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食到作息,秋季保健全攻略:让你安然度过换季期​-医鉴网

医鉴网

秋季保健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 > 四季保健 > 秋季保健 >> 正文

从饮食到作息,秋季保健全攻略:让你安然度过换季期​

https://yigu120.com"2025-08-07 14:12:36 来源:医鉴网

立秋之后,夏日的酷热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早晚的凉意与空气中日益浓重的干燥感。这个季节,气温波动大、湿度下降快,人体的生理机能需要重新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若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感冒、咳嗽、肠胃不适等问题找上门。想要安然度过换季期,需从饮食、作息、运动、防护等多方面做好规划,这份秋季保健全攻略将为你提供科学指引。​
饮食:润燥养肺,平衡阴阳​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 “燥”,这种干燥的邪气最易损伤肺脏,导致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干咳少痰等症状。同时,脾胃功能在经历夏季的湿热后逐渐减弱,饮食调理需兼顾 “润燥” 与 “健脾”,做到平衡阴阳。​
在食材选择上,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梨是秋季的代表性水果,生吃能清热生津,蒸熟后搭配川贝、百合,润肺止咳的效果更佳。银耳被誉为 “平民燕窝”,其富含的植物胶质能滋润黏膜,与莲子、红枣同煮成羹,既能补充水分,又能健脾安神。此外,秋季可适当增加蜂蜜、芝麻、核桃等食物的摄入,蜂蜜能润肺滑肠,芝麻可滋养肝肾,核桃则能补肾健脑,三者都是应对秋燥的佳品。​
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秋季需保证优质蛋白的充足供应。鸡蛋、牛奶、瘦肉、鱼虾等动物性蛋白易于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氨基酸。对于素食者来说,黄豆、黑豆、豆腐等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同时还能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需要注意的是,秋季应少吃辛辣、油炸食物,这类食物容易加重体内燥火,引发不适。​
中医认为 “秋宜温”,秋季饮食不宜过于寒凉。即使是新鲜水果,也建议不要冰镇后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弱者,可将水果蒸熟后吃,如蒸苹果、烤梨,既能保留营养,又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此外,秋季可适当食用一些温补食材,如山药、南瓜、生姜等,山药能健脾养胃,南瓜可补中益气,生姜则能驱散寒意,预防风寒感冒。​
作息:顺应天时,养精蓄锐​
秋季养生应遵循 “天人相应” 的原则,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阴气增长的规律,调整作息时间,做到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避免熬夜耗伤阴津;早起能够适应阴气的舒长,有助于肺气的宣发。​
成年人秋季应保证每天 7-8 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晚上 10 点半前入睡。睡眠是身体修复和免疫系统更新的重要时段,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感染病毒的几率是睡眠充足者的 2-3 倍,因此保证优质睡眠是秋季保健的基础。​
午后小憩也是秋季养生的好方法。秋季白天时间逐渐缩短,午后适当休息 20-30 分钟,能有效缓解疲劳,恢复精力。午休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受凉。此外,秋季应避免长时间卧床,早晨醒来后可适当赖床几分钟,让身体从睡眠状态逐渐过渡到清醒状态,再起床活动。​
运动: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秋季气候凉爽,是运动锻炼的黄金季节。适度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但秋季运动需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度劳累或受凉。​
运动项目的选择应根据个人体质而定。体质较好的人可选择跑步、爬山、骑自行车等强度稍大的运动,这些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体质较弱或中老年人则适合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温和的运动,太极拳和瑜伽注重呼吸调节,能改善肺气功能,缓解秋燥引起的不适。​
秋季运动要把握好时间和强度。早晨气温较低,不宜过早进行户外运动,可在日出后、气温回升时开始锻炼;傍晚运动则应在日落前结束,避免因气温下降而受凉。运动强度以 “微微出汗” 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因为秋季出汗过多会耗伤津液,反而不利于养生。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喝少量温水补充水分,切勿立即喝冷饮或吹空调。​
防护:细节入手,预防疾病​
秋季气温变化大,是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做好日常防护能有效减少患病几率。​
注意保暖是秋季防护的重点。“春捂秋冻” 是传统的养生理念,但 “秋冻” 并非盲目挨冻,而是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秋季早晚温差大,早晨出门时可多穿一件外套,中午气温升高后再脱掉;夜间睡觉要盖好被子,尤其注意腹部和脚部的保暖,腹部受凉易引发腹泻,脚部受凉则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
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也很重要。秋季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 40%-60% 之间,也可在室内放置一盆清水或一些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等,既能调节湿度,又能净化空气。同时,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滋生。​
个人卫生习惯不容忽视。勤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秋季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此外,要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预防口腔疾病。​
情志:调节心态,顺应自然​
秋季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凄凉、悲伤的情绪,这种 “悲秋” 之情会影响身体健康。中医认为 “悲则气消”,过度悲伤会损伤肺气,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秋季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如养花、绘画、书法、听音乐等,这些活动能让人心情愉悦,缓解压力。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避免孤独感。秋季天高气爽,适合外出旅游,登高望远,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既能开阔心胸,又能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身心健康。​
此外,秋季可适当晒太阳,阳光能促进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能调节情绪,缓解抑郁和焦虑。每天上午 10 点左右或下午 3 点以后,在阳光下散步 20-30 分钟,对身体大有裨益。​
秋季是养生的重要时节,也是身体调整适应的关键时期。从饮食上的润燥养肺,到作息上的顺应天时,再到运动中的适度锻炼、防护中的细节把控以及情志上的积极调节,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身体健康。只要遵循科学的保健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提升免疫力,安然度过换季期,为冬季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让我们顺应秋季的自然规律,用心呵护身体,享受这个丰收季节的美好与安宁。​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