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易生病?掌握这些保健要点,提升免疫力少遭罪-医鉴网

医鉴网

秋季保健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 > 四季保健 > 秋季保健 >> 正文

入秋后易生病?掌握这些保健要点,提升免疫力少遭罪

https://yigu120.com"2025-08-07 14:15:18 来源:医鉴网

立秋过后,早晚的凉风渐起,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似乎变得 “脆弱” 了:稍不注意就会感冒、咳嗽,皮肤干燥起皮,肠胃也时常闹点小脾气。这并非巧合,秋季特殊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生理变化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力容易出现波动。想要平安度过这个季节,掌握科学的保健要点至关重要。​
一、秋季易生病的根源:气候与身体的 “磨合期”​
秋季是夏季向冬季过渡的季节,气温昼夜温差大,白天可能还残留着夏日的燥热,夜晚却已寒意袭人。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会让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频繁切换状态,一旦适应不及时,免疫系统就可能出现漏洞,给病毒和细菌可乘之机。​
同时,秋季空气湿度显著下降,“燥邪” 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要气候特征。燥邪容易损伤人体津液,导致咽喉干燥、鼻腔黏膜受损,而鼻腔和咽喉正是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后,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体内,引发呼吸道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看,秋季对应人体的 “肺脏”,肺主呼吸,外合皮毛,与秋季的燥气相通。如果肺气受损,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干咳、气喘等症状,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此外,夏季人们习惯了贪凉饮冷,脾胃功能可能受到一定损伤,进入秋季后,消化能力尚未完全恢复,也会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营养供给。​
二、饮食调理:给免疫力 “添砖加瓦”​
(一)滋阴润燥,对抗 “燥邪”​
秋季饮食的核心是 “滋阴润燥”,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水分和黏液质的食物。梨被誉为 “秋季第一果”,生吃能清热生津,熟吃(如煮梨水)可润肺止咳,加入川贝、银耳等食材,润燥效果更佳。银耳被称为 “平民燕窝”,其富含的植物胶质能滋润黏膜,搭配百合、莲子熬汤,既能滋阴润肺,又能安神助眠。​
此外,秋季可适当增加蜂蜜、芝麻、核桃等食物的摄入。蜂蜜味甘性平,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芝麻和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具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的作用,对预防秋季便秘和皮肤干燥大有裨益。​
(二)补充蛋白质,筑牢免疫防线​
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系统的重要物质,秋季应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鸡蛋、牛奶、瘦肉(如猪肉、牛肉、羊肉)、鱼虾等都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其中,羊肉性温,在初秋适当食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温补身体,抵御渐起的寒气,但需注意适量,避免上火。​
对于素食者来说,豆类及其制品是补充蛋白质的首选。黄豆、黑豆、豆腐、豆浆等不仅富含植物蛋白,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
(三)少吃生冷,保护脾胃功能​
秋季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应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如冰饮、冰镇水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吸收,进而降低免疫力。可以将水果加热后食用,如蒸苹果、烤梨,既能保留营养,又能减少对脾胃的刺激。​
同时,秋季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容易加重体内燥火,导致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油腻食物则会增加脾胃负担,影响营养吸收。​
三、作息调节:顺应时节,养精蓄锐​
秋季养生应遵循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的原则。早卧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能够适应阴气的舒长,有助于保持精力充沛,提升免疫力。​
秋季白天时间逐渐缩短,夜晚时间延长,应尽量在晚上 10 点半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感冒,且患病后恢复时间更长。​
此外,秋季午后可适当午休,以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午休时间以 20-30 分钟为宜,过长则可能影响夜间睡眠质量。午休时注意保暖,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受凉。​
四、适度运动:激活身体的 “防御系统”​
秋季气候凉爽,适合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帮助身体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时间:早晨气温较低,不宜过早进行户外运动,可在日出后、气温回升时进行;傍晚运动则应在日落前结束,避免受凉。​
控制运动强度:秋季运动应以 “微微出汗” 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过度出汗会耗伤津液,反而不利于养生。​
做好运动防护: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运动损伤;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避免吹风受凉。​
五、日常防护:细节决定健康​
(一)注意保暖,避免 “秋冻” 过度​
“春捂秋冻” 是传统的养生理念,但 “秋冻” 并非盲目挨冻。秋季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腹部、背部和脚部的保暖。腹部受凉容易引发腹泻、腹痛;背部受凉可能导致感冒、咳嗽;脚部被誉为 “第二心脏”,受凉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降低免疫力。​
(二)保持室内湿度,对抗干燥​
秋季室内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使室内湿度保持在 40%-60% 之间。也可以在室内放置一盆清水或一些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等,有助于调节室内湿度。同时,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原体滋生。​
(三)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勤洗手是预防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疾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此外,秋季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机会。​
六、情绪调节:心态平和,免疫增强​
秋季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凄凉、悲伤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过度的悲伤会损伤肺气,进而降低免疫力。​
因此,秋季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如与朋友聚会、参加兴趣小组等;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养花、绘画、书法等,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此外,多晒太阳也有助于调节情绪,促进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增强免疫力。​
秋季是养生的重要时节,也是免疫系统容易受到挑战的时期。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做好防护和调节情绪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减少生病的几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掌握这些保健要点,轻松应对秋季的健康挑战,享受这个丰收季节的美好与安宁。​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