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骨折怎么办?教你3个应急处理技巧,等待救援更安心-医鉴网

医鉴网

骨折急救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 > 运动急救 > 骨折急救 >> 正文

野外骨折怎么办?教你3个应急处理技巧,等待救援更安心

https://yigu120.com"2025-08-20 17:29:45 来源:医鉴网

在野外探险、徒步或登山时,骨折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由于缺乏专业医疗设备和人员,如何正确进行应急处理直接关系到伤者的安全与后续康复。本文将结合野外环境特点,介绍3个关键应急技巧,帮助你在等待救援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一、技巧一:精准判断伤情,避免二次伤害
1. 识别骨折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
野外骨折主要分为闭合性骨折(皮肤完整,无开放性伤口)和开放性骨折(皮肤破损,骨端外露或刺出)。

闭合性骨折:需重点观察肿胀、畸形、异常活动(如手臂弯曲时出现非关节部位的弯曲)和骨擦音(触碰时听到骨头摩擦声)。例如,徒步时扭伤脚踝后,若局部迅速肿胀且无法站立,可能为踝关节骨折。
开放性骨折:需立即处理伤口,防止感染。若骨端刺出皮肤,切勿强行推回,否则可能将细菌带入深层组织,引发骨髓炎。2023年某登山队遇险案例中,一名队员小腿开放性骨折后,队友用干净布料覆盖伤口并固定肢体,成功避免截肢风险。
2. 评估全身状况,优先处理危急问题
在野外,骨折可能伴随其他损伤(如颅脑损伤、内脏出血或脊柱骨折)。需按“ABCDE原则”快速评估:

A(Airway):确保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异物。
B(Breathing):观察胸廓起伏,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检查脉搏和出血情况。若大动脉出血(如股动脉破裂),需用止血带紧急止血(后文详述)。
D(Disability):评估意识状态,通过对话或疼痛刺激判断伤者反应。
E(Exposure):脱去伤者衣物,检查全身是否有其他伤口或骨折。
案例:2024年某沙漠探险中,一名队员从沙丘坠落导致肋骨骨折并气胸。队友通过观察其呼吸困难、患侧胸廓塌陷,迅速用塑料袋覆盖伤口(形成单向阀效应),缓解了张力性气胸,为直升机救援争取了40分钟关键时间。

二、技巧二:科学固定骨折,减少疼痛与并发症
1. 就地取材,制作简易固定装置
野外缺乏专业夹板时,可利用以下材料:

硬质材料:树枝、木板、登山杖、帐篷杆或折叠椅。
软质材料:衣物、毛巾、睡袋内胆(填充空隙,增加稳定性)。
捆绑工具:鞋带、背包带、绷带或撕成条状的衣物。
固定原则:

长度足够:夹板需覆盖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例如,前臂骨折需固定肘关节和腕关节。
填充空隙:用软质材料垫高骨折部位与夹板之间的空隙,避免压迫皮肤。
松紧适度:绑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过紧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过松则失去固定作用。
示例:

上肢骨折:将夹板置于患肢外侧,用绑带固定肘关节和腕关节,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下肢骨折:若有两块木板,可分别固定大腿和小腿;若只有一块木板,需将患肢与健肢捆绑在一起(称为“邻肢固定法”)。
2. 特殊部位固定要点
脊柱骨折:严禁抱、背或拖拽伤者!需3人协同平抬:一人托住头颈部,两人分别托住胸背部和臀部,保持头、颈、躯干呈一条直线。若条件有限,可用卷起的衣物或背包固定颈部,等待专业救援。
颈椎骨折:使用硬质颈托(如折叠的杂志、铝箔毯)固定头部,避免颈部弯曲或旋转。
骨盆骨折:用三角巾或宽布带从伤者腰部绕至对侧臀部,在骨盆前方打结固定,减少骨盆活动导致的出血。
三、技巧三:控制出血与感染,延长安全等待时间
1. 开放性骨折止血与包扎
直接压迫止血: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伤口,持续按压10-15分钟。若血液浸透敷料,勿更换,继续加压覆盖新敷料。
止血带使用(终极手段):
适用情况:四肢大动脉出血,加压包扎无效时。
操作要点:
选择上臂上1/3或大腿中上段(避开神经和关节)。
用布条或三角巾缠绕,插入木棍或笔作为绞棒,旋转加压至出血停止。
记录时间: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放松时继续压迫伤口。
标记:在伤者额头或止血带处注明上绑时间,提醒救援人员。
禁忌:止血带使用超过2小时可能导致肢体坏死,需权衡利弊。
伤口包扎:
用碘伏棉签(若无,可用清水冲洗)清洁伤口周围皮肤。
覆盖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料,用绷带“8字法”包扎关节部位,或螺旋包扎四肢。
关键提示:若伤口有异物(如玻璃渣),切勿拔出,需交由医生处理。
2. 预防感染与低温症
感染预防: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必要时戴手套或用塑料袋隔离。
勿向伤口涂抹草药、牙膏或酒精,可能加重组织损伤。
若条件允许,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密封伤口(减少细菌侵入),但需保持伤口透气。
低温症预防:
骨折后肢体活动受限,产热减少,易引发低温症。需用保温毯或衣物覆盖伤者,尤其是头部和躯干。
若伤者意识清醒,可给予少量温水或能量棒(避免呛咳)。
四、等待救援:保持沟通与心理支持
发送求救信号:
使用哨子、手电筒(SOS摩斯密码:三短三长三短)或反光镜发出信号。
在开阔地摆放鲜艳衣物或岩石,形成“HELP”或箭头标志。
记录关键信息:
伤者姓名、年龄、受伤时间、部位、已采取的措施。
周围地标(如山峰、河流名称)和GPS坐标(若手机有信号)。
心理安抚:
用坚定语气告知伤者“救援正在路上”,避免提及严重后果。
鼓励伤者保持清醒,避免入睡(尤其头部受伤时)。
结语
野外骨折的应急处理需遵循“保护生命、减少损伤、控制感染、等待救援”的原则。通过精准判断伤情、科学固定骨折、有效止血包扎,你已为伤者筑起第一道生命防线。记住:冷静是最佳急救药,专业救援终会抵达。出发前,务必告知亲友行程、携带急救包并学习基础急救技能——这些准备可能成为你或他人生存的关键!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