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盖茶里的 “奶” 是什么做的?植脂末 vs 动物奶油,差别不止口感​-医鉴网

医鉴网

奶饮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饮食 > 饮品营养 > 奶饮 >> 正文

奶盖茶里的 “奶” 是什么做的?植脂末 vs 动物奶油,差别不止口感​

https://yigu120.com"2025-07-30 09:19:31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奶油 动物 差别

在街头巷尾的奶茶店,奶盖茶凭借 “上层绵密奶盖 + 下层清爽茶汤” 的独特搭配,成为无数人的心头好。但你是否好奇过,那层入口咸香、轻盈蓬松的奶盖,究竟是用什么 “奶” 做的?事实上,奶盖的原料主要分为两大类 —— 植脂末和动物奶油,它们的差别远不止口感那么简单,从成分到健康影响都有着天壤之别。​

一、奶盖里的 “奶”:两种原料的本质区别​
奶盖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打发使原料混入空气,形成稳定的泡沫结构。但植脂末和动物奶油的 “出身” 截然不同,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特性。​
动物奶油又称稀奶油,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天然油脂,主要成分是乳脂肪(含量通常在 35% 以上),还含有少量蛋白质、乳糖和水分。它的打发依赖脂肪分子的包裹能力,打发后质地细腻,带有淡淡的奶香,入口即化。​
植脂末则是人工合成的氢化植物油制品,主要成分包括氢化植物油、麦芽糊精、酪蛋白酸钠、乳化剂等。其中,氢化植物油是通过加氢工艺将液态植物油转化为固态,再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粉末。植脂末加水溶解后可以打发成泡沫,成本低廉且稳定性强,成为许多商家的首选。​
从外观上看,动物奶油打发的奶盖呈自然的乳白色,质地柔软,放置久了会逐渐融化;植脂末奶盖颜色更白,质地偏硬,即使在常温下也能保持形状数小时。​
二、营养 PK:热量、脂肪与隐藏风险​
很多人认为 “奶盖 = 高热量”,但不同原料的营养差异会让健康风险大打折扣。​
热量与脂肪含量:每 100 克动物奶油的热量约为 340 千卡,脂肪含量 36 克,其中 90% 以上是饱和脂肪酸;植脂末的热量与动物奶油相近(约 350 千卡 / 100 克),但脂肪组成更复杂 —— 未完全氢化的植脂末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这种成分会升高血液中坏胆固醇(LDL)的含量,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蛋白质与其他成分:动物奶油保留了牛奶中的部分蛋白质(约 1-2 克 / 100 克)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植脂末的蛋白质主要来自酪蛋白酸钠(一种牛奶蛋白提取物),含量仅 0.5-1 克 / 100 克,且几乎不含天然维生素,还可能添加香精、增稠剂等添加剂改善风味。​
代谢差异:动物奶油中的天然脂肪在人体内代谢时,会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能被人体合理利用;植脂末中的反式脂肪酸则难以代谢,长期积累会干扰细胞膜功能,影响脂质代谢。​
三、口感与稳定性:为何商家更爱植脂末?​
从消费者角度看,动物奶油奶盖的口感明显更优 —— 绵密细腻,奶香纯正,与茶汤搭配时能形成 “咸香 - 清甜” 的层次感。但从商家角度,植脂末的优势更突出:​
成本低廉:植脂末的价格仅为动物奶油的 1/3-1/2,一杯奶茶的奶盖成本可降低 50% 以上,对于销量大的品牌来说,能显著提升利润空间。​
稳定性强:植脂末奶盖在高温环境下不易融化,冷藏后也不会出水,保质期可达 24 小时以上;动物奶油奶盖在 25℃以上环境中 1 小时就会变软坍塌,必须现做现卖,对储存条件要求更高。​
操作简单:植脂末只需加水溶解即可打发,新手也能轻松掌握;动物奶油的打发对温度、手法要求严格,温度过高或打发过度都会导致失败。​
正因如此,市场上 80% 以上的廉价奶盖茶都使用植脂末,只有高端品牌或明确标注 “动物奶油” 的产品才会采用纯动物奶油。​
四、健康饮用指南:3 招避开奶盖陷阱​
1. 学会识别原料成分​
看菜单标注:选择明确写有 “动物奶油”“稀奶油” 的奶盖茶,避开标注 “奶盖粉”“植脂奶油” 的产品。​
观察奶盖状态:动物奶油奶盖质地柔软,用勺子舀起会自然下垂;植脂末奶盖偏硬,形状保持力强。​
询问制作方式:现打动物奶油奶盖会有明显的奶香,植脂末奶盖可能带有香精的甜腻味。​
2. 控制摄入量​
单次饮用不超过 300ml:一杯标准杯奶盖茶(500ml)的奶盖约占 1/5,热量约 150-200 千卡,相当于 1 碗米饭,过量饮用易导致热量超标。​
减少饮用频率:每周喝奶盖茶不超过 1-2 次,避免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长期积累。​
选择 “少糖 + 去冰”:茶汤少糖可减少总热量,去冰能延缓奶盖融化,避免口感变差。​
3. 特殊人群需谨慎​
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尽量选择无奶盖的纯茶,或要求 “少奶盖”,减少脂肪摄入。​
肥胖人群:优先选择用脱脂奶盖(含脂量 10% 以下)制作的产品,或直接去掉奶盖。​
儿童和青少年:每周饮用不超过 1 次,避免影响正常饮食和代谢。​
五、自制健康奶盖:在家也能喝到安心味道​
如果想喝奶盖又担心健康问题,不妨尝试在家自制:​
准备 200ml 淡奶油(脂肪含量 35%)、10ml 牛奶、5g 细砂糖、少许盐;​
将所有材料混合,用电动打蛋器低速打发至出现纹路(约 1 分钟);​
搭配绿茶或乌龙茶,倒入杯中即可。​
这种自制奶盖用天然原料,无添加剂,热量可控,适合偶尔解馋。​
结语​
奶盖茶里的 “奶” 是植脂末还是动物奶油,不仅决定了口感差异,更关乎健康风险。植脂末带来的低成本和稳定性,让它成为商家的 “性价比之选”,但也埋下了反式脂肪酸和添加剂的隐患;动物奶油虽保留了天然营养,却因高成本和低稳定性难以普及。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必因噎废食,但需要学会辨别原料、控制摄入,让奶盖茶成为生活中的 “小确幸” 而非 “健康负担”。记住,真正的美味,从来都建立在对身体负责的基础上。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