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真的不疼吗?它对顺产有影响吗?一文说清
https://yigu120.com"2025-08-19 15:08:10 来源:医鉴网
“听说无痛分娩能让人睡一觉就生了?”“打了无痛会不会让产程变长?”“无痛针会不会影响宝宝健康?” 随着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准妈妈将其视为 “救星”,但围绕它的疑问和顾虑也从未停止。作为现代医学为产妇减轻痛苦的重要手段,无痛分娩的真实效果和潜在影响究竟如何?今天就用科学依据一一解答,帮你消除认知误区。
无痛分娩并非 “完全无痛”,而是 “精准减痛”
很多人对无痛分娩存在一个理想化期待:打完针就彻底感受不到疼痛。事实上,无痛分娩的核心是 “减轻疼痛” 而非 “消除疼痛”,医学上更准确的名称是 “分娩镇痛”,其目标是将疼痛控制在产妇可耐受的范围内(通常从剧烈的 10 级疼痛降至 3 级以下),同时保留一定的宫缩感觉。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 “椎管内分娩镇痛”,具体操作是由麻醉医生在产妇腰椎间隙进行穿刺,将一根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持续输注低浓度局麻药和镇痛药。这种方式能精准阻断支配子宫和产道的痛觉神经,却不影响运动神经 —— 产妇既能明显感觉到宫缩的节奏,又能在疼痛缓解后保持清醒,甚至可以下床活动(即 “可行走的分娩镇痛”)。
疼痛缓解的程度存在个体差异:约 70% 的产妇会感觉疼痛明显减轻,仅能感受到轻微的坠胀感;20% 的产妇可能仍有中等程度的疼痛,但已远低于未使用镇痛时;少数产妇因个人体质或穿刺位置差异,镇痛效果可能不理想,此时医生会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镇痛方式。这种 “保留部分感觉” 的设计并非技术局限,而是为了让产妇能配合宫缩用力,为第二产程(胎儿娩出阶段)做好准备。
无痛分娩对顺产的影响:利大于弊的科学选择
关于无痛分娩是否会延长产程、增加剖宫产风险,曾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但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在规范操作下,无痛分娩对顺产的负面影响远小于其带来的益处。
对产程的影响:早期研究认为,无痛分娩可能使第一产程(宫口扩张阶段)延长 1-2 小时,尤其是在宫口开至 3 指前过早使用时。但最新临床指南指出,当产妇出现规律宫缩且疼痛难以忍受时(无论宫口开多大),均可启动分娩镇痛,此时对产程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是因为疼痛导致的过度紧张和体力消耗,反而会延缓产程进展,而镇痛后产妇身心放松,更能配合医生指导完成分娩。
对产力的影响:部分产妇担心镇痛会削弱子宫收缩力(即 “产力”),其实这种情况发生率不足 5%。目前使用的低浓度局麻药对子宫收缩影响极小,即使出现轻微宫缩乏力,医生也可通过调整镇痛药剂量或短期使用催产素来纠正,不会对顺产造成实质性阻碍。
对母婴安全的影响:很多准妈妈担心药物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事实上,椎管内给药的剂量仅为剖宫产麻醉的 1/10-1/20,且药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能通过胎盘的量微乎其微,不会对胎儿的呼吸、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反而,剧烈疼痛引发的产妇血压升高、缺氧等情况,对胎儿的危害更大。
此外,无痛分娩还能显著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风险。研究显示,经历重度分娩疼痛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是使用镇痛产妇的 3 倍。从长远来看,这种心理层面的保护作用,对母婴健康同样重要。
哪些产妇不适合无痛分娩?这些禁忌需提前知晓
虽然无痛分娩安全性较高,但并非所有产妇都适用。以下情况通常被列为禁忌:
腰部穿刺部位感染:如穿刺点附近皮肤有脓肿、毛囊炎,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至椎管内。
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穿刺可能引发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
严重脊柱畸形或神经系统疾病:如脊柱侧弯严重、马尾综合征病史,可能增加穿刺风险或影响镇痛效果。
产妇无法配合:如妊娠期高血压导致的子痫、精神疾病发作期,产妇无法保持穿刺所需的体位(侧卧位或坐位)。
此外,对麻醉药物过敏、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产妇,也需经麻醉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因此,建议准妈妈在孕晚期(约 36 周后)与麻醉医生进行产前咨询,明确自身是否适合无痛分娩。
关于无痛分娩的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 1:无痛分娩会导致产后腰痛
产后腰痛多因孕期腰椎负重增加、盆底肌松弛所致,与分娩镇痛穿刺无关。临床数据显示,未使用无痛分娩的产妇,产后腰痛发生率约为 30%,与使用镇痛的产妇无显著差异,且这种疼痛通常在产后 3-6 个月内自行缓解。
误区 2:无痛分娩只能在公立医院做
目前我国大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均已开展无痛分娩技术,私立医院也可提供该项服务,具体可提前咨询产检医院的麻醉科。
误区 3:无痛分娩费用很高
无痛分娩的费用因地区和医院等级略有差异,通常在 2000-5000 元之间,且已纳入部分地区的医保报销范围,整体费用远低于剖宫产。
总之,无痛分娩是医学进步带给产妇的福音,它既能有效减轻疼痛,又不会对顺产造成实质性阻碍。准妈妈们无需因 “怕疼” 而恐惧顺产,也不必为 “担心副作用” 而拒绝镇痛。分娩前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时机和方式,才能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记住,每一位产妇都有权利在疼痛可控的情况下,体验为人母的幸福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