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止住后别仰头!低头冷敷鼻梁,2 小时内别抠鼻子防再出血-医鉴网

医鉴网

急救护理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 > 急救常识 > 急救护理 >> 正文

流鼻血止住后别仰头!低头冷敷鼻梁,2 小时内别抠鼻子防再出血

https://yigu120.com"2025-08-01 10:27:02 来源:医鉴网

天气干燥时突然流鼻血、孩子挖鼻孔后鲜血直流、打喷嚏时鼻腔突然出血…… 流鼻血是生活中常见的急症,很多人会下意识地仰头 “止血”,认为这样能让血液 “回流”。但这种做法不仅止不住血,还会让血液顺着咽喉流入胃里,引发恶心呕吐,甚至呛入气管导致窒息。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低头前倾、按压止血、冷敷辅助”,止住后更要注意保护鼻腔,2 小时内不抠鼻子,才能避免再次出血。

仰头止血的 “隐形风险”,比流鼻血更麻烦

流鼻血多因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如干燥、外伤、炎症等),仰头时血液看似 “不流了”,实则在悄悄制造新的危险:

血液误入气道:仰头会让血液顺着后鼻道流入咽喉,若出血量多,可能呛入气管,引发剧烈咳嗽甚至窒息,尤其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这种风险更高;

刺激胃部引发不适:吞咽进入胃里的血液会刺激胃黏膜,导致恶心、呕吐,吐出的内容物可能带有血丝,反而让人更加恐慌;

掩盖真实出血量:仰头时无法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可能在误以为 “血止住了” 时,血液仍在持续流入胃中,延误处理时机;

加重鼻黏膜损伤:仰头时鼻腔内压力升高,可能导致破裂的血管无法闭合,甚至让更多毛细血管因压力过大而破裂,延长出血时间。

临床数据显示,约 70% 的人在流鼻血时会选择仰头,其中 10% 因血液误吸出现呛咳或呕吐,可见 “仰头止血” 是需要彻底纠正的错误认知。

第一步:低头前倾,正确按压止鼻血

流鼻血时,保持正确的体位和按压方式,能快速阻断血流,这是止血的核心步骤:

体位选择:立即坐下,身体微微前倾(头部不要过低,以免加重头晕),让鼻血自然从鼻孔流出,不要吞咽血液,若口中有血需轻轻吐出;

按压方法: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鼻翼两侧(即鼻孔上方的软骨部位),按压时用嘴呼吸,持续 5-10 分钟。注意不要只捏一侧,也不要按压鼻梁或鼻尖,这些部位无法有效压迫出血点;

力度控制:按压力度以能阻断鼻腔血流为宜,不要过于用力导致鼻部疼痛或变形。期间不要频繁松手查看是否止血,以免中断凝血过程。

若按压 10 分钟后仍有出血,可更换干净的纸巾(避免用脏手接触鼻腔),继续按压 10 分钟,同时采取冷敷措施。

第二步:冷敷鼻梁,辅助收缩血管

在按压止血的同时,冷敷能通过低温收缩鼻腔血管,增强止血效果:

冷敷部位: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冻的湿毛巾),敷在鼻梁和鼻根处(不要直接敷在鼻孔上),每次冷敷 10-15 分钟;

温度控制:冰袋与皮肤之间必须垫毛巾,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注意防护;

配合按压:冷敷时保持按压鼻翼的动作不中断,低温与压迫双重作用,能更快促使血管闭合。

若没有冰袋,可用冷水浸湿毛巾后拧干敷用,虽效果稍弱,但同样能帮助收缩血管。

第三步:止住后护理,2 小时内别碰鼻子

鼻血止住后,鼻腔内的凝血块尚未稳定,此时的护理不当极易导致再次出血,需牢记 “三不原则”:

不抠鼻子:2 小时内绝对不要用手或纸巾抠挖鼻腔,凝血块被抠掉后,破损的血管会再次出血,且反复刺激会让鼻黏膜更脆弱;

不剧烈活动:止血后 1-2 小时内避免跑步、跳跃、低头弯腰等剧烈动作,防止血压升高导致血管再次破裂;

不用力擤鼻:不要用力擤鼻涕或打喷嚏(若需打喷嚏,可张开嘴减轻鼻腔压力),以免气流冲击导致凝血块脱落。

同时,要避免接触辛辣食物、酒精和热水浴(高温会扩张血管),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 50%-60%),减少鼻黏膜干燥。

不同人群的特殊处理,细节决定效果

针对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流鼻血时的处理需更加细致:

儿童流鼻血:孩子流鼻血多因挖鼻孔或鼻腔干燥,按压时需固定其头部避免乱动,可用玩具或故事转移注意力,防止孩子因害怕而哭闹(哭闹会升高血压加重出血)。止血后要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挖鼻孔,可在鼻腔内涂抹少量凡士林软膏保持湿润;

老年人流鼻血:老年人多因高血压或血管硬化导致鼻出血,止血时需同时测量血压,若血压过高(收缩压超过 160mmHg),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止血后要持续观察血压变化,避免情绪激动;

频繁流鼻血者:若一周内流鼻血超过 3 次,或每次出血超过 20 分钟,需就医检查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鼻腔肿瘤等问题,不要自行处理。

这些情况必须就医,别拖延

大多数流鼻血通过家庭处理可止住,但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按压 20 分钟后仍无法止血,或出血量较大(如每分钟需更换一次浸透的纸巾);

鼻血伴随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可能为出血过多导致贫血);

鼻腔受到撞击或外伤后出血(可能存在鼻骨骨折);

同时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需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高血压患者流鼻血,且血压持续居高不下。

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出血时间、频率、处理方式及是否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便于医生快速判断病因,必要时通过鼻腔填塞、烧灼止血等专业手段处理。

日常预防:让鼻子远离 “出血诱因”

预防流鼻血比止血更重要,尤其在干燥季节,可采取这些措施:

保持鼻腔湿润:每天用生理盐水喷雾清洗鼻腔 1-2 次,或涂抹少量医用凡士林(用干净棉签蘸取),防止鼻黏膜干燥开裂;

纠正不良习惯: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孔,成人也要避免用指甲或尖锐物品清洁鼻腔;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过敏体质者要远离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减少鼻腔炎症;

改善生活环境:室内用加湿器调节湿度,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或暖气环境中,外出时戴口罩保护鼻腔。

流鼻血的处理核心是 “正确止血 + 科学护理”,记住 “低头不仰头、按压加冷敷、止血后不抠鼻” 的原则,就能在紧急时刻高效止血,避免二次伤害。对于频繁流鼻血或特殊人群,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确应对流鼻血,既能减少恐慌,也能保护鼻腔健康。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