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不退咋护理?温水擦额头腋窝降温,别盖太厚,多喝温水防脱水
https://yigu120.com"2025-08-01 10:30:57 来源:医鉴网
孩子半夜体温飙升到 39℃、成年人感冒后持续高烧不退、老人感染后发热难退…… 高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持续高热(超过 38.5℃且超过 24 小时)可能导致脱水、惊厥等问题。很多人会用棉被捂汗、酒精擦身等错误方式降温,结果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不适。正确的护理方式是 “物理降温选温水、穿衣盖被要宽松、补水排尿促代谢”,科学护理才能帮助身体安全退热。
这些错误降温法,越降越危险
高烧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错误的护理方式会干扰体温调节机制,甚至引发并发症:
棉被捂汗强行退热:用厚被子包裹身体 “逼出汗水”,会导致热量无法散发,体温反而升高,尤其对儿童和老人来说,可能因高热引发惊厥或中暑;
酒精擦身快速降温:酒精挥发时会带走体表热量,但同时也会通过皮肤吸收,导致头晕、恶心等酒精中毒症状,婴幼儿皮肤娇嫩,更易受刺激引发过敏;
过度使用退烧药:短时间内频繁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肝肾损伤,尤其是空腹用药时,胃肠道刺激更大;
紧闭门窗不通风:担心 “着凉” 而关闭所有门窗,会让室内空气污浊,病菌浓度升高,不利于身体恢复,还可能因缺氧加重头晕、乏力。
这些做法源于 “退热越快越好” 的误区,实则高烧护理的核心是 “安全降温、预防脱水、观察病情”,而非盲目追求快速退热。
第一步:温水擦拭,温和降温不刺激
物理降温是高烧时的基础护理手段,温水擦拭能通过蒸发带走热量,且温和无刺激,适合各年龄段人群:
正确操作方法:准备 32-34℃的温水(手感微温不烫),用柔软的毛巾蘸水后拧至半干,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肘窝、腘窝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每个部位擦拭 3-5 分钟,全程保持室温在 24-26℃,避免穿堂风直吹;
避开这些部位:不要擦拭胸前、腹部(易引起不适)和足底(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响散热);儿童卤门未闭合时,额头擦拭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按压;
替代方案:若患者精神状态差、不愿配合擦拭,可采用温水泡脚(水温 38℃左右,浸泡 15 分钟)或用温湿毛巾敷额头(每 5 分钟更换一次),同样能起到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状态,若出现寒战、发抖,需立即停止,避免体温骤降引发不适。
第二步:穿衣盖被别太厚,给热量 “留出口”
高烧时身体需要通过皮肤散热,穿衣盖被的原则是 “宽松透气、按需调整”,避免人为阻碍散热:
衣物选择:穿宽松的棉质衣物,便于吸汗和透气,出汗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避免受凉;儿童可穿连体衣或宽松睡衣,不要穿多层紧身衣;
被子厚度:盖轻薄的毛巾被或薄棉被即可,以患者感觉舒适不冷为宜。若患者感觉热、出汗多,可只盖腹部,露出四肢散热;
夜间护理:夜间降温时,可在患者背后垫一块吸汗巾,既能保持干爽,又能避免频繁更换床单影响休息。注意不要让患者长时间睡在潮湿的被褥上,以免加重不适。
判断衣物被褥是否合适的简单方法:触摸患者颈后,感觉温暖无汗即为适宜,若潮湿有汗则需减少覆盖。
第三步:多喝温水,防脱水是关键
高烧时身体代谢加快,出汗增多,容易出现脱水(表现为口干、尿少、嘴唇干裂),补水是护理的重中之重:
补水方式: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次 100-150 毫升,每隔 1-2 小时喝一次。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腹胀或呕吐;
特殊人群补水:儿童可喝稀释的果汁(温水冲调,比例 1:1)或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冲调),补充电解质;老年人肾功能较差,补水时需观察尿量,避免过量;呕吐频繁者可少量多次喝米汤、面汤,减轻胃肠道负担;
判断补水效果:若尿量充足(每天不少于 1000 毫升)、尿液颜色呈淡黄色,说明补水充足;若尿少色深,需增加饮水量。
脱水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加重病情,甚至引发肾功能损伤,因此补水的重要性不亚于降温。
退烧药使用:何时用、怎么用
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避免滥用:
使用时机:体温超过 38.5℃且伴随明显不适(如头痛、肌肉酸痛)时使用,低热(38.5℃以下)无需用药,以物理降温和补水为主;
正确选择:成人可选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儿童首选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 3 个月以上)或布洛芬(适用于 6 个月以上),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用药规范: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两次用药间隔至少 4-6 小时,24 小时内不超过 4 次。服药时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和排汗退热;
注意禁忌: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布洛芬妊娠晚期禁用)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同时服用多种含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避免重复用药过量。
退烧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病因,因此不可依赖退烧药,需同时观察病情变化。
这些情况必须就医,别硬扛
高烧不退可能是严重感染(如肺炎、脑膜炎)的信号,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就医:
持续高烧超过 3 天(体温未降或反复升高);
儿童出现高热惊厥(抽搐、意识不清)、精神萎靡、拒绝进食;
成人伴随剧烈头痛、呕吐、呼吸困难、胸痛或皮疹;
老人出现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基础疾病加重(如糖尿病患者血糖骤升);
孕妇体温超过 39℃且持续超过 24 小时(可能影响胎儿)。
就医时需记录体温变化(定时测量并记录)、用药情况和伴随症状,便于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日常观察:这些细节提示病情变化
高烧期间需密切观察以下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体温变化:每天定时测量体温(早晨、午后、睡前各一次),绘制体温曲线,观察热型(持续高热、间歇热等);
精神状态:若患者精神差、嗜睡、反应迟钝,提示病情较重;
伴随症状:注意是否出现新的症状(如咳嗽加重、腹泻、尿痛等),这些有助于判断病因。
高烧是身体发出的 “预警信号”,护理的核心是 “帮助身体对抗感染”,而非单纯压制体温。记住 “温水擦拭降温、宽松衣物散热、足量饮水防脱水” 的原则,科学护理结合及时就医,才能让高烧安全消退,避免并发症。日常增强体质、规律作息、注意卫生,才能减少高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