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 or 楼梯?火灾逃生急救的 “生死选择” 指南
https://yigu120.com"2025-08-21 10:10:46 来源:医鉴网
火灾发生时,每一秒的决策都可能决定生死。在疏散通道的选择上,“乘电梯还是走楼梯” 始终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消防部门的事故调查显示,约 20% 的火灾遇难者因错误使用电梯被困,而另有 15% 的人因盲目放弃楼梯逃生错失生机。事实上,两者的选择并非绝对,而是需要根据火灾类型、建筑结构和现场情况综合判断。掌握这份 “生死选择” 指南,能让你在浓烟与火焰中找到最安全的逃生路径。
绝对禁忌:这些情况坚决不能乘电梯
电梯在火灾中堪称 “移动陷阱”,其设计原理与火灾环境存在天然冲突。了解绝对不能使用电梯的场景,是避免致命错误的第一道防线。
烟火扩散期的电梯等于 “烟囱”。火灾发生后,浓烟会顺着电梯井道快速蔓延,形成 “烟囱效应”—— 实验数据显示,烟气在电梯井内的上升速度可达每秒 3-5 米,仅需 1 分钟就能填满整栋楼的电梯井。此时乘坐电梯,即使电梯正常运行,开门瞬间涌入的浓烟也可能导致窒息;若电梯中途停在起火楼层,门缝渗入的高温烟气(可达 500℃以上)会迅速烧毁电路,将人困在密闭轿厢内,最终因缺氧或烧伤遇难。2023 年某高层住宅火灾中,一家三口因乘坐电梯逃生,被困在 12 楼与 13 楼之间,轿厢内温度升至 300℃,最终不幸遇难,这正是 “烟囱效应” 致命性的典型案例。
断电风险让电梯成 “活棺材”。火灾时电路系统极易受损,电梯可能因突然断电骤停。消防规范明确要求,火灾发生后电梯会自动迫降到底层,但实际情况中,线路短路、高温熔断等因素可能导致电梯失控。一旦被困在停滞的电梯内,轿厢成为完全封闭的空间,求救信号可能因电路故障失效,而消防员破拆救援需要专业工具和时间,这段等待足以让被困者暴露在致命的烟气中。更危险的是,电梯门无法从内部手动打开(部分老旧电梯除外),被困者只能被动等待,丧失自救机会。
特殊人群的 “致命诱惑”。老人、儿童或行动不便者常因体力不支选择电梯,却不知这是最危险的决定。消防部门提醒,即使火势看似较小,只要闻到烟味或听到火警警报,就应放弃电梯 —— 火灾的蔓延速度远超人类反应,等发现危险时往往已来不及撤离。
优先选择:楼梯逃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楼梯作为火灾时的 “生命通道”,其安全性建立在正确使用的基础上。掌握楼梯逃生的操作细节,才能发挥其疏散作用。
判断楼梯间状态是前提。打开楼梯间门时,先用手背触摸门板(避免直接接触烫伤),若门板发烫或门缝有浓烟冒出,说明楼梯间已被火势侵袭,此时应立即退回室内固守待援。若楼梯间无烟火,需快速进入并随手关门(防止烟气跟进),沿右侧墙壁低姿前进 —— 墙壁能提供方向指引,低姿可避开上层的高浓度烟气。特别注意,切勿在楼梯间停留、交谈或折返取物,2-3 人的成组疏散效率最高,既能互相照应,又不会堵塞通道。
应对楼梯间突发状况的技巧。若疏散过程中遇到下楼人群,要保持秩序,避免拥挤踩踏(火灾疏散中踩踏事故的死亡率仅次于烟气中毒);若发现下方楼梯有浓烟,应立即转身向上撤离至屋顶平台(需确认屋顶有通向其他单元的通道或可开启的通风口),切勿冒险穿越烟区。对于高层住宅,楼梯间通常分为 “防烟楼梯间” 和 “封闭楼梯间”,前者因设有前室和防火门,烟气侵入较慢,是优先选择的逃生路径;若只能走封闭楼梯间,需用湿毛巾封堵口鼻,快速通过。
特殊场景的楼梯使用禁忌。当地震与火灾同时发生时,楼梯可能因结构变形坍塌,此时需谨慎判断,若发现楼梯扶手松动、台阶开裂,应放弃使用;对于超高层建筑(100 米以上),楼梯疏散耗时过长(从 30 楼到地面约需 10 分钟),若火势未蔓延至本楼层,可先进入避难层等待救援,而非盲目向下疏散。
理性决策:根据场景灵活选择的黄金原则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电梯与楼梯的选择需要打破常规,建立在对现场的精准判断上。这些黄金原则能帮助你权衡风险,做出最优决策。
初期小火的 “时间窗口”。若火灾明确发生在室外或其他单元,本楼层及楼梯间无烟火,且电梯厅门完好,可在确认电梯迫降功能正常后,快速乘坐电梯撤离。操作时需注意:按动最近的楼层按钮,而非直接按底层(若中途烟火侵入可及时停靠逃生);电梯运行中若闻到烟味,立即按动所有楼层按钮,开门后迅速撤离至楼梯间。这种情况多见于建筑外部火灾或非本单元起火,利用电梯的 “时间优势” 能在火势扩大前脱离危险区域。
建筑结构决定的 “路径优先级”。在低层建筑(7 层以下)中,楼梯疏散效率更高,即使电梯正常也应优先选择楼梯;而在超高层建筑中,若疏散楼梯已被烟火封锁,且有明确的消防电梯可用(消防电梯具有防火、防烟功能,由消防员控制),可在消防员指导下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普通乘客电梯绝不能当作消防电梯使用,两者的防火性能存在本质区别。
动态评估的 “逃生智慧”。火灾现场瞬息万变,任何决策都需动态调整。例如,初始选择楼梯逃生,行至中途发现下方浓烟,应立即折返至最近楼层的安全区域;若已进入电梯,发现运行异常,应在最近楼层停靠并撤离。记住,没有绝对安全的路径,只有最适合当下情况的选择,保持冷静观察和灵活应变,比死守某一种方式更重要。
电梯与楼梯的选择,本质是对火灾风险的评估能力。核心原则永远是:“无烟火、无断电风险、有明确把握时,可谨慎用电梯;只要有烟、有火或电路异常,坚决走楼梯”。日常应熟悉所住建筑的疏散通道布局,记住楼梯间位置和电梯数量,定期参与消防演练,让正确的选择成为本能反应。火灾逃生中,最大的危险永远不是火焰本身,而是对疏散知识的无知 —— 这份指南或许不能覆盖所有场景,但能让你在关键时刻避开致命陷阱,向着生的方向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