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被困怎么办?这 5 个急救技巧帮你等待救援​-医鉴网

医鉴网

火灾急救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急救 > 灾难急救 > 火灾急救 >> 正文

火灾被困怎么办?这 5 个急救技巧帮你等待救援​

https://yigu120.com"2025-08-21 10:08:47 来源:医鉴网

​当火焰吞噬通道、浓烟封锁门窗,被困在火场中的每一秒都充满煎熬。据消防部门统计,火灾中约 60% 的遇难者并非直接死于烧伤,而是因慌乱中采取错误避险方式导致窒息或中毒。掌握科学的被困等待技巧,能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显著提升生存概率。以下 5 个核心技巧,在生死关头或许能成为你的 “救命稻草”。​
技巧一:筑牢 “避难堡垒”,切断烟火入侵路径​
火灾被困后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临时避难所。选择房间时需遵循 “三不原则”:不选易燃物密集的储物间、不选无窗的封闭空间、不选火势蔓延必经的厨房或客厅。优先选择有窗户的卧室或卫生间,这类空间通常可燃物较少,且便于通风和呼救。​
进入避难房间后,立即开展 “堵烟工程”。用浸湿的毛巾、床单等织物严密堵塞门缝,缝隙较大处可先填充塑料泡沫或旧衣物,再覆盖湿毛巾增强密封性。实验数据显示,这种方法能使房间内一氧化碳浓度降低 70% 以上。同时关闭房内所有电源和燃气开关,移走窗帘、地毯等易燃物品,在门窗附近堆放棉被、沙发垫等阻燃物,延缓火势突破防线的时间。​
技巧二:保持空气流通,警惕 “隐形杀手”​
浓烟中的一氧化碳是火场最致命的 “隐形杀手”,当空气中浓度达到 0.5% 时,人在 10 分钟内就会失去知觉。被困时必须科学调控通风状态:若窗外无浓烟,可打开窗户保持微通风,让新鲜空气流入;若窗外烟雾弥漫,则需关闭窗户留一条小缝,避免大量有毒气体涌入。​
可利用卫生间的排气扇或湿毛巾制作简易 “空气净化器”:将毛巾浸泡在水中,拧至半干后悬挂在窗口或风扇前,空气流经湿毛巾时,部分有毒颗粒会被吸附。每隔 10 分钟向毛巾补充水分,保持其湿润状态。同时注意观察自身状态,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立即在窗口下方蹲下或匍匐,因为空气下层的氧气含量相对较高。​
技巧三:精准发出求救信号,让救援者快速定位​
在封闭环境中,有效的求救信号能大幅缩短救援时间。白天可利用窗口向外界挥舞鲜艳衣物(红色、黄色最佳),每挥舞 3 次停顿 10 秒,形成规律性信号;夜间则打开手机闪光灯或手电筒,向窗外做 “三短三长三短” 的国际求救信号(灯光闪烁 3 次短光、3 次长光、再 3 次短光,间隔 1 分钟重复)。​
若被困在高层,切勿盲目向下抛掷物品,可将写有具体位置(如 “5 楼东侧卧室”)的纸条装入塑料瓶,密封后从窗口缓慢放下。有条件时可打开手机免提功能,持续播放高分贝音乐,同时在窗边呼喊求救,声音要保持节奏,避免因过度消耗体力而失声。记住,救援人员通常会优先搜索有明显信号的区域,持续且规律的信号比杂乱的呼救更有效。​
技巧四:合理分配体力,保持清醒状态​
火灾救援中,从报警到消防员到达现场平均需要 10-15 分钟,高层住宅可能耗时更久。被困时需科学分配体力,避免无谓消耗:尽量采取坐姿或卧姿休息,减少站立走动;若有多人被困,可轮流保持清醒观察外界情况,其他人闭目养神。​
储备少量饮用水和能量食品(如巧克力、糖果),每隔 30 分钟补充一次水分,避免脱水导致意识模糊。若身边有手机,需节省电量,仅在关键时刻使用 —— 可先发送定位信息给亲友,再将手机调至省电模式,保持每隔 15 分钟查看一次外界情况。绝对禁止在密闭空间内呼喊或奔跑,过度呼吸会加速有毒气体吸入。​
技巧五:做好二次逃生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即使处于相对安全的避难所,也需时刻警惕火势变化。准备好湿毛巾、手电筒等逃生工具,将床单、窗帘等撕成条带,打结连接成简易绳索(长度需能到达下层安全窗口),固定在结实的家具或管道上,检查承重能力后盘放在窗口附近。​
当发现房门发烫或浓烟从缝隙大量涌入时,说明火势即将突破防线,此时需立即实施二次逃生:用湿棉被包裹身体,戴紧湿毛巾,打开窗户观察楼下是否有救援平台或缓冲物,若楼层较低(3 层以下),可利用自制绳索缓慢下滑;若楼层较高,切勿跳楼,应退回房间中心位置,远离门窗,等待消防员破拆救援。​
火灾被困时,冷静与科学应对远比恐慌奔跑更重要。这 5 个技巧的核心在于 “主动创造生存条件”—— 通过加固避难空间延长救援时间,借助有效信号缩短等待周期,合理调配自身状态保持生存能力。记住,大多数成功获救的案例中,被困者并非依靠运气,而是凭借对避险知识的精准运用。平时可在家中模拟被困场景进行演练,让这些技巧成为危急时刻的本能反应,才能在火光中为自己和家人撑起一片生机。​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