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更需精心呵护:家长必知的护理要点​-医鉴网

医鉴网

婴儿呵护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育儿 > 婴儿期 > 婴儿呵护 >> 正文

早产儿更需精心呵护:家长必知的护理要点​

https://yigu120.com"2025-08-09 15:22:59 来源:医鉴网

早产儿(胎龄小于 37 周出生的婴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不足,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远低于足月儿,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科学的护理。从体温维持到营养供给,从健康监测到发育促进,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将详细解析早产儿护理的核心要点,帮助家长为宝宝搭建安全的成长屏障。​
喂养:追赶性生长的 “营养密码”​
早产儿的喂养是护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和免疫力建立。由于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喂养方式需根据宝宝的胎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对于胎龄较小(小于 34 周)或体重低于 2000 克的早产儿,出院后可能需要继续使用母乳强化剂。母乳依然是早产儿最理想的食物,其中的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能降低感染风险,但普通母乳的营养浓度可能无法满足早产儿 “追赶性生长” 的需求,添加母乳强化剂可增加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的含量。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按照比例添加,定期监测宝宝的体重增长情况,通常每周增重 150-200 克为理想状态。​
无法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则需选择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其能量密度和营养素配比更符合早产儿的代谢需求。喂养时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喂奶量过多导致呕吐或腹胀。喂奶后需将宝宝竖抱 20-30 分钟,轻拍背部帮助排气,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随着宝宝月龄增长和体重增加,可在医生评估后逐渐过渡到普通婴儿配方奶粉。​
环境:模拟子宫的 “微环境”​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薄,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出现体温波动,因此需要为其营造稳定、温暖的环境,类似子宫内的恒温状态。​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4-26℃,湿度控制在 55%-65%,可使用温湿度计实时监测。冬季可使用空调或取暖器调节温度,但需避免直吹宝宝;夏季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可在室内放置加湿器保持湿度。给早产儿穿衣时,建议采用 “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柔软的纯棉连体衣,中层根据温度添加薄棉衣物,外层用轻便的包被包裹,既方便调节体温,又能减少热量流失。判断宝宝是否保暖适宜的方法是触摸颈后部位,若温热无汗则表示温度合适,避免通过触摸手脚判断(早产儿末梢循环较差,手脚偏凉属正常现象)。​
此外,早产儿的居住环境需保持安静,避免突然的噪音刺激,但无需刻意追求 “绝对安静”。光线应柔和,避免强光直射,可使用遮光窗帘调节亮度,帮助宝宝建立昼夜节律。​
健康监测:早发现早干预的 “防护网”​
早产儿的身体机能较弱,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异常信号,建立完善的健康监测体系。​
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宝宝的体温、体重和身长,记录生长曲线。正常情况下,早产儿的体温应维持在 36.5-37.5℃,若持续低于 36℃或高于 38℃,需及时就医。关注宝宝的吃奶情况,若出现拒奶、吃奶量明显减少、吃奶时呼吸急促等现象,可能是感染或其他疾病的信号。​
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尚未成熟,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呼吸频率和状态。安静时正常呼吸频率为 40-60 次 / 分钟,若出现呼吸急促(超过 60 次 / 分钟)、呼吸暂停(停止呼吸超过 20 秒)、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情况,需立即采取刺激措施(如轻弹足底)并及时送医。​
另外,早产儿患黄疸的概率更高,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家长要观察宝宝皮肤和巩膜的黄染程度,按照医生要求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值,避免胆红素过高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发育促进:抓住 “追赶期” 的关键​
早产儿的发育追赶主要集中在出生后前两年,尤其是第一年,科学的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其神经发育。​
从宝宝出院后开始,家长可每天进行 2-3 次抚触按摩。抚触时用温热的婴儿专用润肤油涂抹双手,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的顺序轻轻按摩,每次 10-15 分钟。抚触不仅能促进早产儿的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还能增强亲子互动,促进宝宝的情感发育。​
根据宝宝的月龄和发育情况,逐步进行视觉、听觉和运动刺激。出生后 1-2 个月,可在宝宝视野范围内悬挂颜色鲜艳的玩具(距离眼睛 20-30 厘米),吸引其注视和追视;播放轻柔的音乐或家长的说话声,刺激听觉发育。3 个月后,帮助宝宝练习俯卧抬头、翻身等动作,锻炼颈部和躯干肌肉力量,但需注意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宝宝不疲劳为宜。​
定期带早产儿到儿童保健科进行发育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及时发现并纠正发育迟缓问题。​
家长心态:科学应对的 “定海神针”​
照顾早产儿对家长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容易产生焦虑、自责等情绪。家长要认识到早产儿的护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追求与足月儿 “同步发育”,只要宝宝按照自身节奏稳步成长即可。​
建立规律的护理作息,合理分配照顾宝宝的时间,保证自身的休息和健康。与家人分工合作,避免独自承担所有压力。积极学习早产儿护理知识,参加早产儿家长互助小组,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获取心理支持。定期与医生沟通,及时解决护理过程中的疑问,避免因盲目猜测而加重焦虑。​
总之,早产儿的护理需要家长具备科学的知识、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观察能力。从喂养到环境,从健康监测到发育促进,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只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密切关注宝宝的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方式,大多数早产儿都能顺利完成发育追赶,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