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老人保暖有讲究:脖子、脚踝别忽视,这处捂太严反伤身为
https://yigu120.com"2025-08-07 14:58:10 来源:医鉴网
随着秋风渐起,气温骤降,老年人对寒冷的敏感度远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老年人体代谢率下降,皮肤血管弹性减弱,体温调节功能衰退,稍不注意保暖就可能诱发感冒、关节炎甚至心脑血管疾病。但保暖并非 “裹得越厚越好”,尤其是老年人身体机能特殊,盲目 “捂暖” 反而会适得其反。秋冬季节给老人保暖,既要重点守护易受寒的关键部位,也要避免某些部位过度包裹,这样才能在抵御寒冷的同时,维护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一、脖子:连接头身的 “保暖要塞”
脖子是人体血管和神经密集的部位,也是连接头颅与躯干的 “交通要道”。这里有颈动脉、颈椎和丰富的淋巴结,一旦受寒,不仅会引发颈部肌肉僵硬疼痛,还可能刺激血管收缩,影响脑部供血。医学研究表明,颈部温度降低 1℃,脑部血流速度就可能下降 5%-7%,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人,极易诱发头晕、头痛甚至中风。
给老人颈部保暖,选择合适的围巾或高领衣物是关键。理想的围巾应选择羊毛、羊绒等天然材质,既保暖又透气,避免化纤材质因不透气导致颈部出汗,反而增加受寒风险。围巾的宽度以能完全包裹颈部至锁骨为宜,长度绕颈一圈后两端自然垂下即可,不宜过紧,否则会压迫颈动脉窦,引起血压波动。对于患有颈椎病的老人,可选择带绒里的护颈,既能保暖又能为颈椎提供支撑,但夜间睡眠时应取下,防止影响颈部血液循环。
日常活动中,老人应避免长时间让颈部暴露在冷风中,外出时即使穿低领衣服,也要搭配围巾;在室内空调或暖气不足时,可穿高领秋衣,保持颈部恒温。需要注意的是,颈部保暖并非温度越高越好,若颈部长期处于过热状态,会导致局部血管过度扩张,反而可能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
二、脚踝:离心脏最远的 “保暖短板”
脚踝是人体最远端的部位之一,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加上此处脂肪层薄,保暖能力差,是秋冬季节最容易受寒的部位。中医认为 “寒从脚下起”,脚踝受寒后,寒气容易顺着经脉侵入人体,引发关节疼痛、下肢水肿,甚至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导致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脚踝受寒还可能加重末梢神经病变,增加足部溃疡的风险。
保护脚踝,一双合适的袜子比厚重的鞋子更重要。老人应选择纯棉或羊毛材质的中筒袜,袜口宽松不紧绷,长度能覆盖脚踝以上 3-5 厘米,这样既能保暖又不会阻碍血液循环。穿鞋时,应选择鞋底稍厚、鞋面透气的棉鞋或加绒皮鞋,避免穿硬底鞋或过紧的靴子,防止脚踝活动受限,影响血液循环。
晚上睡前,可用 40℃左右的温水给老人泡脚 15-20 分钟,水位以没过脚踝为宜,泡脚时可加入少量生姜片或艾叶,增强驱寒效果。但需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患有静脉曲张或糖尿病足的老人,泡脚前必须由家人测试水温,以免烫伤。泡脚后要及时擦干脚踝,穿上袜子,避免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三、背部:过度保暖易致 “寒邪内郁”
很多人认为背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秋冬季节要重点保暖,于是给老人穿厚厚的棉背心、戴棉背套,甚至睡觉时也裹得严严实实。其实,背部过度保暖对老人健康弊大于利。背部有丰富的汗腺,过度包裹会导致汗液无法蒸发,使背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此时若遇到冷空气,反而容易受寒;同时,背部过热会使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对于体质虚弱的老人,可能出现疲劳、口干、烦躁等 “上火” 症状。
给老人背部保暖,应遵循 “温暖不闷热” 的原则。选择轻便的保暖衣物,如羽绒背心、抓绒马甲等,这些衣物保暖性好且重量轻,不会给老人带来束缚感。室内温度适宜时(18-22℃),只需穿一件纯棉秋衣加薄毛衣即可,外出时根据气温添加外套,避免一穿一脱导致温差过大。
夜间睡眠时,老人背部保暖以 “盖住脊椎” 为度,可选择轻薄的蚕丝被或羽绒被,被子长度能覆盖肩膀至臀部即可,不要让被子压在身上过厚,以免影响呼吸和翻身。对于爱翻身的老人,可使用睡袋式被子,既能防止背部受凉,又不会因踢被而感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人背部若有伤口或皮肤病,应选择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过度保暖加重局部炎症。
四、科学保暖的 “加减法则”
除了关注上述三个部位,老人秋冬保暖还需掌握 “加减法则”:根据环境温度和身体状态及时调整衣物,做到 “动则减衣,静则加衣”。在室内活动时,若进行家务、锻炼等体力活动,应提前减少衣物,避免活动后出汗;外出散步时,可采用 “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透气吸汗的棉织品,中层穿保暖的羊毛或抓绒衣,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外套,方便随时增减。
同时,保暖不能忽视透气,衣物和被褥应定期晾晒,保持干燥,防止霉菌滋生;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即使在寒冷天气,每天也应开窗 2-3 次,每次 15-20 分钟,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因长期密闭环境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
秋冬保暖是老年人健康的 “第一道防线”,但只有科学保暖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重点守护脖子、脚踝等易受寒部位,避免背部过度包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才能让老人在秋冬季节既不受寒,又不被 “过度保暖” 所伤,安然度过寒冷时节。家人在照顾老人时,也要多关注他们的体感变化,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保暖习惯,让温暖与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