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秋老虎” 困扰:实用保健技巧,让你清爽过秋天​-医鉴网

医鉴网

秋季保健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 > 四季保健 > 秋季保健 >> 正文

告别 “秋老虎” 困扰:实用保健技巧,让你清爽过秋天​

https://yigu120.com"2025-08-07 14:14:04 来源:医鉴网

立秋过后,“秋老虎” 往往会带来一段持续的高温天气,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白天烈日炎炎如盛夏,夜晚却可能已有凉意。这种 “外热内凉”“燥邪渐生” 的特殊气候,容易让人体调节功能失调,出现口干舌燥、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不适。想要在这段时期保持清爽舒适,需掌握针对性的保健技巧,从饮食、起居、防护等方面科学应对。​
一、饮食:清热润燥,平衡阴阳​
“秋老虎” 期间,高温与干燥并存,人体易受 “暑热余邪” 和 “燥邪” 双重侵袭,饮食调理需兼顾 “清热” 与 “润燥”,同时避免过度寒凉损伤脾胃。​
(一)清热不伤脾,多吃 “温凉性” 食材​
此时不宜像盛夏那样大量食用冰镇食物,以免刺激肠胃,可选择绿豆、冬瓜、丝瓜等温凉性食材。绿豆能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搭配百合煮成绿豆百合汤,既能缓解暑热,又能润肺润燥,且性味平和不易伤脾。冬瓜含水量高达 96%,煲汤或清炒时少放油盐,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利水,适合 “秋老虎” 期间消除身体的燥热感。​
(二)润燥防秋燥,补充 “隐形水分”​
“秋老虎” 的干燥不同于深秋的凛冽干燥,常表现为 “温燥”,容易导致咽喉干痛、皮肤发紧。除了多喝水(每天 1500-2000ml),可多吃富含黏液质的食物,如银耳、秋葵、山药等。银耳泡发后与梨、枸杞同煮,不加冰糖也清甜,其植物胶质能滋润黏膜;秋葵凉拌或清炒,不仅能补充水分,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缓解秋季易出现的便秘。​
(三)健脾开胃,应对 “苦夏” 后遗症​
经过一个夏天的消耗,很多人脾胃功能较弱,“秋老虎” 的闷热更会加重食欲不振。可适当食用山楂、陈皮、生姜等开胃食材。山楂煮水或制作成山楂酱,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炖肉时加几片陈皮,既能去腻,又能理气健脾;生姜虽性温,但少量加入菜肴中(如生姜炒南瓜),可温胃散寒,抵消食材的寒凉之性。​
二、起居:顺应温差,动静结合​
“秋老虎” 期间昼夜温差可达 10℃以上,若起居失当,极易引发感冒、关节不适等问题,需根据时段调整作息和活动强度。​
(一)分段穿衣,应对 “昼夜两重天”​
早晨出门时可穿薄外套,中午气温升高后脱下,避免因过热出汗;傍晚气温下降前及时披上衣物,尤其注意腰腹和膝关节的保暖。衣物材质以棉麻为主,吸汗透气,减少因闷热引发的皮肤不适。夜间睡觉不可贪凉,即使气温较高,也应在腹部盖薄毯,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身体,以防寒湿入侵。​
(二)调整运动时间,避开高温时段​
“秋老虎” 的午后阳光依然强烈,运动需避开 10:00-16:00 的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项目以轻度有氧运动为宜,如快走、瑜伽、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运动后不要立即吹空调或喝冷饮,可先擦干汗水,喝少量温淡盐水,待身体恢复平静后再洗澡。​
(三)午后小憩,恢复精力​
高温天气易让人午后犯困,此时适当午休 20-30 分钟,能有效缓解疲劳。午休时尽量避免趴在桌上睡,可在沙发上侧卧,并用薄毯保暖。若时间紧张,闭目养神 10 分钟也能起到放松作用,有助于恢复下午的工作效率。​
三、防护:抵御外邪,细节护健康​
“秋老虎” 期间,紫外线强度仍较高,同时干燥的空气让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下降,需做好全方位防护。​
(一)防晒不松懈,预防 “秋后晒黑”​
很多人认为秋天紫外线减弱,实则 “秋老虎” 期间臭氧层变薄,紫外线更容易穿透云层损伤皮肤。外出时需涂抹 SPF30+、PA+++ 的防晒霜,戴宽檐帽和太阳镜,尤其是长时间在户外时,每 2 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晒后及时用温水清洁皮肤,涂抹含芦荟成分的保湿乳液,缓解皮肤干燥和泛红。​
(二)保湿防干燥,从细节护黏膜​
鼻腔、咽喉等黏膜部位在干燥环境中易受损,可每天用生理盐水洗鼻 1-2 次,保持鼻腔湿润;咽喉不适时含服无添加的润喉糖(如蜂蜜柠檬味),或用胖大海、麦冬煮水代茶饮用,缓解干燥感。皮肤保湿方面,洗澡水温控制在 37℃左右,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洗完后及时涂抹身体乳,重点呵护四肢和腰腹等易干燥部位。​
(三)环境调节,打造 “微气候”​
家中可使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 50%-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空调温度设置在 26℃以上,且定时开窗通风(每天至少 3 次,每次 15-20 分钟),防止室内空气污浊。阳台或窗边可摆放绿萝、常春藤等植物,既能净化空气,又能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局部湿度。​
四、情绪:疏肝解郁,防 “秋老虎” 烦躁​
持续的高温闷热容易让人情绪烦躁、易怒,中医称为 “秋老虎扰心”,不良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身体的调节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一)“凉性” 活动平心静气​
可多参与钓鱼、下棋、书法等节奏舒缓的活动,这些活动能让人注意力集中,缓解烦躁情绪。傍晚气温下降后,到公园或河边散步,感受自然风的吹拂,也能有效平复心情。避免在高温时段处理复杂事务,减少情绪波动的诱因。​
(二)穴位按摩疏肝理气​
按压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能疏肝解郁,每天用拇指按揉 3-5 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 2 寸)可宁心安神,适合情绪紧张时缓解不适。按摩时配合深呼吸,吸气 4 秒,呼气 6 秒,能增强放松效果。​
(三)饮食辅助调节情绪​
香蕉、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 B6 的水果,能帮助合成血清素,改善情绪;南瓜、菠菜等富含镁元素的食材,具有镇静神经的作用。可将南瓜蒸熟后制作成南瓜泥,或用菠菜凉拌,作为日常饮食的调剂,从饮食层面辅助稳定情绪。​
“秋老虎” 虽凶猛,但只要掌握科学的保健技巧,就能轻松应对。从饮食上的清热润燥,到起居中的顺应温差,再到防护时的细节呵护和情绪上的自我调节,每一个环节都能帮助身体适应气候变化。坚持这些实用方法,不仅能安然度过 “秋老虎” 时期,还能为接下来的深秋养生打下良好基础,让整个秋天都保持清爽舒适的状态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