可从以下三个维度综合考量:​
年龄因素是首要参考。50 岁以上人群重点关注带状疱疹疫苗和肺炎疫苗;20-45 岁人群应优先完成 HPV 疫苗接种;60 岁以上人群需全面评估疫苗需求,包括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疫苗。​
职业与生活环境决定了特定风险。教师、医护人员等群体接触呼吸道传染病的机会多,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经常出差或出国的人群,需根据目的地疫情接种黄热病、甲肝等疫苗;从事畜牧业或野外工作的人员,应接种狂犬病、炭疽等疫苗。​
健康状况是关键考量。糖尿病、心脏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接种肺炎疫苗可降低感染后重症风险;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如减毒带状疱疹疫苗),选择灭活疫苗或重组疫苗;孕妇可在孕期接种流感疫苗和百白破疫苗,既能保护自身,又能为新生儿提供被动免疫。​
接种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不可忽视​
接种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如过敏史、慢性病史、近期是否发热等),明确是否存在接种禁忌。例如,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急性发热期应暂缓接种;孕妇接种活疫苗可能存在风险,需提前咨询医生。​
接种后应在现场留观 30 分钟,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常见的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和全身反应(如低热、乏力)通常轻微,1-2 天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持续高热、严重皮疹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此外,成人疫苗接种也需注意 “时间规划”。多种疫苗同时接种时,需遵循间隔要求(如活疫苗之间需间隔 4 周);某些疫苗需要多剂次接种(如 HPV 疫苗、乙肝疫苗),应按规定时间完成全程接种,才能获得最佳保护效果。​
写在最后:疫苗是性价比最高的健康投资​
在医疗费用日益高昂的今天,疫苗接种堪称 “性价比最高的健康投资”。以带状疱疹疫苗为例,接种 1 剂重组疫苗的费用约 2000 元,却能避免可能高达数万元的治疗费用和难以估量的疼痛折磨。世界卫生组织测算,每投入 1 元疫苗费用,可减少 3-4 元的疾病治疗支出。​
成人疫苗的选择没有 “标准答案”,却有 “科学原则”—— 结合自身年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接种方案。从抵御疼痛的带状疱疹疫苗,到预防癌症的 HPV 疫苗,再到守护呼吸的肺炎疫苗,每一针疫苗都是为健康筑起的防线。主动了解、科学选择、及时接种,才能让成人疫苗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 “隐形盾牌”。​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