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流清涕?拔个罐在 “风门穴”,驱寒效果比喝姜汤快-医鉴网

医鉴网

刮痧拔罐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 > 中医诊疗 > 刮痧拔罐 >> 正文

风寒感冒流清涕?拔个罐在 “风门穴”,驱寒效果比喝姜汤快

https://yigu120.com"2025-07-31 09:43:57 来源:医鉴网

出门时被冷风一吹,第二天就开始鼻塞流清涕,鼻子擦得通红还止不住,浑身发冷打哆嗦 —— 风寒感冒的 “卡他症状”,总让人措手不及。喝姜汤虽能驱寒,但起效慢,有时还会因辛辣刺激加重咽喉不适。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 “寒邪束表、肺气失宣” 所致,而在后背的 “风门穴” 拔个罐,能直接驱散侵入肌表的寒邪,往往半小时就能感到鼻子通畅、寒意减轻,驱寒效果比喝姜汤更直接快速。

风寒感冒流清涕:寒邪困住的 “肺气失宣”

中医理论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当风寒之邪通过皮肤毛孔侵入人体,肺的宣发功能会被抑制,就像 “大门被寒气锁死”,无法正常输布津液,津液被迫从鼻腔溢出,形成清稀的鼻涕;同时,寒邪束表,阳气被遏,会出现怕冷、无汗、头痛身痛等症状。

风寒感冒流清涕的典型特点有:

鼻涕性状:鼻涕清澈如水,量多易流,有时会不自觉从鼻孔滴下,不同于风热感冒的黄稠鼻涕。

伴随症状:伴有明显怕冷(加衣盖被仍觉冷)、无汗、鼻塞声重、头痛、四肢酸痛,舌头颜色偏淡,舌苔薄白。

诱因明确:多在受凉后 1-2 天发作,如淋雨、吹冷风、穿得太少等,且遇寒后症状会加重。

这种感冒若不及时驱寒,寒邪可能进一步深入,引发咳嗽、咽痛甚至发热,而风门穴是阻止寒邪深入的 “第一道关卡”,拔罐这里能快速截断病势。

风门穴:驱寒解表的 “门户穴位”

风门穴是应对风寒感冒的 “核心穴位”,位于后背上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约两指宽)处,左右各一,是 “足太阳膀胱经” 上的重要穴位,也是 “风邪出入的门户”。它能成为驱寒的 “主力”,原因在于:

经络功能:风门穴是风邪侵袭人体的 “入口”,也是驱散风邪的 “出口”,膀胱经主 “表”,负责抵御外邪,刺激风门穴能调动膀胱经的阳气,就像 “打开驱寒的闸门”,将侵入的寒邪向外排出。

关联脏腑:风门穴与肺脏关系密切,能调节肺的宣发功能。拔罐时产生的温热负压,能疏通肺经气血,让被寒邪抑制的肺气重新宣发,从而减少清涕分泌,改善鼻塞。

位置关键:风门穴位于背部,靠近颈部,正是风寒之邪易侵入的部位,且这里肌肉较薄,拔罐的温热刺激能快速渗透到皮下,直接作用于受寒的肌表,驱散寒气。

无论是刚起病的风寒感冒,还是流清涕持续不愈的情况,在风门穴拔罐都能发挥显著的驱寒解表作用,尤其适合感冒初期。

风门穴拔罐:快速驱寒的实操方法

在风门穴拔罐操作简单,可在家由他人协助完成,关键是选对罐具、控制留罐时间,让寒邪随负压和温热感排出:

准备工具:

罐具:选择小号或中号玻璃罐(玻璃罐导热性好,能增强温热效果),罐口直径 3-4 厘米为宜,方便在后背精准定位。

辅助:玻璃罐需准备酒精棉球、打火机;若寒邪较重,可准备一片薄生姜(切片后扎小孔,增强散寒效果)。

操作步骤:

姿势:被拔罐者俯卧在床上,裸露后背,放松肌肉;操作者站在一侧,找准风门穴(可先找到第七颈椎,向下数两个椎体即为第二胸椎,其旁开 1.5 寸处)。

拔罐方法:

直接拔罐:用闪火法(点燃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扣在风门穴上),利用负压吸附皮肤,每个罐留罐 10-15 分钟。

隔姜拔罐(寒邪明显时):将生姜片放在风门穴上,再将罐扣在姜片上,生姜的温热之性与拔罐的负压结合,能增强驱寒效果。

范围扩展:可在风门穴下方的肺俞穴(第三胸椎旁开 1.5 寸)各拔一个罐,协同调节肺气,改善鼻塞流清涕。

效果感受:

拔罐过程中,后背会感到明显的温热感,这种热量会逐渐向颈部、肩膀扩散,原本的怕冷感会减轻。

起罐后,风门穴处皮肤会出现淡红色罐印,鼻塞会明显缓解,流清涕的量减少;部分人会微微出汗,这是寒邪随汗排出的表现,此时擦干汗水,避免再次受凉。

多数人拔罐后半小时至 1 小时,流清涕、鼻塞、怕冷等症状会明显改善,效果可持续 6-12 小时,每天拔罐 1 次,连续 2-3 天即可基本缓解。

注意事项:让拔罐安全驱寒

时机选择:风寒感冒初期(流清涕 1-2 天内)拔罐效果最好,能快速阻止病情发展;若已出现发热(体温超过 38.5℃),需先降温,再配合拔罐辅助调理。

保暖避风:拔罐时和起罐后 1 小时内,要绝对避免吹风受凉,尤其不要吹空调、风扇,可盖薄被保暖,让身体微微出汗(但不可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

避免烫伤:玻璃罐闪火时注意不要烧到罐口边缘,扣罐时动作要稳,避免酒精滴落在皮肤上;起罐时一手按住皮肤,另一手轻轻转动罐具取下,不要硬拔。

禁忌人群:后背皮肤有破损、溃疡者,有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者,以及孕妇(尤其孕早期),不宜在风门穴拔罐;高热寒战、呼吸困难者需及时就医,不可仅靠拔罐。

配合调理:加速感冒痊愈

喝温饮辅助:拔罐后可喝一杯温热水或葱白生姜水(葱白 3 段、生姜 2 片煮 5 分钟,温饮),但避免喝姜汤过多(以免刺激鼻腔),以微微出汗为度。

艾灸巩固:若拔罐后仍有轻微怕冷,可在起罐 1 小时后用艾条温和灸风门穴,每次 10 分钟,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进一步驱散寒邪。

穴位按揉:用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每次 1 分钟,每天 3-4 次,能快速缓解鼻塞,与拔罐形成协同效果。

休息恢复:拔罐后宜卧床休息 1-2 小时,减少活动,让身体集中阳气驱寒;避免劳累和熬夜,以免阳气耗伤,影响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若拔罐后流清涕加重,或出现鼻涕变黄、咽喉肿痛、发热不退,可能是寒邪化热,需调整调理方式,必要时就医;若流清涕超过 5 天不缓解,可能合并鼻炎,也需及时诊治。

风寒感冒流清涕,关键在 “快速驱寒”。在风门穴拔罐就像 “给身体装了个‘驱寒泵’”,通过负压和温热直接将寒邪从肌表排出,起效比喝姜汤更快更直接。配合保暖和温饮调理,能在短时间内缓解不适,避免感冒加重。毕竟,在寒风来袭时,及时阻断感冒进程,才能减少折腾,快速恢复活力。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