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炎 vs 牙龈炎:一字之差,症状和危害大不同-医鉴网

医鉴网

根尖周炎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疾病 > 口腔科 > 牙体牙髓科 > 根尖周炎 >> 正文

根尖周炎 vs 牙龈炎:一字之差,症状和危害大不同

https://yigu120.com"2025-08-18 10:16:14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症状 危害 牙龈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石,但许多人对口腔疾病的认知仍停留在“牙疼不是病”的误区。根尖周炎与牙龈炎作为两种常见口腔疾病,虽仅一字之差,却在病变部位、症状表现、危害程度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本质差异。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两者的区别,帮助读者精准识别、及时干预。

一、病变部位:牙体与牙周的“分水岭”
根尖周炎与牙龈炎的核心区别在于炎症发生的解剖位置:

根尖周炎:属于牙体牙髓病范畴,炎症局限于牙根尖周围组织(包括根尖周膜、牙槽骨等)。其本质是牙髓感染未及时控制,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引发的继发性病变。
牙龈炎:属于牙周病早期阶段,炎症仅累及牙龈组织(游离龈、附着龈),尚未波及深层牙周膜及牙槽骨。
案例警示:一位患者因牙龈反复出血就诊,自述“牙龈肿了半个月”,但检查发现其牙齿无咬合痛,X光片显示牙槽骨无吸收,最终诊断为牙龈炎;而另一位患者因“咬馒头时剧痛”就诊,检查发现患牙根尖部牙龈红肿压痛,X光片显示根尖周阴影,确诊为根尖周炎。这一对比生动体现了病变部位差异对诊断的关键影响。

二、症状表现:从“局部不适”到“全身预警”
1. 根尖周炎:疼痛与破坏的“双重暴击”
急性期:突发剧烈自发性疼痛,咬合时疼痛加剧(“牙齿伸长感”),患牙有浮起感,严重者伴面部肿胀、发热等全身症状。
慢性期:症状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咬合不适或牙龈反复起脓包(瘘管),但X光片可见根尖周骨质破坏呈“透射影”。
典型体征:叩诊疼痛(+)、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根尖部牙龈红肿压痛。
2. 牙龈炎:炎症的“表面文章”
局部症状:牙龈红肿、质地松软,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口腔异味(晨起明显),严重者伴牙龈边缘糜烂。
全身关联:长期未控制的牙龈炎可能通过菌血症引发全身性疾病。研究显示,重度牙龈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9%,糖尿病控制难度提升2.3倍。
对比总结:根尖周炎以“疼痛”为核心症状,常伴随牙齿功能丧失;牙龈炎则以“出血”为早期信号,更多影响社交自信与全身健康。

三、危害程度:从“牙齿存活”到“生命安全”
1. 根尖周炎:牙齿的“终极杀手”
局部破坏:炎症持续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临床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根尖周炎患者,3年内牙齿丧失率高达67%。
感染扩散:严重者可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如咬肌间隙感染)、骨髓炎,甚至败血症。2024年某三甲医院报道一例根尖周炎合并纵隔脓肿病例,患者因延误治疗险些丧命。
美学损害:慢性根尖周炎可能导致牙齿变色(灰黑色)、残根残冠,影响面部美观。
2. 牙龈炎:全身健康的“隐形威胁”
牙周病进展:牙龈炎是牙周炎的“前奏曲”,若未干预,30%患者将在5年内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齿支持组织丧失。
全身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口腔细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可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呼吸系统:吸入性肺炎风险增加,尤其对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代谢系统:加重糖尿病病情,形成“高血糖-炎症-胰岛素抵抗”恶性循环。
四、治疗策略:从“清除感染”到“控制菌斑”
1. 根尖周炎:以根管治疗为核心的“攻坚战”
治疗原则: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源,阻断细菌再次入侵途径。
关键步骤:
开髓引流:缓解根尖部压力,立即止痛。
根管预备:使用镍钛器械扩大根管,配合次氯酸钠溶液冲洗,去除玷污层及细菌生物膜。
根管消毒:封入氢氧化钙糊剂,中和细菌毒素,促进根尖周组织愈合。
三维充填: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严密充填根管,防止再感染。
成功率:规范治疗下,轻中度根尖周炎治愈率达90%以上。
2. 牙龈炎:以菌斑控制为基础的“持久战”
治疗原则:去除致病因素,恢复牙龈健康。
关键措施:
洁治术:超声波清除牙结石(尤其龈下结石),打断菌斑堆积链条。
抛光术:平滑牙面,减少菌斑附着。
局部用药:龈沟内涂布氯己定凝胶,抑制细菌繁殖。
患者教育:指导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及冲牙器,建立终身口腔维护习惯。
预后:早期牙龈炎通过规范治疗可完全逆转,但需终身维护防止复发。
五、预防之道: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防控”
1. 根尖周炎预防
控制龋齿:定期涂氟、窝沟封闭,降低牙髓感染风险。
避免创伤:运动时佩戴护齿套,防止牙折导致牙髓暴露。
及时治疗:出现牙髓炎症状(如冷热刺激痛、自发痛)立即就诊,避免发展为根尖周炎。
2. 牙龈炎预防
科学刷牙:每日2次,每次3分钟,使用含氟牙膏及软毛牙刷。
定期洁牙: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洁治,清除牙结石。
风险管控:孕妇、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加强口腔监测,每3个月复查一次。
结语:一字之差,关乎健康全局
根尖周炎与牙龈炎虽同为口腔炎症,却如同“苹果与橙子”般差异显著。前者是牙髓感染的“终极灾难”,需通过根管治疗力挽狂澜;后者是菌斑堆积的“早期预警”,通过洁治与维护即可逆转。理解这些差异,不仅能帮助我们精准识别疾病信号,更能树立“预防胜于治疗”的健康理念。记住:每一次认真刷牙、每半年一次口腔检查,都是对牙齿最深情的守护。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