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备孕到临盆:全程孕期保健攻略-医鉴网

医鉴网

孕期保健
  • 资讯
栏目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女性 > 女性保健 > 孕期保健 >> 正文

从备孕到临盆:全程孕期保健攻略

https://yigu120.com"2025-07-29 14:35:20 来源:医鉴网

关键字: 孕期 保健 临盆


从备孕的期待到临盆的紧张,整个孕期如同一场漫长的旅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保健重点。做好全程的保健工作,能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让这场旅程更加平稳顺利。​
备孕阶段:打好孕育的基础​
备孕是孕期保健的起点,做好孕前准备能提高受孕成功率,降低孕期风险。身体检查是备孕的第一步,夫妻双方都应进行全面体检,排查是否存在传染病(如乙肝、梅毒、艾滋病)、遗传性疾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女性要重点检查妇科情况,如子宫、卵巢是否正常,是否有炎症或肌瘤;男性则要检查精液质量,确保精子健康。若发现问题,需先治疗再备孕,避免影响胚胎发育。​
补充叶酸对女性尤为重要,应从备孕前 3 个月开始,每天服用 0.4 毫克叶酸,能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男性也可适当补充叶酸和锌,提高精子质量。同时,要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果、全谷物等,少吃高油、高糖、高盐食物,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试剂、辐射、重金属)。​
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样关键。夫妻双方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等,增强体质,维持健康体重(体重指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受孕)。女性要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男性要减少久坐,避免高温环境(如蒸桑拿),保护精子活力。此外,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压力,因为精神紧张可能影响内分泌,降低受孕几率。​
孕早期(1-12 周):守护胚胎的关键期​
孕早期是胚胎着床和各器官分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意外的时期,保健重点在于预防流产和避免致畸因素。确认妊娠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第一次产检,通常在孕 6-8 周,通过 B 超检查确认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查看胎芽和胎心情况。医生会根据末次月经计算预产期,建立孕期档案,指导后续的产检计划。​
孕早期最常见的不适是孕吐,轻微孕吐可通过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包、饼干、水果)、避免油腻和刺激性气味来缓解。若孕吐严重,出现无法进食、脱水、体重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补液或使用止吐药物,防止影响胚胎发育。​
此阶段要格外注意避免致畸因素。远离烟酒、有毒化学物质、辐射环境,不自行服用药物(包括保健品),用药前必须咨询医生。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怀孕前 3 个月应禁止性生活,以防子宫收缩引发流产。若出现腹痛、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可能是先兆流产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饮食上,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预防酮症酸中毒,同时继续补充叶酸,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 B6 的食物(如香蕉、瘦肉),缓解孕吐。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家人要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孕妇适应角色转变。​
孕中期(13-27 周):平稳期的全面呵护​
孕中期是孕期相对平稳的阶段,胎儿发育迅速,孕妇不适症状减轻,保健重点在于监测胎儿发育、预防并发症。定期产检不能忽视,孕 11-13+6 周要进行 NT 检查(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检测),初步筛查染色体异常;孕 15-20 周进行唐氏筛查,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孕 20-24 周进行大排畸 B 超检查,全面排查胎儿结构畸形(如心脏、四肢、五官等)。​
随着腹部逐渐增大,孕妇要注意体重管理,每周增重以 0.3-0.5 千克为宜。饮食上要增加蛋白质、钙、铁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瘦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满足胎儿骨骼和血液发育需求。避免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预防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同时,要多喝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粗粮),预防便秘。​
孕中期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力、缓解腰酸背痛、改善睡眠。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压迫腹部的动作,运动时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此时孕妇可能会感受到胎动(初产妇约 18-20 周,经产妇约 16 周),要开始关注胎动规律,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胎动 3-5 次,若胎动异常需及时就医。​
此外,要注意皮肤护理,随着腹部增大,可涂抹橄榄油或保湿霜,预防妊娠纹;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和低跟鞋,减轻身体负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预防妇科炎症。​
孕晚期(28-40 周):为分娩做好准备​
孕晚期胎儿逐渐成熟,孕妇身体负担加重,保健重点在于监测胎儿宫内状况、预防早产和做好分娩准备。产检频率会增加,孕 28-36 周每 2 周一次,孕 36 周后每周一次,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储备能力)、B 超(评估胎儿大小、胎位、羊水、胎盘情况)、血压、体重、血常规、尿常规等,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盘异常等问题。​
孕妇要学会数胎动,每天固定时间(早、中、晚各 1 小时)计数,12 小时胎动不少于 30 次。若胎动突然减少或剧烈增加,可能提示胎儿缺氧,需立即就医。同时,要注意区分假性宫缩和真性宫缩,假性宫缩无规律、强度弱,休息后可缓解;真性宫缩有规律、强度逐渐增强,伴随腹痛、见红或破水,是临产的信号,需及时前往医院。​
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胎儿过大增加分娩难度,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促进胎儿大脑发育。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预防便秘和痔疮。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睡觉时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血液循环。​
分娩准备要提前做好,包括了解分娩过程、选择分娩医院、准备待产包(产妇用品:卫生巾、哺乳衣、睡衣等;婴儿用品:衣服、纸尿裤、奶粉、奶瓶等)。可以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呼吸法和分娩技巧,减轻对分娩的恐惧。若出现胎位不正(如臀位),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矫正,若矫正无效,需做好剖宫产的准备。​
临盆阶段: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临盆前的征兆包括见红(阴道少量出血)、破水(羊膜破裂,阴道流水)、规律宫缩。出现这些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及时前往医院。破水后要立即平卧,用枕头垫高臀部,避免站立或走动,防止脐带脱垂,同时记录破水时间和羊水颜色,告知医生。​
进入医院后,医生会进行检查,评估宫颈成熟度、宫缩情况、胎儿位置等,决定分娩方式。顺产过程中,孕妇要配合医生和助产士,运用孕期学习的呼吸法缓解疼痛,保持体力。若出现胎儿窘迫、头盆不称、产程停滞等情况,医生会建议剖宫产,孕妇要信任医生的判断,避免过度坚持顺产导致风险。​
分娩后,要注意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尽早给宝宝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产妇要保证充足休息,补充营养,保持伤口清洁(顺产会阴伤口或剖宫产腹部伤口),预防感染。家人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她适应产后生活,预防产后抑郁。​
从备孕到临盆,每个阶段的保健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孕妇要主动学习孕期知识,按时产检,听从医生指导,同时家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配合,共同为新生命的到来做好准备。记住,科学的保健是顺利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关键。​

本文来源:医鉴网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