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突然减退?可能是鼻部疾病在“报警”-医鉴网

医鉴网

五官疾病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 > 疾病保健 > 五官疾病 >> 正文

嗅觉突然减退?可能是鼻部疾病在“报警”

https://yigu120.com"2025-08-06 17:30:49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疾病 报警 减退 嗅觉

清晨冲泡的咖啡不再香气四溢,厨房里刚出炉的面包闻不到麦香,甚至花香、雨后泥土的气息都变得模糊——当嗅觉突然减退,许多人会误以为是“年纪大了”或“最近太累”,但这种看似微小的变化,可能是鼻部疾病向身体发出的紧急警报。据统计,我国因鼻部疾病导致嗅觉障碍的患者占比超过60%,其中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是三大“元凶”。若忽视这些信号,可能引发嗅神经永久损伤、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

一、嗅觉减退的“幕后黑手”:鼻部疾病如何作祟?
嗅觉的形成依赖“气味分子-鼻腔-嗅神经-大脑”的完整链条。当鼻部出现炎症、肿物或结构异常时,这条链条会被多环节阻断,导致嗅觉减退甚至丧失。

1. 鼻窦炎:脓液“淹没”嗅觉信号
鼻窦炎患者的鼻腔内常堆积大量脓性分泌物,这些脓液如同“屏障”,直接阻挡气味分子与嗅区黏膜接触。同时,细菌感染可能侵袭嗅神经节,破坏神经信号传导。一位32岁的程序员因长期鼻塞、流脓涕未重视,半年后突然闻不到气味,检查发现双侧上颌窦充满脓液,确诊为慢性鼻窦炎伴嗅神经损伤。经鼻内镜手术清除脓液及病变组织后,其嗅觉虽未完全恢复,但已能感知基础气味。

2. 过敏性鼻炎:黏膜肿胀“掐断”气味通道
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腔黏膜会因过敏反应剧烈肿胀,导致嗅区黏膜被覆盖。此外,持续流清涕会稀释气味分子,降低其与嗅觉受体的结合效率。临床案例显示,春季花粉过敏高发期,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嗅觉减退发生率较平时升高40%。通过规范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和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多数患者可在2-4周内恢复嗅觉。

3. 鼻息肉:葡萄状肿物“占据”嗅觉空间
鼻息肉是鼻腔黏膜的良性增生,形似剥皮的葡萄,常见于中鼻道及嗅区。当息肉体积增大时,会完全阻塞鼻腔气流,导致“机械性嗅觉丧失”。一位50岁女性因双侧鼻息肉导致嗅觉消失3年,行鼻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后,其嗅觉在1个月内逐步恢复。但需注意,鼻息肉易复发,术后需长期使用鼻用激素预防。

4. 鼻腔肿瘤:隐蔽的“嗅觉杀手”
鼻腔血管瘤、乳头状瘤等良性肿瘤,以及嗅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可能直接压迫或浸润嗅神经。一位45岁男性因反复鼻出血就诊,检查发现鼻腔后端有直径2cm的肿物,已压迫嗅神经导致完全失嗅。术后病理确诊为鼻腔血管瘤,切除后嗅觉部分恢复,但神经损伤不可逆部分仍存在。

二、嗅觉减退的“危险信号”: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嗅觉减退并非孤立症状,常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提示病情加重或并发症风险:

单侧嗅觉丧失:需警惕鼻腔异物(如儿童塞入的豆类、玩具)、鼻腔肿瘤或垂体瘤压迫。
嗅觉倒错或幻嗅:闻到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味、腐臭味),可能与鼻窦炎、癫痫或颅内肿瘤相关。
伴随头痛、视力改变:若鼻窦炎扩散至眼眶或颅内,可能引发眶内脓肿、脑膜炎,危及生命。
外伤后嗅觉丧失:车祸、跌倒等导致颅底骨折,可能直接损伤嗅神经,需紧急评估。
三、科学应对:从预防到治疗的“全链条管理”
1. 精准诊断:揪出“真凶”是关键
出现嗅觉减退时,需通过以下检查明确病因:

鼻内镜检查:直接观察鼻腔黏膜状态、肿物位置及大小。
鼻窦CT:评估鼻窦炎症范围、有无积液或骨质破坏。
嗅觉功能测试:包括嗅觉阈值测试(检测最小可感知气味浓度)和嗅觉识别测试(辨别具体气味),量化嗅觉损伤程度。
2. 针对性治疗:打破“嗅觉困境”
药物治疗:
鼻窦炎: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配合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脓液排出。
过敏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减轻黏膜炎症,联合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缓解过敏症状。
嗅神经损伤: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含量,促进神经修复。
手术治疗:
鼻息肉、鼻腔肿瘤:行鼻内镜下肿物摘除术,恢复鼻腔通气。
鼻中隔偏曲: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解除对嗅区的压迫。
严重鼻窦炎: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中医辅助:
针灸:选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位,疏通经络,改善鼻腔气血循环。
中药:以苍耳子散、玉屏风散等方剂为基础,调节体质,缓解鼻炎症状。
3. 日常防护:构筑“嗅觉保护网”
环境控制: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鼻腔冲洗: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分泌物及过敏原,减轻黏膜炎症。
避免刺激:戒烟限酒,减少接触油漆、化学溶剂等有害气体。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锌(如牡蛎、坚果)和维生素B12(如动物肝脏、鱼类)的食物,支持嗅觉神经功能。
四、嗅觉减退的“长期管理”:定期随访防复发
鼻部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嗅觉恢复后仍需定期随访:

过敏性鼻炎患者:每年春季花粉季前2-4周开始预防性用药,降低发作频率。
鼻窦炎患者:术后每3-6个月复查鼻内镜,监测有无复发迹象。
鼻息肉患者:每1-2年进行鼻窦CT检查,早期发现复发倾向。
嗅觉是连接人类与世界的“隐形桥梁”,它不仅关乎味觉体验,更与情感记忆、危险预警(如闻到煤气泄漏)密切相关。当嗅觉突然减退时,切勿抱有“忍一忍就过去”的侥幸心理。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才能守住这道重要的健康防线,让生活重新充满“香气”。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