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起火不用慌,掌握这 2 个急救妙招,快速灭火保安全​-医鉴网

医鉴网

火灾急救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 > 灾难急救 > 火灾急救 >> 正文

厨房起火不用慌,掌握这 2 个急救妙招,快速灭火保安全​

https://yigu120.com"2025-08-21 10:10:21 来源:医鉴网

厨房作为家庭用火用电最集中的区域,是火灾事故的 “重灾区”。消防部门数据显示,约 30% 的家庭火灾起源于厨房,其中油锅起火和电器短路引发的火灾占比高达 85%。很多人在面对厨房火情时,因采取 “泼水灭火”“徒手扑火” 等错误操作,不仅没能控制火势,反而导致烧伤、触电等二次伤害。其实,厨房火灾具有 “初期易控制、蔓延速度快” 的特点,只要掌握针对两类核心火情的急救妙招,就能在火势扩大前将其扑灭,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妙招一:破解油锅起火,“窒息灭火” 是关键​
油锅起火是厨房最常见的突发状况,多因油温过高(超过 300℃时油会自燃)或操作分心导致。这类火灾的燃烧核心是 “油与氧气的持续接触”,因此 “隔绝空气” 是最直接有效的灭火方式。​
黄金 30 秒操作法是应对油锅起火的核心。发现油锅冒烟起火时,第一时间要保持冷静,绝对禁止向锅中泼水 —— 水的密度比油大,会迅速沉入锅底并受热沸腾,使油滴飞溅,火焰随油滴扩散,瞬间将火势扩大至整个厨房。正确的步骤是:迅速关闭燃气阀门(记住 “先关气再灭火”,避免燃气持续泄漏),然后用锅盖或湿抹布从侧面沿锅边缓缓盖住油锅,注意不要直接扣下去(防止油溅出),盖严后保持 1-2 分钟,待锅中氧气耗尽,火焰会自然熄灭。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在 30 秒内扑灭 90% 的初期油锅火灾。​
对于没有锅盖的情况,可利用 “低温窒息法”。准备切好的冷蔬菜(如白菜、萝卜),沿锅边快速倒入,蔬菜中的水分受热蒸发会吸收热量,降低油温,同时蔬菜本身会覆盖油面隔绝空气。需要注意的是,倒入蔬菜时要站在油锅侧面,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蒸汽烫伤;若火势较大,可分多次倒入,不要一次性全部倒完。​
日常预防同样重要。烹饪时要避免长时间离开厨房,可在灶台旁放置一块湿抹布(随时备用);控制油温的小技巧:当油面微微波动、放入葱花能快速浮起并发出 “滋滋” 声时,说明油温已达适宜温度,此时可放入食材,避免油温过高;家中可配备小型干粉灭火器(ABC 型),放置在灶台附近易取用的位置,定期检查压力值,确保其有效。​
妙招二:应对电器起火,“断电 + 隔离” 双保险​
厨房电器(如电烤箱、微波炉、电热水壶等)因线路老化、进水短路或超负荷运行引发的火灾,具有 “隐蔽性强、易复燃” 的特点。这类火灾的处置关键是 “先切断电源,再针对性灭火”,避免触电事故。​
分场景处置方案能有效应对不同电器火灾。当发现电器冒烟、发出焦糊味或外壳出现火花时,若火势较小(仅为局部冒烟),应立即拔掉电源插头或关闭电器专用开关(不要直接拉扯电线,防止电线绝缘层烧毁导致触电),断电后火势通常会自行熄灭,随后用干抹布清理电器表面的火星即可。若电器已燃起明火(如微波炉内部起火),断电后切勿打开电器门(防止空气进入助长火势),可先用湿毛巾堵住门缝,再用干粉灭火器对准电器缝隙喷射(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待火焰熄灭后,等待电器完全冷却再打开检查。​
对于嵌入式电器(如集成灶、消毒柜)起火,因其与橱柜连接紧密,火势易蔓延至木质结构,处置时需更加谨慎。首先切断总电源(厨房配电箱的空气开关),然后用浸湿的棉被或防火毯覆盖在电器表面,重点封堵通风口和缝隙,阻止空气流通。若火势已突破电器外壳,蔓延至橱柜,在确保断电的前提下,可使用灭火器沿火焰根部扫射,同时拨打 119 求助,切勿独自冒险扑救。​
电器火灾的预防要注重 “日常维护”。定期检查电器电源线和插头,发现电线老化、绝缘层破损时立即更换(不要用胶带缠绕临时处理);清洁电器时要先断电,避免用水直接冲洗带电部件(如微波炉内部、电烤箱加热管);按照电器额定功率使用插座,避免多个大功率电器共用一个插线板(如电烤箱和电热水壶同时使用易超负荷);长时间不使用的电器要拔掉插头,防止 “待机耗电” 引发线路过热。​
厨房火灾的处置原则是 “小火快灭,大火快跑”。若火势已超过初期阶段(如油锅火焰窜至抽油烟机、电器起火引燃橱柜),切勿贪恋财物,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区域,关闭厨房门阻止火势蔓延,然后拨打 119 报警,清晰说明起火位置、燃烧物质和有无人员被困。​
掌握这两个急救妙招的核心,是理解不同火灾的燃烧原理 —— 油锅起火靠 “窒息”,电器起火靠 “断电 + 隔离”。日常可进行简单的家庭演练(如模拟油锅起火用锅盖灭火),让家人熟悉操作步骤,在真正发生险情时才能临危不乱。记住,厨房火灾的扑灭时机转瞬即逝,正确的处置方法比慌乱中的补救更重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可能就避免了一场灾难。​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