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灭活到mRNA:常见疫苗种类大起底,看完秒懂它们的“工作原理”-医鉴网

医鉴网

疫苗种类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育儿 > 疫苗 > 疫苗种类 >> 正文

从灭活到mRNA:常见疫苗种类大起底,看完秒懂它们的“工作原理”

https://yigu120.com"2025-08-13 09:24:13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原理 工作 种类 疫苗

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终极武器”。从天花被彻底消灭到新冠疫情中疫苗的快速研发,疫苗技术经历了从传统灭活到前沿mRNA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将带您穿越疫苗的“技术进化史”,揭开不同疫苗的工作原理,并解析它们在预防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一、灭活疫苗:最经典的“病毒标本”
灭活疫苗是人类最早掌握的疫苗技术之一,其核心原理是“以死制敌”。科学家通过物理(如加热、紫外线)或化学(如甲醛)方法将病原体彻底灭活,使其失去感染和复制能力,但保留抗原结构——即病原体表面的“身份标签”。当灭活疫苗注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这些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同时训练T细胞形成免疫记忆。

典型案例:

流感疫苗:每年根据流感病毒变异株更新,需每年接种以维持免疫力。
狂犬疫苗:采用VERO细胞培养病毒,经β-丙内酯灭活后制成,接种后几乎100%产生保护性抗体。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彻底消除小儿麻痹症的关键工具,安全性优于减毒活疫苗。
优势与局限:
灭活疫苗技术成熟、安全性高,但需多次接种(如乙肝疫苗需3针)才能建立持久免疫,且对免疫缺陷人群更友好。其制备需大规模培养病毒,对生物安全等级要求极高。

二、减毒活疫苗:模拟自然感染的“智慧疫苗”
与灭活疫苗不同,减毒活疫苗通过人工筛选或基因改造使病原体毒性减弱,但保留复制能力。接种后,病毒在体内有限繁殖,模拟自然感染过程,激发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

典型案例:

卡介苗(BCG):预防结核病的“活疫苗”,新生儿接种后保护率可达80%以上。
麻疹疫苗:一针接种后,95%以上人群可获得终身免疫。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通过肠道免疫阻断病毒传播,是根除脊灰的“核心武器”。
优势与局限:
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次数少,但存在极低概率的毒力恢复风险(如OPV可能引发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此外,它对储存条件敏感,需低温冷冻保存。

三、亚单位疫苗:精准打击的“分子武器”
亚单位疫苗通过基因工程或化学方法提取病原体的关键抗原成分(如蛋白质或多糖),剔除无关结构,实现“精准免疫”。其原理类似于“拆解敌人武器,只保留攻击按钮”。

典型案例:

乙肝疫苗:通过酵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HBsAg),接种后保护率超95%。
HPV疫苗:针对人乳头瘤病毒L1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LP),可预防70%以上宫颈癌。
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覆盖23种血清型,降低老年人肺炎发病率。
优势与局限:
亚单位疫苗安全性极高,但免疫原性较弱,常需佐剂增强效果(如铝盐)。其制备依赖生物技术,成本高于传统疫苗。

四、mRNA疫苗:颠覆传统的“智能信使”
mRNA疫苗是疫苗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其原理是直接向人体细胞输送编码抗原的mRNA“设计图纸”,利用细胞机器合成抗原蛋白,激活免疫系统。这一过程无需培养病毒,研发周期可缩短至数月。

技术突破:

脂质纳米颗粒(LNP):作为“快递包裹”,保护mRNA免受降解,并协助其进入细胞。
核苷酸修饰:通过假尿嘧啶等修饰降低mRNA免疫原性,避免过度炎症反应。
动态调整:根据病毒变异快速更新mRNA序列,如新冠疫苗针对奥密克戎的二价疫苗。
典型案例:

新冠mRNA疫苗:辉瑞/BioNTech疫苗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95%的保护效力,Moderna疫苗达94.1%。
癌症治疗疫苗:针对黑色素瘤的mRNA-4157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可激发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优势与局限:
mRNA疫苗研发速度快、可定制性强,但需-20℃至-80℃超低温储存,且可能引发短暂发热等反应。随着技术迭代,常温储存型mRNA疫苗已在研发中。

五、疫苗技术的未来:从预防到治疗
疫苗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

通用疫苗:针对流感病毒血凝素茎部等保守区域设计,实现“一次接种,终身免疫”。
自我扩增mRNA疫苗:通过复制机制减少剂量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CAR-T细胞疫苗:结合细胞治疗与疫苗技术,攻克实体瘤难题。
结语:疫苗——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从1796年詹纳发明牛痘疫苗,到2020年mRNA疫苗横空出世,疫苗技术始终在突破中前行。无论是经典的灭活疫苗,还是前沿的mRNA技术,其核心目标始终一致:激活免疫系统,构筑健康防线。理解疫苗的工作原理,不仅能帮助我们科学选择接种方案,更能让我们对人类战胜传染病的未来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