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产和难产有什么区别?哪些孕妇需要提前预防?​-医鉴网

医鉴网

分娩常识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育儿 > 分娩 > 分娩常识 >> 正文

急产和难产有什么区别?哪些孕妇需要提前预防?​

https://yigu120.com"2025-08-19 13:42:48 来源:医鉴网

在分娩的众多可能性中,急产和难产是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需要警惕的情况。前者以 “快” 为特征,后者以 “难” 为核心,两者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和应对方式大相径庭。了解它们的区别、识别高危人群并提前预防,能最大限度降低分娩风险,保障母婴安全。​
急产与难产:本质不同的分娩异常​
急产指的是产程进展异常迅速,从规律宫缩开始到胎儿娩出的总时间,初产妇不足 3 小时,经产妇不足 2 小时。这种 “快速分娩” 看似 “顺利”,实则隐藏着诸多风险。急产的发生与子宫收缩过强、过频且协调有关,通常宫缩间隔短至 1-2 分钟,持续时间超过 60 秒,宫颈口迅速扩张,胎儿在强大的宫缩力推动下快速娩出。​
急产对母婴的危害不容小觑。对产妇而言,由于产道未充分扩张,会阴、阴道甚至宫颈可能发生严重撕裂,增加产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对新生儿来说,快速娩出过程中可能因压力骤减导致颅内出血,或因来不及清理呼吸道引发吸入性肺炎,若分娩发生在院外,还可能面临缺氧、外伤等危险。​
难产(医学上称为 “异常分娩”)则与急产相反,指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胎儿无法顺利通过产道娩出。其核心原因是产力、产道、胎儿三大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异常,且相互影响。例如,宫缩乏力导致产力不足,骨盆狭窄使产道空间受限,胎儿过大或胎位异常增加通过难度等,都可能引发难产。​
难产的危害具有渐进性。产程延长会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大,增加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概率;胎儿在宫内长时间受宫缩挤压,可能出现缺氧、窘迫,严重时危及生命。若难产无法通过干预缓解,通常需要以剖腹产终止妊娠。​
从本质上看,急产是 “动力过强且失控”,难产是 “动力不足或阻力过大”,两者在产程速度、成因和风险表现上有着明显区别,但都需要及时干预。​
急产高危人群:这些孕妇需警惕 “措手不及”​
急产虽不常见,但特定人群发生风险较高,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经产妇是急产的主要高发人群。尤其是有过急产史的女性,再次分娩时子宫肌肉弹性和收缩记忆可能导致产程加速;多次分娩的产妇,产道组织相对松弛,宫颈和盆底肌扩张阻力小,容易出现快速分娩。​
孕期有宫缩异常史的孕妇需警惕。如孕中晚期出现频繁、强烈的假性宫缩,或曾因先兆早产接受过保胎治疗,提示子宫敏感性较高,临产后可能出现宫缩过强,引发急产。​
胎儿较小或骨盆宽大的产妇也可能面临急产风险。当胎儿体重低于 2.5 千克,或产妇骨盆明显宽大(如身高超过 175 厘米且骨盆测量值偏大),胎儿通过产道的阻力显著降低,若同时伴随强宫缩,容易导致急产。​
未接受规范产检的孕妇发生急产的概率更高。由于缺乏孕期监测,无法及时发现子宫敏感性异常、胎位异常等潜在问题,也可能因未掌握正确的分娩信号,延误入院时机,增加院外急产的风险。​
难产高危人群:这些情况需提前干预​
难产的高危因素更为复杂,涉及产力、产道、胎儿等多个方面,以下人群需要重点关注:​
产道异常者是难产的常见诱因。包括骨盆狭窄(如身高低于 150 厘米的女性可能存在骨盆入口狭窄)、骨盆畸形(如佝偻病导致的漏斗形骨盆)、软产道异常(如宫颈坚韧、阴道纵隔、会阴瘢痕等),这些情况会直接阻碍胎儿下降。​
胎儿异常是引发难产的重要因素。巨大儿(预估体重≥4 千克)因胎头径线过大,难以通过正常骨盆;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会导致胎儿衔接不良,无法顺利入盆或下降;胎儿畸形(如脑积水、联体双胎)则会增加通过产道的难度。​
产力异常高危人群需警惕。如高龄产妇(≥35 岁)子宫肌肉收缩力可能减弱;孕期缺乏运动、过度肥胖的孕妇,子宫肌纤维弹性下降,易出现宫缩乏力;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产妇,可能因血管病变影响子宫血供,导致宫缩不协调。​
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的孕妇,由于子宫过度膨胀,肌纤维被拉伸,临产后容易出现宫缩乏力,同时多胎胎儿的胎位和衔接更复杂,增加难产风险。​
预防措施:针对性降低风险​
急产的预防重点在于 “提前准备、及时就医”。有急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应提前熟悉分娩信号,在孕晚期减少外出,尤其避免独自远行;临近预产期时提前准备好待产包,明确医院路线和急诊流程;一旦出现规律宫缩(即使间隔时间较长)或破水,立即前往医院,避免在家中或途中分娩。孕期可在医生指导下学习呼吸放松技巧,降低子宫敏感性,减少急产可能性。​
难产的预防核心是 “孕期干预、动态监测”。定期产检是关键,通过骨盆测量、超声检查等早期发现产道异常和胎儿异常(如巨大儿、胎位异常),并及时干预 —— 例如,孕 30 周后发现臀位可尝试胸膝卧位矫正;控制孕期体重增长(每周不超过 0.5 千克),预防巨大儿;孕期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增强子宫收缩力和盆底肌弹性。对于明确存在难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如严重骨盆狭窄、持续性胎位异常),应在医生评估后提前确定剖腹产方案,避免强行自然分娩。​
无论是急产还是难产,及时就医和规范产检都是降低风险的基础。孕妇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病史和孕期异常情况,以便医生制定个体化的分娩计划。记住,分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提前预防、科学应对,才能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