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新手爸妈必备指南
https://yigu120.com"2025-08-13 09:20:31 来源:医鉴网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宝宝的健康是头等大事。而儿童疫苗接种,无疑是为宝宝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关键环节。按时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多种严重疾病,为孩子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免疫防线。但面对种类繁多的疫苗和复杂的接种时间,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和迷茫。别担心,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梳理儿童疫苗接种时间表,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助新手爸妈们顺利闯关。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是每个孩子都应按时接种的基础疫苗,对预防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至关重要。
出生时:
乙肝疫苗(第 1 针):乙肝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传播。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首剂乙肝疫苗,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为宝宝抵御乙肝病毒感染提供第一道防线。
卡介苗:主要用于预防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等。一般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接种后,宝宝的上臂可能会出现红肿、化脓、结痂等反应,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心,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即可。
1 月龄:
乙肝疫苗(第 2 针):按照 0、1、6 月的接种程序,1 月龄时需接种乙肝疫苗第 2 针,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
2 月龄:
脊灰灭活疫苗(IPV):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会导致孩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接种脊灰灭活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手段。
3 月龄:
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继续为预防脊髓灰质炎助力,和之前接种的脊灰灭活疫苗共同作用,增强宝宝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抵抗力。
百白破疫苗(第 1 针):百白破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百日咳会导致孩子剧烈咳嗽,白喉可能引发呼吸道阻塞,破伤风则会造成肌肉痉挛,严重威胁孩子健康,及时接种百白破疫苗十分必要。
4 月龄:
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第 2 剂):巩固对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效果。
百白破疫苗(第 2 针):加强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保护。
5 月龄:
百白破疫苗(第 3 针):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程序的最后一针,让宝宝对这三种疾病具备更强的抵抗力。
6 月龄:
乙肝疫苗(第 3 针):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确保宝宝体内产生足够的抗体,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A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1 针):用于预防 A 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种疾病会侵犯脑膜和脊髓膜,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及时接种疫苗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8 月龄:
麻腮风疫苗(第 1 针):可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三种疾病。麻疹会引起高热、皮疹,流行性腮腺炎会导致腮腺肿大、疼痛,风疹则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若孕期妈妈感染风疹病毒),接种麻腮风疫苗能有效保护宝宝健康。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1 针):乙脑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可预防乙脑发生。
9 月龄:
A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 针):间隔 3 个月后接种第 2 针 A 群流脑多糖疫苗,加强对 A 群脑膜炎球菌的免疫防御。
18 月龄:
百白破疫苗(第 4 针):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加强针,进一步提升宝宝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力。
麻腮风疫苗(第 2 针):加强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免疫保护,确保宝宝在成长过程中能有效抵御这些传染病。
甲肝减毒活疫苗(第 1 针):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可引起肝脏炎症,接种疫苗能让宝宝远离甲肝威胁。
2 岁: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2 针):完成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加强免疫,巩固对乙脑病毒的抵抗力。
3 岁:
A+C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1 针):用于预防 A 群和 C 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为宝宝提供更广泛的流脑预防保护。
4 岁:
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第 4 剂):强化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效果,保障孩子肢体健康发育。
6 岁:
百白破疫苗(第 5 针):再次加强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防线。
A+C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 针):完成 A+C 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全程接种,让宝宝持续受到对流脑的有效保护。
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议
除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外,还有一些非免疫规划疫苗,虽然需要自费接种,但同样能为宝宝提供额外的健康保障,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体质、家庭经济状况和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等综合考虑选择接种。
13 价肺炎疫苗:建议 2 月龄起接种,能有效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肺炎球菌感染是导致儿童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疾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婴幼儿,接种 13 价肺炎疫苗十分必要。不同品牌的 13 价肺炎疫苗接种程序可能略有差异,一般基础免疫在 2、4、6 月龄各接种 1 剂,加强免疫在 12 - 15 月龄接种 1 剂。
五价轮状疫苗:6 周龄开始口服,主要用于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每年秋冬季节高发,可导致孩子腹泻、呕吐、发热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五价轮状疫苗需要在 12 周龄前完成第 1 剂接种,全程接种 3 剂,每剂间隔 4 - 10 周。
b 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能预防 b 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等严重疾病,几乎所有患者都是 5 岁以下儿童。Hib 疫苗有多种接种方式,可以单独接种,也可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如流脑 - Hib 联合疫苗、百白破 - Hib 联合疫苗(四联疫苗)、百白破 - Hib - IPV 联合疫苗(五联疫苗)等。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若选择单独接种,一般 2 - 6 月龄接种 3 剂,间隔 1 - 2 个月,12 - 15 月龄加强接种 1 剂;6 - 12 月龄未接种过的宝宝,接种 2 剂,间隔 1 - 2 个月,12 月龄后加强接种 1 剂;12 月龄以上未接种过的宝宝,接种 1 剂即可。
流感疫苗:每年都建议接种,6 月龄以上的宝宝及流感高危人群应优先接种。流感病毒变异较快,每年的流感疫苗成分都会根据当年流行毒株进行调整,接种后能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降低宝宝患流感后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的风险。一般每年 10 月左右开始接种,具体接种时间可关注当地疾控部门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通知。
EV71(手足口病)疫苗:适用于 6 月龄到 71 月龄的儿童,共接种 2 剂,两剂间隔 1 个月。虽然现有的手足口病疫苗只能预防 EV71 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但在导致手足口病的众多病毒中,EV71 最为凶险,所致重症率和致死率都最高,因此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对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意义重大。
水痘疫苗:建议在孩子入托前完成接种。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儿童是高发人群。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水痘发生,即使感染,症状也会相对较轻。一般 12 月龄 - 12 岁的儿童接种 1 剂即可,13 岁及以上人群接种 2 剂,间隔 6 - 10 周。
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接种前:
了解疫苗信息:提前了解孩子即将接种的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接种流程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通过咨询医生、查阅权威资料或关注当地疾控部门的宣传等方式获取。
带齐证件: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以及身份证明文件(如户口本等),预防接种证是孩子接种疫苗的重要凭证,上面记录了孩子的接种信息,每次接种都需要出示。
确认孩子健康状况:仔细观察孩子是否有发热、感冒、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若孩子身体不适,应推迟接种时间,待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后再去接种。同时,若孩子有免疫缺陷病、过敏等情况,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做好个人卫生:接种前为孩子做好个人卫生,洗澡并换上干净、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时露出上臂或大腿等接种部位。
接种过程中:
配合医护人员:协助医护人员固定好孩子的接种部位,确保接种顺利进行。对于口服类疫苗,要注意避免孩子将疫苗吐出。
核对信息:家长需认真核对孩子的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若发现任何疑问,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接种后:
留观 30 分钟:接种后,务必在接种门诊留观 30 分钟。这是因为 90% 的严重过敏反应会在接种后 30 分钟内发生,留观期间若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皮疹、面色苍白等症状,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救治。
做好护理:回家后,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接种部位,以防感染。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观察不良反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或出现低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这些反应大多在 1 - 2 天内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若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直径超过 5 厘米,或发热超过 38.5℃,且持续时间超过 3 天,或伴有严重的皮疹、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常见问题解答
疫苗可以推迟接种吗?:可以。但推迟接种只是推迟了疫苗产生保护效果的时间,并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久的保护效果。不过,建议家长们尽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因为在未接种疫苗或接种延迟期间,孩子可能处于无保护或保护不足的状态,感染疾病的风险会增加。若因特殊情况导致疫苗推迟接种,后续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补种。
接种了疫苗就肯定不会患病吗?:不是的。疫苗并非对所有人都能产生 100% 的保护效果,而且疫苗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类别进行预防,并非涵盖所有型别。比如,接种了肺炎球菌疫苗,只能预防疫苗所包含血清型的肺炎球菌感染,对于未覆盖的血清型或其他病原体(如支原体、病毒、其他细菌等)导致的肺炎则没有预防作用。所以,有时会出现 “打了疫苗还患病” 的情况,但相比未接种疫苗的孩子,接种后发病率、重症率会低得多。
不同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吗?:在到达最早接种年龄后,多种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只要不在同一部位接种即可。例如,在不同的手臂分别接种两种疫苗,或在手臂和大腿分别接种疫苗等。同时接种多种疫苗不仅能减少孩子接种次数,降低痛苦,还能让孩子更早地获得多种疾病的免疫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减毒活疫苗之间若需同时接种,应间隔≥28 天;灭活疫苗之间及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之间同时接种一般无间隔要求。具体情况可咨询接种医生。
可以接种不同厂家的疫苗吗?: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同一工艺、同一厂家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这是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使用同一厂家的疫苗能更好地保证免疫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但如果遇到疫苗长时间断货、孩子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实在无法实现上述要求时,也可以更换品牌。更换时,需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疫苗种类和孩子的情况给出专业建议。
打完疫苗后,需要做抗体测试吗?: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只要按照规定全程接种疫苗,绝大部分人都能够产生足够的保护,不一定非要通过 “有抗体” 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没有检测到抗体,也不代表没有保护作用和免疫力。因为疫苗激发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产生抗体外,还包括细胞免疫等多种机制参与保护。此外,抗体检测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不同个体抗体水平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所以,通常不建议常规进行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测试,除非医生根据孩子的特殊情况(如免疫功能低下等)认为有必要。
儿童疫苗接种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新手爸妈们要牢记疫苗接种时间表,严格按照要求带孩子接种疫苗,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各项注意事项。让我们以疫苗为有力武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坚固的保护伞,陪伴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