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常见皮肤病:居家识别与护理,新手也能学​-医鉴网

医鉴网

宠物医疗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居家 > 宠物 > 宠物医疗 >> 正文

宠物常见皮肤病:居家识别与护理,新手也能学​

https://yigu120.com"2025-08-14 17:25:07 来源:医鉴网

在与宠物相伴的日常里,皮肤问题是最容易被发现却也最容易被轻视的健康隐患。当猫咪频繁舔舐爪子,狗狗不停抓挠耳朵时,很多新手主人会误以为这只是宠物的 “小习惯”,直到出现脱毛、溃烂等明显症状才匆忙就医。事实上,宠物皮肤病若能早期识别并科学护理,不仅能减轻它们的痛苦,还能避免病情恶化。本文将详解四种常见宠物皮肤病的居家识别方法和护理要点,让新手主人也能从容应对。​
寄生虫性皮肤病:看得见的 “外敌入侵”​
跳蚤、蜱虫、疥螨等寄生虫引发的皮肤病,是宠物最常见的皮肤问题,尤其在春夏季节高发。这类疾病的识别要点在于宠物的异常行为和皮肤表面的特征性变化。​
感染跳蚤的宠物会频繁啃咬后腿或腹部,皮肤可见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拨开毛发能发现黑色的跳蚤粪便(类似胡椒粉颗粒),将其放在湿纸巾上会晕开暗红色血迹。蜱虫则常附着在宠物耳后、腋下等皮肤薄嫩处,外观像芝麻粒大小的褐色虫子,吸血后会膨胀至黄豆大小,强行拔除可能导致口器残留引发感染。疥螨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宠物剧烈瘙痒,尤其在耳廓内侧、肘部等部位,皮肤会出现结痂、增厚,猫咪可能出现 “猫癣样” 脱毛,狗狗则会因抓挠导致皮肤破损。​
居家护理的核心是彻底清除寄生虫及其卵。发现跳蚤后,需使用宠物专用体外驱虫药(如含有非泼罗尼、塞拉菌素的滴剂),滴在宠物背颈处皮肤,同时用吸尘器清洁地毯、沙发等宠物常活动的区域,并用热水清洗窝垫以杀死虫卵。处理蜱虫时,应使用专用蜱虫钳夹住虫体头部垂直拔出,避免挤压虫体,拔出后用碘伏消毒伤口,若发现口器残留需及时就医。疥螨感染需在兽医指导下使用驱虫药,同时每周用药浴香波给宠物洗澡,连续治疗 4-6 周以彻底杀灭虫卵。​
真菌性皮肤病:难缠的 “脱毛元凶”​
由犬小孢子菌、马拉色菌等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具有传染性且治疗周期长,新手主人需学会通过典型症状尽早识别。这类疾病在猫咪和狗狗身上表现略有差异,但共同特征是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脱毛区域。​
猫癣是最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多见于幼猫或免疫力低下的猫咪。患病部位最初出现红色丘疹,随后脱毛形成圆形斑块,边缘有鳞屑,中央皮肤逐渐恢复正常,类似 “铜钱癣”。猫咪会因瘙痒抓挠导致病灶扩散,甚至全身脱毛。狗狗的真菌性皮肤病常发生在四肢、面部,表现为脱毛区域皮肤发红、结痂,严重时会出现渗出液和异味,马拉色菌感染则多见于耳道和趾间,会产生黑色分泌物并伴有恶臭。​
居家护理需坚持抗真菌治疗和环境消毒双管齐下。宠物患部可涂抹克霉唑、特比萘芬等外用抗真菌药膏,每天 1-2 次,涂抹前需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处并去除结痂。面积较大时需在兽医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同时每周用含抗真菌成分的药浴香波给宠物洗澡。环境消毒至关重要,真菌孢子能在环境中存活数月,需用含次氯酸钠的消毒剂擦拭家具、地板,宠物的玩具、食盆需定期用沸水浸泡,主人接触病宠后要及时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细菌性皮肤病:伤口引发的 “连锁反应”​
细菌性皮肤病多为继发性感染,常由宠物抓伤、烫伤或其他皮肤病破溃后引发,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识别的关键是皮肤出现脓疱、脓痂和蜂窝组织炎样病变。​
轻度感染表现为皮肤出现小脓疱,破裂后形成黄色结痂,周围皮肤发红。严重时会发展为蜂窝组织炎,皮肤大面积红肿、发热,按压有疼痛感,甚至出现皮下脓肿,宠物可能伴随发热、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狗狗的趾间炎也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脚趾间红肿、流脓,宠物因疼痛不敢走路,频繁舔舐脚部。​
居家护理的重点是清洁伤口和控制感染。对于轻度脓疱,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每天 2-3 次,避免宠物舔舐(可佩戴伊丽莎白圈)。形成脓肿的部位需由兽医穿刺排脓,术后需每天用碘伏消毒伤口并更换敷料。趾间炎需先清理趾间的污垢和脓汁,然后涂抹抗菌药膏,并用纱布包裹避免接触地面,同时保持脚部干燥,雨天外出后及时擦干脚掌。若宠物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复发。​
过敏性皮肤病:难以捉摸的 “瘙痒根源”​
过敏性皮肤病因诱因复杂(食物、花粉、尘螨等),识别和护理难度较大,但通过宠物的发作特点和症状表现,新手主人仍能初步判断。这类疾病的核心症状是剧烈且反复发作的瘙痒。​
食物过敏多在进食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作,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耳部、腹部是高发区域,宠物会频繁抓挠导致皮肤破损,同时可能伴随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环境过敏(如花粉、尘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和秋季症状加重,宠物会出现啃脚、揉眼睛、打喷嚏等表现,皮肤病变多集中在面部、腋下。跳蚤过敏性皮炎则是宠物对跳蚤唾液过敏,即使只有少数跳蚤叮咬,也会引发大面积瘙痒和丘疹,背部、腰部是典型发病部位。​
居家护理需结合规避过敏原和缓解症状。怀疑食物过敏时,可进行 “elimination diet”(排除饮食试验),用单一蛋白质来源(如鸭肉、兔肉)和单一碳水化合物(如红薯)喂食 8-12 周,确定过敏原后终身避免接触。环境过敏的宠物,在高发季节需减少外出,外出后及时擦拭脚掌和身体,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和花粉浓度。瘙痒严重时,可在兽医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缓解症状,配合使用保湿修复的皮肤喷剂,避免因抓挠引发二次感染。​
宠物皮肤病的护理考验主人的耐心和细心,早期识别是关键,科学护理是核心。当发现宠物出现异常瘙痒、脱毛、皮肤发红等症状时,建议先通过拍照记录症状发展,再携带宠物前往医院进行皮肤刮片、真菌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新手主人不必因担心操作不当而焦虑,只要掌握基础的识别方法,做好环境清洁和用药护理,大多数常见皮肤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毕竟,让宠物摆脱皮肤瘙痒的困扰,重新拥有健康的毛发和舒适的生活,才是每个主人的心愿。​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