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HPV 疫苗… 不同疫苗的特殊注意事项大盘点​-医鉴网

医鉴网

注意事项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育儿 > 疫苗 > 注意事项 >> 正文

流感疫苗、HPV 疫苗… 不同疫苗的特殊注意事项大盘点​

https://yigu120.com"2025-08-13 10:37:16 来源:医鉴网

疫苗种类繁多,每种疫苗都有其独特的研发背景、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因此在接种时也存在不同的注意事项。忽视这些特殊性,可能会影响接种效果,甚至带来健康风险。从流感疫苗到 HPV 疫苗,从儿童常规疫苗到成人特殊疫苗,以下为你详细盘点各类疫苗的特殊注意事项。​
一、流感疫苗:季节与年龄的双重考量​
流感疫苗是每年更新的 “动态疫苗”,其成分会根据全球流感病毒流行趋势调整,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接种时间的选择尤为关键,北半球的最佳接种窗口是 9-11 月,即在流感高发季(12 月至次年 3 月)来临前完成接种,一般接种后 2-4 周产生抗体,能为整个流行季提供防护。​
不同年龄人群的接种剂型和剂量存在差异。6 月龄至 35 月龄的婴幼儿需接种儿童剂型,分两次接种,间隔 28 天;3 岁及以上人群可接种成人剂型,单次接种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对鸡蛋过敏者并非绝对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已有无卵清蛋白的流感疫苗可供选择,接种前需向医生说明过敏史。​
特殊人群接种需格外谨慎。孕妇在孕期任何阶段都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孕期流感并发症风险;哺乳期女性接种后可正常哺乳,抗体还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但严重过敏体质者、急性发热疾病患者需推迟接种,待病情稳定后再评估。​
二、HPV 疫苗:年龄与亚型的精准匹配​
HPV 疫苗的接种效果与年龄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最佳接种年龄为 9-14 岁,此时机体免疫反应强,疫苗保护效力可达 90% 以上。我国内地批准的接种年龄范围为:二价疫苗 9-45 岁,四价疫苗 20-45 岁,九价疫苗 16-26 岁,超过年龄范围者暂不能接种相应疫苗。​
不同亚型疫苗的防护范围不同,需根据需求选择。二价疫苗可预防 HPV16 和 18 型(导致 70% 的宫颈癌);四价疫苗增加了 6 和 11 型(预防 90% 的生殖器疣);九价疫苗则覆盖更多高危亚型(31、33、45、52、58 型),防护范围更广。但需注意,疫苗不能预防所有 HPV 亚型,即使接种后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接种程序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需牢记。三种疫苗均需接种 3 剂,二价疫苗接种时间为 0、1、6 月,四价和九价为 0、2、6 月,建议按时完成接种,提前或推迟接种可能影响抗体浓度。月经期女性可正常接种;妊娠期女性应避免接种,若接种期间发现怀孕,需暂停后续剂次,待分娩后再补种;哺乳期女性接种是安全的,不影响哺乳。​
三、带状疱疹疫苗:年龄与免疫史的特殊要求​
带状疱疹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目前我国批准的疫苗有两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适用于 50 岁及以上人群)和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适用于 40 岁及以上人群)。其中重组疫苗保护效力更高,可达 90% 以上,且接种后保护期长达 8 年以上。​
接种程序因疫苗类型而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需接种 2 剂,间隔 2-6 个月;减毒活疫苗为单次接种。需要注意的是,曾患过带状疱疹的人群仍可接种,因为带状疱疹治愈后仍有复发可能,接种疫苗能降低复发风险。但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如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期间)禁忌接种。​
特殊人群接种需谨慎评估。正在患带状疱疹的患者需待皮疹完全消退、症状消失后再接种;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目前缺乏足够的安全性数据,建议推迟接种;接种前 3 个月内接受过免疫球蛋白或血液制品输注者,需间隔 3 个月以上再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四、乙肝疫苗:剂量与抗体监测的双重保障​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核心手段,我国实行新生儿免费接种政策,需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1 月龄、6 月龄各接种 1 剂,完成全程接种后保护率可达 95% 以上。成人接种需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决定:抗体阴性者需全程接种 3 剂(0、1、6 月);抗体弱阳性者(滴度 10-100mIU/mL)可接种 1 剂加强针。​
不同人群的接种剂量存在差异。新生儿(尤其是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需接种 10μg 剂量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普通成人接种 20μg 剂量即可;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透析患者)需加大剂量至 40μg,以确保产生足够抗体。​
接种后需监测抗体水平。全程接种后 1-2 个月可检测乙肝表面抗体,若抗体滴度≥10mIU/mL,说明免疫成功;若抗体阴性或弱阳性,需重新接种或增加剂量补种。此外,乙肝疫苗接种后保护期可达 15 年以上,普通人群无需定期加强,但高危人群(如医护人员、乙肝患者家属)建议每 3-5 年监测一次抗体水平,必要时加强接种。​
五、狂犬病疫苗:暴露后接种的时间赛跑​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具有时效性,被猫、狗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 15 分钟,然后尽快接种疫苗,原则上越早接种效果越好,即使超过 24 小时也需接种,因为狂犬病潜伏期可达数年,只要未发病接种仍有意义。​
接种程序有两种选择:“5 针法”(0、3、7、14、28 天各接种 1 剂)和 “2-1-1 法”(第 0 天接种 2 剂,第 7、21 天各接种 1 剂),两种程序均能产生有效抗体。严重咬伤者(如伤口深度超过 1cm 或靠近头部)还需联合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以快速中和病毒。​
接种期间的注意事项不可忽视。接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酒、饮用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以防加重不良反应;妊娠期女性被咬伤后也需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为灭活疫苗,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增加接种剂量或次数,以确保免疫效果。​
每种疫苗都有其独特的 “个性”,掌握这些特殊注意事项,才能让疫苗在预防疾病中发挥最大作用。接种前应主动了解疫苗的适用人群、接种程序和禁忌证,向医生如实告知自身健康状况,让专业人员为你制定个性化的接种方案。记住,科学接种不仅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的保护。​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