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保健黄金法则:从润燥到保暖,做好这几点安稳过秋-医鉴网

医鉴网

秋季保健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保健 > 四季保健 > 秋季保健 >> 正文

秋季保健黄金法则:从润燥到保暖,做好这几点安稳过秋

https://yigu120.com"2025-08-07 14:00:03 来源:医鉴网

秋季是自然界阴阳交替的过渡期,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空气湿度骤降,人体易受“燥邪”侵袭,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裂、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与此同时,气温的波动也使感冒、呼吸道疾病高发。如何顺应季节变化调整生活方式?本文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总结出秋季保健的五大核心法则,助您科学应对“多事之秋”。

一、润燥养肺:饮食调养是关键
秋季燥邪当令,易伤肺阴,导致干咳、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润燥需从饮食入手,重点滋养肺脏与津液。

1. 多吃白色食物
白色入肺,秋季可多选择银耳、百合、雪梨、莲藕、杏仁等食材。例如,银耳富含天然植物胶质,能滋阴润肺;百合含有秋水仙碱,可缓解秋燥引起的焦虑情绪;雪梨生津止渴,搭配川贝炖煮可化痰止咳。现代营养学也证实,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及多糖类物质,能增强黏膜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2. 酸味收敛,少辛增酸
《黄帝内经》提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秋季宜减少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摄入,避免发散肺气。可适量食用山楂、柠檬、葡萄等酸味果蔬,帮助收敛肺气、促进消化。例如,葡萄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呼吸道黏膜;山楂中的有机酸可刺激胃酸分泌,改善食欲。

3. 温补脾胃,慎食寒凉
夏季贪凉易损伤脾胃阳气,秋季需逐步温补。可食用山药、南瓜、红枣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瓜果及冷饮。例如,山药富含黏蛋白,能修复胃黏膜;南瓜中的果胶可吸附肠道毒素,预防腹泻。需注意,“秋瓜坏肚”并非绝对,但脾胃虚寒者应严格控制西瓜、黄瓜等寒性瓜果的摄入量。

二、保暖防寒:科学应对温差变化
秋季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寒邪易通过足部、颈部、腹部侵入人体,引发感冒、关节炎等疾病。保暖需遵循“分层穿衣法”与“重点部位防护”原则。

1. 足部保暖:泡脚与穴位按摩
“寒从脚下生”,秋季可每晚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加入生姜、艾叶等温经散寒的中药,促进血液循环。泡脚后按摩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可激发肾气、增强免疫力。研究显示,规律足部保暖能使感冒发生率降低30%。

2. 颈部与腹部防护
颈部暴露易引发颈椎疼痛,可佩戴薄围巾或高领衣物;腹部受凉会导致腹泻,建议选择收腰设计的外套,避免肚脐外露。对于儿童,可在夜间使用睡袋或毛巾被覆盖腹部,防止踢被受凉。

3. 运动后保暖:避免“骤冷刺激”
秋季运动后毛孔张开,若立即脱衣或吹冷风,易使寒邪入侵。建议运动后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及时添加衣物,待体温恢复常态后再洗澡。例如,慢跑后可先慢走5分钟,再更换干爽衣物。

三、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与耐寒能力
秋季是运动养生的黄金期,适度锻炼可提升心肺功能、调节情绪,但需避免过度出汗耗伤津液。

1. 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
推荐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例如,太极拳通过缓慢动作与深呼吸,能增强肺部通气量,改善秋燥引起的干咳;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可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缓解疲劳。

2. 耐寒训练:循序渐进
秋季可逐步减少衣物厚度,进行“秋冻”训练,但需遵循“三不冻”原则:不冻头颈、不冻腰腹、不冻脚踝。例如,早晨可穿薄外套出门,待身体适应温度后再脱下;夜间睡眠时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避免过度依赖空调。

四、情绪调节:保持乐观心态
秋季草木凋零易引发“悲秋”情绪,长期抑郁会降低免疫力,增加疾病风险。情绪调节需结合自然疗法与心理干预。

1. 增加户外活动
阳光中的维生素D可促进血清素合成,改善情绪。建议每日上午10点前晒太阳15-20分钟,同时参与登山、赏菊等活动,感受自然生机。例如,重阳登高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通过“登高望远”的仪式感缓解压力。

2. 培养兴趣爱好
书法、绘画、音乐等静态活动可平复心神,减少焦虑。研究显示,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音乐疗法,能使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下降20%。

五、疾病预防:细节决定健康
秋季是流感、过敏性鼻炎、关节炎等疾病的高发期,预防需从环境清洁与个人卫生入手。

1. 保持室内湿度与通风
使用加湿器将湿度维持在40%-60%,可减少呼吸道黏膜干燥;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降低病毒浓度。例如,在加湿器中加入几滴薄荷精油,既能润燥又能提神醒脑。

2. 注意手部卫生
流感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需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使用流动水与肥皂揉搓20秒以上,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感染风险。

3. 特殊人群防护
老年人:秋季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需定期监测肺功能,避免冷空气刺激。
儿童:过敏性鼻炎高发,需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接触。
办公室人群:长时间久坐易导致“秋乏”,可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扩胸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结语
秋季保健需兼顾“润燥”与“保暖”,通过饮食调养、科学运动、情绪管理、疾病预防等综合措施,顺应自然规律调整身心状态。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唯有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方能安稳度过“多事之秋”,为冬季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