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支撑生命大厦的基石-医鉴网

医鉴网

矿物质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饮食 > 营养知识 > 矿物质 >> 正文

矿物质:支撑生命大厦的基石

https://yigu120.com"2025-07-29 10:20:30 来源:

  在人体这座精妙绝伦的 “生命大厦” 中,矿物质宛如不可或缺的基石,虽体量微小,却承载着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的重大使命。从骨骼的坚实架构,到心脏的有力搏动;从神经信号的精准传递,到新陈代谢的高效进行,矿物质的身影无处不在,默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矿物质的神秘世界,深度探索这些支撑生命的关键元素。

  矿物质的定义与分类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在人体中,除去碳、氢、氧、氮四种构成水分和有机物质的元素外,其余元素皆被统称为矿物质元素。根据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量差异,可将其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常量元素

  常量元素是指在人体中含量较多,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钙、磷、钾、钠、氯、镁、硫等。这些元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对维持骨骼的强度和硬度至关重要;钾、钠、氯等离子则参与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调节水分代谢,同时在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收缩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中含量极少,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硒、碘、氟等。尽管它们在人体中的含量甚微,但其生理作用却不容小觑。例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氧气的运输;锌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生殖系统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硒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对维护心血管健康、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意义重大 。

  矿物质的发现历程:从懵懂到明晰的探索之路

  矿物质的发现历程,犹如一部漫长而曲折的科学探索史诗。早期,人类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察觉到某些物质对健康有着特殊影响,却并不知晓其中的奥秘。

  在古代,人们就发现用含铁的泉水沐浴或饮用,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这便是人类对铁元素最早的模糊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18 世纪,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矿物质。1751 年,瑞典化学家布兰特发现了钴元素,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微量元素,为后续矿物质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钙、镁、钾、钠等常量元素也相继被发现和确认 。

  19 世纪中叶,随着分析化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微量元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859 年,法国化学家加尼尔发现了硒元素。此后,碘、锌、铜等微量元素也陆续被揭示。到了 20 世纪,科学家们对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逐渐明晰了矿物质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

  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大自然赐予的营养宝库

  矿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以及自然环境中,为人体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钙

  奶制品是钙的优质来源,如牛奶、酸奶、奶酪等,一杯 250 毫升的牛奶大约能提供 300 毫克的钙。此外,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坚果(如杏仁、芝麻)、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海鲜(如虾、蟹、贝类)等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钙。同时,一些强化食品,如添加了钙的果汁、面包等,也是补充钙的途径之一 。

  铁

  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是铁的良好来源,其所含的铁为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较高。动物肝脏(如猪肝、鸡肝)、动物血(如鸭血、猪血)中的铁含量也十分丰富。植物性食物中,豆类(如黑豆、红豆)、绿叶蔬菜(如菠菜、苋菜)、坚果(如腰果、榛子)、全谷物等含有一定量的铁,但植物性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不过,与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一同食用,可促进植物性铁的吸收 。

  锌

  海鲜(如牡蛎、虾、蟹)、瘦肉(如牛肉、猪肉)、坚果(如核桃、杏仁)、豆类(如黄豆、绿豆)、全麦食品等都是锌的重要来源。其中,牡蛎的锌含量尤为突出,每 100 克牡蛎中锌含量可高达 71.2 毫克 。

  硒

  食物中的硒含量与土壤中硒的含量密切相关。肉类(如牛肉、猪肉、鸡肉)、海鲜(如金枪鱼、鳕鱼)、谷物(如小麦、大米)、坚果(如巴西坚果)、蛋类等含有一定量的硒。巴西坚果是硒的极佳来源,每 100 克巴西坚果中硒含量可高达 544 微克 。

  碘

  碘的主要来源是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贝类等。其中,海带的碘含量非常高,每 100 克海带(干)中碘含量可达 36240 微克。此外,碘盐也是补充碘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普遍推行食盐加碘政策,有效预防了碘缺乏病的发生 。

  其他矿物质

  钾在香蕉、土豆、菠菜、橙子、葡萄干等食物中含量丰富;镁常见于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物、豆类等食物;铜在动物肝脏、坚果、豆类、全谷物、牡蛎等食物中含量较高;锰在坚果、全谷物、绿叶蔬菜、茶叶等食物中广泛存在;氟主要来源于饮用水,一些海产品、茶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氟 。

  矿物质缺乏的症状:身体发出的紧急警报

  当人体缺乏矿物质时,身体会如同拉响警报一般,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提醒我们及时调整饮食或采取相应措施。

  钙缺乏

  儿童时期钙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出现骨骼畸形,如鸡胸、漏斗胸、“O” 形腿或 “X” 形腿等,同时还可能伴有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症状。成年人钙缺乏则易引发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骼疼痛,身高变矮,甚至容易发生骨折 。

  铁缺乏

  铁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头晕、耳鸣、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慌气短。此外,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异食癖(如吞食泥土、粉笔等)、免疫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

  锌缺乏

  锌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儿童表现为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体重不增。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此外,锌缺乏还会影响味觉和嗅觉,出现食欲不振、味觉减退、异食癖等症状,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可导致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等 。

  硒缺乏

  硒缺乏可能导致克山病,这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性心肌病,患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此外,硒缺乏还与大骨节病有关,可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影响关节活动。同时,硒缺乏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对心血管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

  碘缺乏

  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 “大脖子病”,患者的甲状腺会代偿性增生、肥大,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孕妇碘缺乏可能导致胎儿智力发育迟缓、呆小症,患儿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聋哑等。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

  其他矿物质缺乏

  钾缺乏可导致肌肉无力、心律失常、胃肠道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镁缺乏可能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肌肉震颤、手足抽搐、反射亢进等,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铜缺乏会影响铁的代谢,导致贫血,同时还会影响骨骼发育,出现骨质疏松、易骨折等症状;锰缺乏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生殖功能,还会导致骨骼畸形;氟缺乏会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 。

  了解矿物质的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饮食,确保摄入充足的各类矿物质,为身体健康筑牢根基。当身体出现上述异常症状时,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可能是矿物质缺乏在作祟,从而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矿物质,用心呵护身体这座宝贵的 “生命大厦”,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

本文来源: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