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 不同阴道疾病,症状和应对大不同
https://yigu120.com"2025-08-01 11:07:10 来源:医鉴网
阴道疾病种类繁多,每种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式都存在明显差异。盲目处理不仅无法缓解不适,还可能加重病情。了解不同阴道疾病的 “个性”,才能精准应对,守护生殖健康。
霉菌性阴道炎:瘙痒难耐的 “念珠菌作乱”
霉菌性阴道炎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过度繁殖引发,其中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这种真菌在健康女性阴道中可能少量存在,当免疫力下降、阴道环境改变时,便会大量滋生。
典型症状:外阴及阴道剧烈瘙痒是最突出的表现,严重时会让人坐立难安,夜间瘙痒可能加剧;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的豆腐渣状或凝乳状,质地黏稠;部分患者会出现外阴灼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及前庭可引发疼痛。
常见诱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阴道菌群平衡,抑制有益菌,导致念珠菌繁殖;怀孕、糖尿病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会使阴道内糖原增加、酸度升高,为念珠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穿紧身化纤内裤、使用不透气的卫生用品,会让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利于真菌滋生。
应对方式: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局部可使用克霉唑栓剂、咪康唑栓剂等,每晚阴道上药,坚持一定疗程;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同时,要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换下的内裤需用开水烫洗,避免念珠菌残留;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伴侣若有症状也需同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细菌性阴道炎:菌群失衡的 “异味警报”
细菌性阴道炎并非由单一病原体引起,而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 —— 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厌氧菌等增多,破坏了阴道微生态平衡。
典型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多为灰白色或淡黄色,质地稀薄,常均匀附着在阴道壁上;分泌物会散发出特殊的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或月经后气味更加明显;多数患者无明显瘙痒或疼痛,仅以异味和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
常见诱因:频繁性交会改变阴道酸碱度,破坏菌群平衡;过度清洗阴道(如使用冲洗器冲洗内部)会冲走有益菌,降低阴道的自净能力;长期使用卫生护垫导致局部潮湿,为厌氧菌繁殖创造条件。
应对方式:治疗以抗厌氧菌药物为主,常用药物有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可选择口服甲硝唑片,或局部使用甲硝唑栓剂、克林霉素软膏。需要注意的是,细菌性阴道炎容易复发,需按疗程用药,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完成治疗,避免复发。日常生活中,应减少阴道冲洗,选择透气的棉质内裤,性生活后注意清洁,降低复发风险。
滴虫性阴道炎:传染性强的 “滴虫入侵”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这是一种厌氧的原虫,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共用毛巾、浴盆、坐便器等间接传播。
典型症状:阴道分泌物显著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质地稀薄且伴有腥臭味;外阴及阴道瘙痒、灼痛,若合并尿道感染,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性交时可能出现疼痛不适。
常见诱因:性生活混乱、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风险;个人卫生习惯不佳,接触被滴虫污染的物品后易被感染;阴道内环境酸碱度改变,也可能为滴虫繁殖提供机会。
应对方式:治疗以抗滴虫药物为主,甲硝唑和替硝唑是首选药物,可口服给药,性伴侣必须同时治疗,否则易再次感染。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内裤及洗涤用的毛巾需煮沸 5-10 分钟以杀灭滴虫,避免重复感染。为确保治愈,治疗结束后需复查阴道分泌物,连续 3 次检查阴性才算治愈。
老年性阴道炎:激素衰退的 “黏膜困扰”
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女性,主要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弹性降低,分泌物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引起炎症。
典型症状:阴道干涩、瘙痒、灼热感,性交时疼痛明显;阴道分泌物增多,多为淡黄色,严重时可呈脓性或带血丝;若继发感染,可能出现臭味,还可能伴有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应对方式:治疗以补充雌激素、增强阴道抵抗力和抑制细菌生长为主。局部可使用雌激素软膏涂抹阴道,改善阴道黏膜状态;对于合并感染者,可局部应用抗生素栓剂或软膏。日常生活中,可使用温和的保湿润滑剂缓解阴道干涩,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裤,避免过度清洁,减少对阴道黏膜的刺激。
不同阴道疾病各有特点,准确识别症状是正确应对的前提。一旦出现不适,切勿凭经验自行用药,应及时到医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明确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只有 “对症下药”,才能高效解决问题,让阴道健康回归正轨。