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孕期并发症,预防攻略在此​-医鉴网

医鉴网

孕期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育儿 > 怀孕 > 孕期 >> 正文

远离孕期并发症,预防攻略在此​

https://yigu120.com"2025-08-07 16:59:56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预防 孕期 并发症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充满期待的阶段,但潜藏的并发症风险可能让这段旅程蒙上阴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异常等并发症,不仅会威胁准妈妈的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严重后果。事实上,多数孕期并发症是可以通过科学预防来降低风险的。掌握针对性的预防攻略,才能为母婴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 “控压” 开始的全程防护​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多发生在孕 20 周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蛋白尿,甚至抽搐、昏迷。预防的关键在于 “早监测、控体重、调饮食”。​
定期监测血压是早期发现风险的核心。从孕早期开始,每次产检都要测量血压,尤其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孕前血压偏高、肥胖或多胎妊娠的高危准妈妈,建议在家中备一个电子血压计,每周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最好在早晨空腹、安静状态下)。一旦发现血压持续≥140/90mmHg,或伴随头晕、水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控制体重增长速度能减轻血管负担。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建议孕前体重正常的准妈妈整个孕期增重 11.5-16 公斤,孕前超重或肥胖者需适当减少增重幅度(如超重者增重 7-11.5 公斤)。通过均衡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食物)和适度运动(如每天散步 30 分钟),既能控制体重,又能改善血管弹性。​
饮食调整需兼顾 “限盐” 与 “补钾”。过量摄入盐分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孕期每天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 5 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如火腿、香肠);同时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钾能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此外,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牛奶、鱼类)也很重要,低蛋白饮食可能增加子痫前期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从 “管嘴” 到 “动腿” 的血糖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期首次出现的血糖升高,若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胎儿过大(增加难产风险)、新生儿低血糖、羊水过多等问题。预防的核心在于 “合理饮食 + 适度运动”,尤其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高龄(≥35 岁)、孕前超重、曾生育过巨大儿的准妈妈,更需提前干预。​
饮食控制不是 “节食”,而是 “科学搭配”。孕期每天的热量摄入需根据体重和活动量调整,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精米、白面),可将部分主食替换为全谷物(燕麦、糙米、玉米),延缓血糖上升;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豆制品、瘦肉),增强饱腹感,减少血糖波动。建议少食多餐,将每天 3 餐分为 5-6 餐,避免空腹时间过长或暴饮暴食,餐后半小时可适当散步 10-15 分钟,帮助血糖代谢。​
适度运动是天然的 “降糖药”。孕中期开始,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孕期瑜伽),每次运动 20-30 分钟。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身体更高效地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升高的风险。但需注意,避免在空腹或餐后立即运动,运动中若出现头晕、宫缩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高危人群需提前进行血糖筛查。普通准妈妈在孕 24-28 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OGTT),而高危人群建议在孕早期就进行血糖检测,若发现血糖轻度升高,可通过饮食和运动干预;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避免因 “担心药物影响” 而延误治疗。​
胎盘异常:从 “规避风险” 到 “早期发现”​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间物质交换的 “桥梁”,胎盘异常(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危及母婴生命。这类并发症虽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规避风险和早期监测,能降低危害。​
前置胎盘的预防重点是 “减少子宫损伤”。前置胎盘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覆盖宫颈内口,多与子宫内膜损伤(如多次流产、剖宫产史、宫腔感染)有关。因此,孕前应做好避孕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孕期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尤其孕晚期),防止腹压突然增加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剥离出血。若孕期出现无痛性阴道流血(前置胎盘的典型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超声明确诊断并卧床休息。​
胎盘早剥的预防核心是 “避免血管破裂诱因”。胎盘早剥是指胎盘在胎儿娩出前从子宫壁剥离,常与妊娠期高血压、腹部外伤、胎膜早破等因素相关。预防需积极控制血压(减少血管痉挛),避免腹部受到撞击或挤压(如乘车时系好安全带、避免摔倒);一旦发生胎膜早破(突然感觉阴道流水),需立即平卧并送往医院,防止羊水流失过快引发胎盘早剥。胎盘早剥的典型症状是突发腹痛伴阴道流血,若出现此类情况,需争分夺秒就医,拖延可能导致胎儿缺氧、母体失血性休克。​
其他常见并发症:细节处的预防智慧​
除了上述严重并发症,孕期贫血、羊水异常、早产等也需重点预防,而这些往往与生活细节密切相关。​
孕期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 可通过 “食补 + 药补” 预防。孕中期开始,胎儿对铁的需求骤增,准妈妈需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血、黑木耳),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促进铁吸收;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低于 110g/L,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避免因贫血导致胎儿缺氧、产后出血风险增加。​
羊水过多或过少 与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相关,预防需定期超声监测羊水量,同时控制血糖(高血糖可能导致羊水过多)、多喝水(轻度羊水过少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改善),若发现羊水量异常,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胎儿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畸形。​
早产的预防 需关注 “宫颈健康” 和 “感染控制”。有宫颈机能不全(宫颈过早扩张)病史的准妈妈,可在孕 12-14 周进行宫颈环扎术;孕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宫内感染,刺激子宫收缩);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减少宫缩频繁的诱因。若出现规律宫缩(每 10 分钟内≥3 次)、阴道流液或出血,可能是早产征兆,需立即就医。​
预防并发症的通用原则:高危人群的 “强化管理”​
对于有并发症高危因素的准妈妈(如高龄、合并慢性疾病、多次不良孕史),需采取更严格的预防措施:孕前进行全面检查(如血糖、血压、甲状腺功能),将身体调整至最佳状态;孕期增加产检频率(如孕晚期每周一次胎心监护),提前发现异常;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干预(如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切勿因 “担心药物副作用” 而拒绝治疗。​
孕期并发症的预防,是一场 “持久战”,需要从孕前准备延续到整个孕期。记住,定期产检是早期发现风险的 “金标准”,健康生活方式是降低风险的 “基础盘”,及时就医是应对突发情况的 “关键招”。只有将预防融入日常,才能让孕期少一份风险,多一份安心,顺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